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意思是說能夠建立宏大功業的人,大多是處世謙虛圓融的人,容易失敗抓不住機會的人,一定是性情剛愎固執的人。

東漢末年,何太後之兄何進有忿於十常侍弄權,欲請外兵入京誅殺他們。京城乃軍機重地,藩鎮軍馬照律不經宣詔不準進京,以防作亂。但出身屠家的何進見識淺,不諳此理,動了這念頭。曹操知道後,對何進說:“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曹操這話很有道理,一則天子不應讓宦官擁有如此大的權力,二則要辦他們的罪時,也隻須把他們交給獄吏究罪就行了,不必要動用到外兵進京。何進不但不聽曹操勸阻,反而猜忌曹操懷有惡意。曹操感歎說:“亂天下者,何進也。”果然,由此演出董卓進京,淫亂內宮的悲劇。

天下亂始於何進,而何進在十常侍設下陰謀算計他時,不但不聽部下的勸告,反而認為自己掌天下大權,無人敢奈何他。這就注定了他的滅亡。掌天下大權是說明權力大而已,並不能證明自身的安全。相反,權力之頂峰,成了眾欲之望,眾矢之的,反而成為別人謀害的對象。何進的結局就是這樣。雖然袁紹、曹操各選精兵五百,命袁紹之弟袁術帶領,並親自護送何進入宮,但宦官矯傳太後懿旨,阻止袁紹兵將進去。何進就在太監們的圍攻下被砍成兩段,成了十常侍作亂的第一個誅殺目標。

何進的見識與他的出身有關。因妹妹入宮為貴人,生皇子辯,妹妹被立為皇後,何進由此平步青雲,一下子成了大將軍。他位於人臣之極,但卻外強中幹或像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成不了大事。他看不到三步棋,隻看見自己的權勢和職位,以為有了權力,就有一切,就進了保險箱,任何人都會拜倒在他跟前。這太自大了,死也死得不冤,他是死在自己手上的。權、財、勢大時,容易衝昏頭腦,小看對手。

在生活中,擁有何進的權位,非一般人所有。作為普通小人物,小百姓,小幹部,小領導,可以從何進的教訓中吸取的經驗是,對待問題,應多思,慎慮,認真對待。不要以為有把握,或是已熟悉了,就可以輕視它。問題在未解決之前,即使是百分百的把握,也應視為三成、四成的把握來考慮。事情是變化著的,人與人,人與事,關係都會轉過來。在關鍵的地方,錯失一步,可能會全盤失去。故此,萬事小心為上,切不可驕矜。

不僅中國人強調不可驕矜,而應謙虛謹慎、低調處世,很多聰明的西方人也非常推崇這一做人的原則。

一次,本傑明·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痛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一邊看著比正常標準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著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的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看成最大的收獲,牢牢記住了前輩的教導,並把謙遜列入他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學會低頭,也就學會了審時度勢,把握全局,小忍以圖大謀。學會低頭,就能順利跨越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低矮“門框”而免受無畏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