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清華大學,前身為留美預備學校,於1911年誕生。清華大學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勇於承擔曆史使命,在政治、科學、教育等方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勇於承擔先鋒作用,讓校園成為知識和思想的傳播陣地,讓清華人成為國家振興的棟梁之才。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激勵下,一代又一代清華人懷著滿腔熱血,奮鬥在民族革命、抗日戰爭、民族解放的第一線。清華人才濟濟,彙聚各路精英,共謀民族興旺的大計,很多新思潮在清華誕生、傳播,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清華人以自身為榜樣,刻苦努力,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為建設新中國培養出了大批實幹人才。

而今,清華人以自身為榜樣,刻苦努力,在中國邁入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擔負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前所未有的機遇麵前,清華人銘記曆史的使命,弘揚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情懷,追求嚴謹、求實、創新、勤奮的學風,積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帶動著中國大學走向世界一流大學之林。

進入清華大學學習,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因為清華大學一直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之一,在這所學校中,中科院院士38人,工程院院士34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8人。這一切都是其他高校難以企及的。清華為社會各界培養了無數的精英人才。清華大學的精神不斷地給廣大清華人以熏陶,使清華人終身受益。

在物質蓬勃發展的今天,一所大學的輝煌能得以延續,需要的不僅是物質,更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厚重的精神和文化體係,一種能量的聚集,而清華就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

清華大學自建校以來培育了無數精英,如為民族爭光的詹天佑,幼兒教育先行者陳鶴琴,大數學家華羅庚,“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鄧稼先等等,他們的勤奮、愛國、奉獻精神不僅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清華學子,更讓國人深受鼓舞。

在清華的精神體係裏,每一個清華人都擁有著自己的激情和夢想,並在求知中懂得人生需要勤奮和進步,也要有堅定的毅力和恒心。每個清華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並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社會是一個大集體,人與人之間要有集體主義精神,為國家和民族要肩負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愛國奉獻的事業中實現自己的夢想,在艱苦奮鬥中求實創新,這也是清華人的精神。在這種正能量的驅使下,完美的人生也就指日可待了,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正是出於對清華精神的仰慕,我們才創作了此書。全書共分為清華正能量、求知正能量、進步正能量、目標正能量、創新正能量、愛國正能量、集體正能量、意誌正能量、責任正能量、求實正能量、人格正能量、品德正能量、勤奮正能量、心態正能量等十四個章節,全麵分析了清華作為世界一流大學所獨有的學習氛圍與奮進精神。希望讀者在通讀此書能接收到這種正能量,並吸收和傳播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時時刻刻以清華人為榜樣,樹立正麵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做一個生活中受人歡迎的人和社會中有用的人,實現個人人生價值,收獲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