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人的正義之心不僅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戰亂年代所需要的,在當下這個和平的年代亦必不可少,正義一詞也絕不是某個年代某個地區的一時流行,而是任何年代或地區都該崇尚的重要品質。清華人不但自己嚴格堅守正義,校方也竭力給所有的清華學子創造一個充滿正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引導所有學生養成正義的批判思維和道德準則,讓大家更為深入地了解什麼是正義,怎樣才是正義的行為,做一個“正義的使者”,將正義推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在麵對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時,在攸關國家的大是大非麵前,更應堅守正義,高揚道德的旗幟,絕不因一時的困難或誘惑而放棄自己的堅持,做出有悖正義價值觀的事。
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管理學教授、當代西方社群主義最著名的理論代表人物之一邁克爾·桑德爾,曾出任過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政府的生命倫理委員會顧問,他所開設的“MoralReasoning22:Justice”課程被譽為哈佛大學的“傳奇課程”,享譽全球。清華大學校方為了致力於將清華的學子們培養成“正義的使者”,讓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評判觀,將桑德爾教授請到清華大學,開辦了一場新人文講座——《正義:怎麼做才正確?》,近千名求知好學的學生雲集報告廳聆聽講座。桑德爾教授在哈佛大學就已經教授了30年的“正義課”,他的課程在網絡上也曾引起轟動。
講座上,桑德爾首先提出了幾個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暴雪肆虐的嚴冬,雪鏟等清理積雪的工具漲價是否合理呢?在多年不遇的旱季,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商家又是否應該趁機提高瓶裝飲用水的價格呢?就在桑德拉教授的蘇格拉底式的問答方式下,現場的學生們跟著他的引導,一步步開始通過質疑對方到反思自己原本的立場來體驗和思考這些往日有關市場、利益和正義的價值觀。桑德爾教授接著還舉出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票販子高價兜售黃牛票,有錢的富豪花重金雇傭人候診,有錢人用給學校捐贈巨額讚助來獲取入學資格等現象,來考查學生對利益最大化、自由的選擇、社會的功德和正義的價值觀的認識。就是在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鮮活實在的事例麵前,學生們隨著桑德爾教授條理分明的思維推理、縝密的邏輯性和生動形象的授課方式,情不自禁地去學習和思考問題,打破往日慣有的思維習慣,樹立了更為鮮明和正確的價值觀,成功理解桑德爾教授所提出的有關“正義”的兩種價值取向,實用主義者遵照利益的最大化為其取向、自由主義者則強調選擇的自由性和正當地獲取利益,在尊重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同時,要關注和促進社會主義和公眾的公德性,致力於創造一個包含社會道德理想和公民覺悟的高素質的充滿正義的社會。聽完這次講座,所有的清華學子都表示受益匪淺,他們感受到自己舊日的認知和思維都受到了很大限度的調動和挑戰,這次“正義課”讓他們開始不自覺地學習和思考新的問題,成為了一個更有思想和行動能力的“正義的使者”。
正義感這種東西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會過時,隻要是有良知、能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就應該自覺地站在正義的這一邊,一個為虎作倀的人在任何時候都和人格魅力沾不上邊,而強烈的正義感無疑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所必備的品質。因擁有強烈的正義感而被人們稱作“正義的使者”的清華人,其人格魅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堅持自己的原則,剛正不阿
要想在芸芸眾生中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脫穎而出,那就得鼓起勇氣,堅持自己的原則,剛正不阿,不讓世俗的“從眾心理”影響自己,不讓自己和眾人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謂地觀望,並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自信地麵對生活,感受人生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