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 悲觀失望(1 / 2)

總看事物“災難化”,把後果定義為“糟糕透頂”而陷入自己挖掘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焦躁和悲觀的情緒會給人的自主神經造成不良影響,導致一段時間內人體免疫力急劇下降。應激、抑鬱、悲觀等負性情緒都能抑製細胞活性,壓力會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焦慮、緊張、怒氣、恐懼等負麵情緒對免疫係統的多個環節起抑製作用。

因為來自學生、家人、同行、學校和社會的壓力日益增長,往往出現把壓力變成給自己的負擔,成天背負著,越背越重,積重難返,表現為煩悶,缺少耐心、信心和開心。

我們做教師的要做到:

(1)保持內心的平靜。教師所擁有的隻是現在。內心的平靜,工作的成效,都取決於我們要如何活在現在這一刻,即必須活在當下。不論昨天曾發生過什麼事,也不論明天有什麼即將來臨,永遠置身“現在”。從這個觀點來看,快樂與滿足的秘訣,就是全心全意集中於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

你的生活必須以現在為中心,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享受快樂,而不是把它留到終點才享用。活在現在,也就是要從現在從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到樂趣,而不隻是期待它最後的結果。

為了活在現在,我們該體會現在這一刻的美妙之處。每一分、每一秒,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真正生活在現在,吸收周圍的一切,讓自己受感動。

(2)不做無謂的等待。你可曾有這樣的經驗:當你在等一輛公交車時,它就是不出現,而且等其他的東西似乎也總是如此。因此俗諺有雲:“時時掀蓋看,煮水久不開。”同樣的,有時你覺得一個期待中的電話讓你等得不耐煩。在仿佛無數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後,你決定找點別的事做,果不其然,電話鈴聲立刻跟著響了起來。

碰到這種情況,有個處理的原則:回去掌握你的現在,不要屏住呼吸等候奇跡。如果你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擁有‘它’才會快樂和滿足。”那麼你不能如願以償的幾率就會大為增加。少一分牽掛,你的等待就會早一刻結束。

(3)寬宏大量待人。原諒自己或別人,是為現在而活的一個抉擇。“我沒法子原諒自己!”這種話聽起來耳熟嗎?我們不肯原諒某人,事實上無異在說:“我不想采取行動改善現狀,我寧可活在過去,而且把這結果怪到別人或自己頭上。”不肯原諒自己,就是讓自己一直沉浸在罪惡感之中,承擔不必要的心理折磨。

有些人對寬恕的看法與一般人正好相反。他們以為,如果不原諒母親對他們不夠好,母親就有麻煩了;事實上,母親不會有事,麻煩出在他們自己的身上!對別人不寬大,受苦的是自己。

不肯原諒別人,受苦的是自己。別人不會得胃潰瘍,不會失眠,不會生氣,嘴巴不會發苦,會有這些反應的是自己。無怪古聖先賢都勸我們:“原諒那些冒犯我們的人!”唯有如此,才能常保快樂健康。記恨是疾病的主因,因為氣苦的心會導致病苦的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