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意外事故的急救與處理(1 / 3)

第一節挫傷、骨折、出血的急救

挫傷的處理挫傷又叫撞傷。外部皮膚受傷不重,內部軟組織受傷。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瘀血斑或血腫(內出血)如果在挫傷的同時,全身狀態有所改變,就可能有內髒器官受傷.腹部挫傷時,如出現腹壁緊張,腹部疼痛,小便有血,有時腹壁稍稍腫起,或者脈搏加快,臉色蒼白,就應考慮到內髒器官有損傷,應趕快讓傷者鏞下,痛處給予冷敷,並立即送醫院急救-

頭部挫傷時,不管頭顱骨是否受損,都應想到有腦震蕩的可能,受傷者可能短時間失去知覺,也可能有嘔吐、頭暈等情況。有以上情況出現,必須小心謹慎將傷者平臥,並輕輕地把頭部抬高,頭上冷敷,用擔架及時護送至醫院急救。

如果是一般挫傷,出現皮下瘀血現象,隻要塗些碘酒即可。也可用冷濕毛巾敷患處,止痛消腫。挫傷一天後,應用熱濕毛巾貼患處作熱敷,促進吸收。有血腫時,不要用力揉擦,以免加重損傷及出血。血腫部位大的,要加以包紮,防止擴大,如血腫很大或很快擴大時。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骨折的處理發現骨折,首先要固定。骨折臨時固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骨折斷端刺傷皮膚、血管和神經,以免增加傷害,並可使固定肢體靜止不動,以減輕疼痛。

1.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則

夾板的長短、寬狹,根據骨折的需要來決定。長度必須超過折斷的骨頭。

夾板或代用品(木棍、竹枝、槍杆等)在使用時,要包上棉花、布塊或衣服等,以免夾傷皮膚。

發現骨折,先用手握住折骨的兩端,輕巧地順著骨頭牽一牽,避免斷端互相交叉,然後再上夾板。

上夾板之前,要把折骨的上下部分用繃帶纏好。夾板不能綁在骨折的地方,要綁在折骨的上下兩頭,先綁下麵,後綁上麵。

綁好夾板後,要注意是否牢固,鬆緊是否適宜,腿和手臂骨折固定後,若發現手指或足趾青紫、腫脹、發冷,要趕快把夾板放鬆一點。

2.幾種骨折固定方法

上臂骨折固定將三塊同上臂長短相當的夾板,固在傷臂的前後和外側,然後用懸臂帶將傷臂掛在胸前,或用繃帶固定在胸前。

前臂骨折固定將兩塊同前臂長短相當的夾板,固定在傷臂的兩側,然後用懸臂帶,將傷臂掛在胸前,或用綁帶固定在胸前。

大腿骨折固定,將一塊相當於從足跟到腰部長的夾板放在傷腿外側,用幾條三角巾或繃帶,從腰部到足踝綁上幾道。小腿骨折固定將一塊相當於足跟到大腿中部長的夾板,放在傷腿外側,用幾條三角巾或繃帶,綁紮好。

臨時止血的方法:臨時止血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搶救傷員,防止因流血過多發生休克或死亡。根據損傷血管的不同,出血可分為: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液像一股噴泉急速地湧出,危險性大。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液持續地溢出,危險性較小。

3.毛細血管出血血色也鮮紅、血液從整個受傷麵向外滲出,危險性小。

常用幾種止血法:一般小血管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法;大血管出血才用指壓法或止血帶法。

1.加壓包紮法一般小的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出血很慢,可用消毒的紗布、幹淨毛巾或布塊等蓋在創口上,再用三角巾或繃帶紮緊,並將患處抬高,以達到止血目的。

2.指壓法根據動脈分布情況,臨時用手指或掌、拳,把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的一端)用力壓向它下麵的骨頭上,阻斷血液來源,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3.加墊屈肢法此法用於無骨折下的四肢出血。前臂部或小腿部出血,可以把一個厚棉墊或繃帶卷塞在肘窩、國窩處,彎起腿或胳膊,再用三角巾,繃帶緊緊縛住,壓住裏麵的血管,可以止血。

旱止血帶通常用橡皮條做止血帶,也可用大三角巾繃帶、手帕等布做止血帶,禁用電線或繩索。止血帶纏繞在肢體傷口的上部,可以把血管壓,達到止血目的。但隻能用於四肢血管出血,一般如果不是大動脈出血。不宜用止血帶。

使用止血帶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