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楊廣退入江都(2 / 3)

“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你看不出來,不是因為你的眼光問題,而是因為此時的寇仲和徐子陵還沒有遇到改變他們命運的人。”楊盤淡淡地說道,放下了書本,開口歎道:“如果我所料不錯,此時這兩個小子已經前往石龍道場了吧?”

楊盤在揚州府開設的孤兒院,教人習文懂禮以及謀生的技能,卻不會教導武學。而揚州的武館雖多,但最強大的還要屬石龍道場。

寇仲和徐子陵前幾年便在孤兒院生活,倒也算衣食無憂,十五歲之後,便因為年齡原因,不得不離開孤兒院自行謀生。

這也是楊盤所立下的規矩,這方世界,十五歲已經算得上青年了,在農人家庭裏,早就開始為家裏幹活,成為家裏的勞動支柱了。

所以,十五歲的孤兒有了勞動能力,就要離開孤兒院自己去謀生路。

楊盤是在幫助那些沒有謀生能力的少兒和少年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是在做善事。不是在養柱蟲和米蟲。

誰敢拿他的善心當作理所當然,那也休怪他心狠手辣。

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的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楊盤不奢求,隻需要受過他恩惠的人,心裏感激便是了。

有的人卻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他把楊盤施予的恩惠當作理所當然,想要苛求更多。

對於這種人,楊盤最喜歡了。

直接派人把人給綁了,然後洗腦再教育勞作,如此重複一年半載,最後把人給閹了,賣到宮裏去當太監,同時還能夠作為打探消息的耳目。

在這個無法無天的時代,其他人或勢力會在乎一個無權無勢的孤兒嗎?

不過,這種人是極少數的極少數,大部分人還是知道感恩的。

寇仲和徐子陵便是這樣,他們倆出了孤兒院,雖然一直混跡在社會的底層,卻仍然感念楊盤恩情,這一年以來,向楊府傳遞了不少陌生人的消息。

――――――――――――――

此刻宇文化及帶著人馬追逐傅君婥到了揚州附近,並且也有意從石龍道場拿走長生訣,進貢給皇帝。

帶隊的人馬之中,一名副將開口道:“大人,前方再過去便是揚州城的地界了。”

“揚州城,一會兒直取石龍道場,盡量不要進城擾民了。”宇文化及還是有分寸的人,他知道揚州城乃是悅來客棧總部所在,同時也是楊盤的地盤。

宇文閥與楊盤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雙方合作已及三年有餘,合作得很愉快。

“是,大人。”整隊人馬大聲應道,這是禦前侍衛的精銳,令行禁止,乃大隋精英。

楊廣雖然失勢,大隋江山隨時可能崩壞。

但要認清的是,隋亡不是亡於積弱,也就是說大隋不是亡於兵弱將衰,文臣貪生怕死。

此時的大隋,有風骨的文臣武將還是不少的,整個天下有心抱效朝廷的人可不少。楊家得天下,也算是天命所歸,民心所向。

楊家失天下不過是因為世家之禍和佛門在背後拖後腿。

同時也是因為楊廣行事太過急躁,使得朝廷元氣大傷。

沒看楊廣死後,無論哪一路諸侯都不敢直接豎旗,而是另立楊家宗室為新君,借著新君傀儡之力來爭奪天下麼?

這便是因為楊家名份仍在。

名不正則言不順。

楊廣此刻在江都苟延殘喘,荒廢朝政,縱情聲色。

卻不知曉,宇文化及一走。

原本看似昏庸的楊廣,此時卻已經是神色大變。

一輪宮廷清洗開始,首先拔除了不少暗子。

隨後楊廣秘密接見了一些出身寒門的文臣武將,每天都商談到夜深之時。

原本效忠於朝廷的一批大臣,見楊廣漸漸昏庸,都有些心恢意冷,卻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切都在楊廣的計劃之中。

立即便興奮得像打了雞血一樣,心中暗呼大隋有救了。

在忙碌了整整半個月,把江都這個小朝廷理順了之後,楊廣這才恢複了原樣,他在麻痹世家門閥的戒心,想讓他們一個又一個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