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感歎(1 / 2)

“挺好,挺好!”

看到項雲華主演的楊子榮在舞台上的身段架勢,郭大路在台下輕輕鼓掌,對京劇團團長譚雲初笑道:“老譚,我這個徒弟還行吧?”

譚雲初不住點頭,“不錯,不錯,真的不錯!這才倆仨月啊,這孩子就跟脫胎換骨似的,整個就變了一個人,這唱腔,這身段,跟以前那是截然不同啊!”

他對郭大路一臉的佩服,“郭爺,您這教徒弟的本領那可真沒的,孩子再聰明,缺了你這個好老師的指導,那也不會進步這麼快。”

“不過這孩子雖然演的不錯,相比您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陽剛氣,少了那麼一點氣勢。”

因為之前郭大路特意將這些唱腔身段全都師範了一下並且錄了像,如今譚雲初將項雲華的表演與郭大路一比,就發現項雲華比郭大路差了不少,少了那麼一點精氣神。

可是唱戲這種東西,跟演戲一樣,差了那麼一點,那就是差地遠。

明明兩人的都是一樣的台詞,做的都是一樣的動作,花費的時間也都是一樣,唱腔也都一樣,音樂背景也沒有差別,可呈現出來的效果,給人的感覺卻總是少了點東西。

有這點東西,你可以稱之為藝術家,少了這麼點東西,那你隻能稱之為演員。

什麼叫差距?這就是差距!

這種差距是很難用語言文字能描述出來的,需要你用心體會,用心打磨,一點點的找,有時候可能會豁然貫通,一霎時就找著了感覺,但也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這種高度。

這是賦與努力相結合的產物,一般人很難達到這種高度。

《智取威虎山》這部戲,項雲華對郭大路的模仿,那簡直就是亦步亦趨,連一些細微的動作都給模仿了出來,但即便是學的再像,可給人的感覺就是缺少點不出來的東西。

這種情況,譚雲初看出來了,郭大路自然也看出來了。

整部戲排練完之後,郭大路把項雲華叫到身邊,“雲華啊,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不能一味的模仿我啊,你得有自己的東西。”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笑道:“你要有精氣神,唱腔上可以學我,但是一些細微的表情你得自己來琢磨,不然的話,我的示範反倒成了你的束縛了!”

項雲華恍然大悟,“老師,我明白了,前我跟佩玉還商量呢,我們兩個總是覺得少了點東西,原來症結在這裏呢!”

旁邊的張佩玉好奇問道:“老師,那我們到底缺的是什麼呢?”

“你們缺的是個性!”

郭大路笑道:“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唱法,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習慣,你們隻要把握住我們這一派的唱腔要點,在表演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上自己的一點東西。你們在學我的同時,也要找回自己!你們學我的基礎可以,但不能全都學,可以稍稍有點變化,因為大家的嗓音身高體型都不太一樣,微調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他的容易,項雲華做起來可就難了,他跟師妹張佩玉兩人從新琢磨演練了十多,這幾幾乎去郭大路家裏求教,一點點的調整自己,每都給自己的表演錄像,每都與郭大路的表演做比較。

這樣又搞了一個來月,再次排練的時候,精氣神果然有了變化,飾演的人物“活”了過來。

“很好!”

一場戲演完,郭大路第一個鼓起了掌,“有點意思了!可以出去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