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憶英雄(1 / 1)

“八女投江”中的“八女”指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中的8名女兵:第二路軍第五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這8名女官兵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江殉國。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跡是一段不可遺忘的曆史。事跡中的八位女戰士,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崇高民族氣節。她們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兒女。它以一種無形的強大力量,推動著人們前進的步伐,賦予人們取得勝利的鬥誌與決心。

可惜的是,這八名女戰士的名字雖然均有記載,但她們生前經曆,隻有三名戰士有據可查。這三位分別是:冷雲、楊貴珍、安順福。

先說冷雲。冷雲原名鄭誌民,是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人,曾經在佳木斯縣立女子師範讀書。受到先進文化洗禮的冷雲,懷抱著對祖國的滿腔熱血,於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領導下秘密進行抗日活動。1936年夏轉入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因受過高等教育,她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冷雲隨五軍一師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同年10月犧牲,年僅23歲。

再說楊貴珍。楊貴珍是黑龍江省林口縣東柳樹河子人,家境貧困,母親在她7歲時去世。因此,楊貴珍小小年紀就嫁了人。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早逝,在婆婆家受盡欺壓與淩辱。1936年,抗聯來到她的家鄉。十幾歲的楊貴珍接受了新思想,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毅然加入抗聯五軍,成為了一名接受革命思想的優秀女戰士。她曾在抗聯密營被服廠工作,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楊貴珍隨抗聯五軍西征,任班長。同年10月犧牲,年僅18歲。

最後是安順福。安順福是朝鮮族人,出生於黑龍江省穆棱縣。她從13歲開始就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1年因遭叛徒泄密,安順福的父親與弟弟被日軍殺害。之後,她背負起國仇家恨,進入抗聯被服廠做廠長,成為了優秀的共產黨員。1938年,抗聯四軍、五軍西征,安順福與四軍女戰士一同並入五軍婦女團。她犧牲時,年僅23歲。

很遺憾,除了這三人外,其餘的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鳳善五人,隻有名字永垂史冊,其生平事跡均未有詳細記錄。即使如此,她們依舊同冷雲、楊貴珍、安順福一樣,是抗聯的優秀戰士,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她們八人的精神將流芳百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