第1章 獨在異鄉為異客(1 / 3)

青石街東頭的老槐樹上隻剩下十幾片枯黃的殘葉在秋風中瑟瑟發抖,一陣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正催人早起。

太平糧店的掌櫃吳平

慢慢地撐開了二樓暗紅的木窗,滿臉的疲倦和無奈。

趴在窗欞上的少年,透過窗戶盯著街道邊的青石板發呆:石縫裏有枝孤寂的野菊花。

金黃的花朵早已隨風逝去,隻剩下褐色的杆子像個醉漢,晃蕩個不停,就是站不穩當。

又一陣秋風從鋪滿銀霜的屋簷吹進巷口,深秋的寒氣讓這個看起來挺胖的家夥下意識地緊了緊自己的青布棉襖。

“又想家了?”吳平搖搖頭自言自語。

其實少年想的是另一個遙遠的世界:幼年的他是在孤兒院中熬過來的。

可能是兒時的記憶裏有太多饑餓的片段,成年後,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他,就開了個糧油食品店。

除了生活必需的開銷,孑然一身的吳平總是把多餘的錢捐給孤兒院。

在自己四十歲時,終於時來運轉,艱難維持近二十年的店麵因為修路要拆遷了。

拿到政府補償款的吳平一時心血來潮,來了場說走就走的西藏之旅。

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中年退休商人吳平從一座大山來到了一張大床上,成了太平糧店的少年掌櫃吳平。

來到青石街已經快兩年了。深入簡出盡量不拋頭露麵的小吳掌櫃終於從街坊鄰居的嘴中了解到這個世界的大致情況。這是一個類似中國古代漢唐的神龍王朝。不一樣的是這個強大的王朝已有幾百年的曆史。

逐漸安下心來的吳平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說的好聽一點叫隨遇而安,實際上就是沒心沒肺,缺心眼啊!

除了偶爾發呆想想家鄉的高科技,其餘時間過得還是蠻不錯的!

想想自己的遭遇也是有得有失吧!不,應該說是得遠遠大於失:

雖然隻有個小糧店,但是起碼幹的是自己的老本行;

雖然變成了個十八歲的少年郎,但是有一雙行動自如的大長腿啊;

雖然隻有一個從沒見過麵的遠房叔叔,但是起碼自己不再是孤兒了。

一會自娛自樂,一會自怨自艾的小吳聳了聳鼻尖,透過空氣中的寒意,有一股熟悉的肉香飄了進來。

伴隨著早點的叫賣聲,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小平兒,起的早啊,今個還吃湯麵嗎?”對門熱心的劉嬸又用她的大嗓門幫吳平安排早飯了。

看著樓下紅臉膛,寬眉毛,如同一堵牆的婦人對著自己咧嘴笑,吳平很自然地在樓上一抱拳,臉上堆滿笑,寒暄著:

“辛苦幹娘了,馬上就下來,臥仨雞子吧,再多放點菜,最近有點上火……”

咚咚咚跑下樓,吳平瞅見樓下的夥計吳林熟練地在卸門板,嘴上還叼著一個巴掌大的油餅。開始逗這個老實人:

“老吳呢?又去收帳了?早飯也不吃,財迷!”準備開門迎客的吳林含含糊糊地幫老吳解釋著,讓吳平的心情好多了!

“你又欺負小林子,到我家來幫工,吃住好,工錢還不少賺,咋樣……”劉嬸也過來打趣小林子。

“劉嬸,您不曉得,咱家掌櫃是個好人……”小林又開始解釋。

“傻子,他盡坑你和老吳,你真看不出來……”劉嬸搖了搖頭,轉身回自己的店裏去了。

吳林和對門的幹娘熱情地打著招呼。每天這樣當著吳平麵挖牆腳的話都讓他耳朵聽出繭子了。

雖然劉嬸從來沒有成功過,可她每天總要來那麼兩三回……

許多年以後,已經是掌櫃的吳林每當想起劉嬸,總是在腦海裏冒出吳平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遠親不如近鄰”。

半個多月前,吳平剛來青石街,就認了劉嬸做幹娘。

這以後,吳平的吃飯問題就再也不是問題了!飯菜湯的分量足自然是不必說,更讓他吳平驚喜的是,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