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好意思說“不”
很多人在想要拒絕對方的時候,會產生一種“不好意思”的心理。這種心理阻礙了人們把拒絕的話說出口。由於這種矛盾的心情,態度上就不那麼熱心,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藏又露。在這種心理的製約下,最終往往是依照對方的意圖行事。即使拒絕了對方,其態度也容易使對方產生誤解,認為你成心拿架子,不夠朋友。因此,要想使自己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不致惹出許多麻煩,首先要克服這種“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礙。
國外研究拒絕藝術的專家強調,要建立這樣一種意識:“你有權利說‘不’,你不必因為對人拒絕了一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這樣,你在拒絕時就會心情坦然、舉止大方、態度明朗,避免被誤解和猜疑。即使對方開始會對你的拒絕產生一點失望和遺憾,但由於你的態度表情向對方表明你是坦誠的,使對方受到感染,容易弱化對方心中的不快。如果你自己都覺得拒絕不應該,心裏發虛,那麼你的態度表情就會遲疑不決,對方也會覺得你拒絕的理由是不可信的。
在服裝店,你在挑選一件襯衣,樣式和做工都令人滿意,但在價錢上你卻覺得不夠理想,但看到售貨員的熱情服務,使你不好意思不買它。售貨員就是利用你的這種心理,越是看到你在猶豫,就服務得越熱情越周到,幫你量好尺寸、試大小,甚至動手包裝好,放進你的購物袋裏,造成既成事實。
初次交女朋友,你也許會感到左右為難,因為她的長相實在讓人愛不起來,但是,由於是你的上司介紹的,或者是上司的女兒,使你在拒絕上產生了猶豫,雖然每次會麵都使你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恨不得馬上逃得遠遠的,但你一想到姑娘的身份,上司的威嚴,你就不得不仔細斟酌。姑娘卻對你一見傾心,脈脈溫情,你的上司也覺得好事可成。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一再喪失拒絕的機會,勉強從事,這樣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
不知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不好意思說出那個“不”字,而買了不稱心的襯衫,娶了自己不喜歡的姑娘,答應了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耽誤了自己不應該耽誤的約會。
拒絕,但不使人難堪
在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也會遇到下列的情形:一個素行不良的熟人來纏住你,非要向你借錢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給他便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你的頂頭上司在增減人員上向你提出一些建議,但是這些建議又不符合公司現實情況。
諸如此類的事你必定要加以拒絕,可是拒絕之後,就要傷和氣,引人惡感,被人誤會,甚至積怨。
要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唯一的方法便是要運用些聰穎的智慧。請看下麵的例子:
在德國某電子公司的一次會議上,公司經理拿出一個他設計的商標征求大家意見。
經理說:“這個商標的主題是旭日。這個旭日很像日本的國徽,日本人民見了一定樂於購買我們的產品。”
營業部主任和廣告部主任都極力恭維經理的構想,但年輕的銷售部主任說:“我不同意這個商標。”經理聽了感到很吃驚,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年輕的銷售部主任沒有同經理爭論那個帶紅圈圈的設計是否雅觀,而是說:“我恐怕它太好了。”
經理感到納悶,臉上卻帶著笑說:“你的話叫我難理解,解釋來聽聽。”
“這個設計與日本國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歡,然而,我們另一個重要市場中國的人民,也會想到這是日本國徽,他們就不會引起好感,就不會買我們的產品,這不同本公司要擴展對華貿易營業計劃相抵觸嗎?這顯然是顧此失彼了。”
“天哪!你的話高明極了!”經理叫了起來。
向有權威的人士表示反對或拒絕,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還要注意技巧。年輕主任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先撫平了經理的不快,使他不失體麵。後來他用更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對經理的意見,經理也就不會感到下不了台。
拒絕用語
拒絕是難免的,遭到拒絕又是不愉快的。但是,老狐狸說,誠懇的態度,得體的用語可以把這種不快減少到最低度,並得到對方的諒解和認可。
1.誘導法
甲向乙打聽機密,乙神秘地問:“你能保密嗎?”甲說:“能。”乙接著說:“你能,我也能。”
2.推托法
“前幾天經理剛宣布過,不準任何顧客進倉庫,我怎能帶你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