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尖子生說明文(1 / 3)

名師導引

首先,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說明重點。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征,這是它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寫說明文隻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說明的事物準確、清晰地介紹給讀者,讓讀者對事物有確切的了解。一個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特征,在一篇說明文裏不可能麵麵俱到,隻能根據需要,一次談一兩個特征。因此,要寫好說明文,還必須把握說明文的重點。

其次,針對具體情況,選好寫作角度。

寫說明文要有的放矢。寫什麼、怎樣寫,要從讀者的實際情況考慮,使文章具有針對性,切合讀者的知識水平、職業特點和年齡特點。往往麵對不同的讀者,寫的角度也不同。如闡述吸煙有害的說明文很多,有的是針對老年人的,有的是對婦女而言的,有的是對青少年而言的,角度不同,說明的內容則各有側重。寫說明文選取什麼角度要依實際情況而定。比如,介紹牛的知識,如果是為飼養者寫的,則要側重介紹牛的生活習慣和特性;如果是為使用者寫的,則要側重介紹牛的功能和力氣;如果是為獸醫寫的,則主要介紹牛的身體構造;如果是為食用者寫的,則主要介紹牛的營養價值。當然,作為科普知識介紹,不妨全麵一點為好。

最後,力求解說清楚,做到條理分明。

寫說明文的目的就是讓人獲得知識、技能,隻有解說清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要想解說清楚,需講究說明的方法,注意結構的安排,著力語言的運用。這裏著重講講結構安排的條理性問題。文章的條理性是客觀事物、事理本身的特點、規律在文章結構上的反映。說明文解說事物、闡釋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條理來安排說明的次序,使之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安排說明文的結構首先要注意條理性。如何具體安排結構?不同類型的說明文有不同要求。介紹產品製作過程的說明文,往往按照產品生產工序來安排結構,如葉聖陶的《景泰藍的製作》是一篇介紹手工工藝品景泰藍的說明文。作者按照製作工藝的程序,抓住“做胎”、“掐絲”、“塗色”、“燒製”、“打磨”五道關鍵工序依次作了詳細的說明,全篇言之有序,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尖子生佳作全示範

北京的園林

吳彝

尖子生創作談

乍一看這個題目,我覺得題目太大,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後來想起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才算是找到了思路:跳出個體,立足整體。即先介紹某一個園林,然後寫北京園林的總體特點。選故宮、頤和園等具有代表性的園林為例子,不僅能突出特點,還很有說服力。

北京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勝古跡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也許因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緣故,建築師們博采各地園林之長,因地製宜,使北京的園林各具特色,和諧優美。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華貴,北京的園林注重建築的雄偉,注重局部的精細,注重色彩的豔麗。

故宮、頤和園等建築金碧輝煌,布局極為工整、對稱。左邊有一條遊廊,右邊也必有一條,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甚至連屋內的擺設也是如此。在各個大殿、各個宮院,大門外麵都擺著兩座石獅或麒麟,大門多是分為左、中、右三扇。殿內的梁、柱高大,房屋寬敞而略顯陰暗。這樣的園林建築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偉、莊嚴的氣勢使人折服。

北京的園林建築在細微之處見匠心。一段曲廊,一叢階邊的小草,一組精妙的雕刻,無不在烘托氣氛中起著微妙的作用。例如頤和園中的長廊,有一華裏長,分成十幾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繪,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曆史故事,或神話傳說,竟無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繪畫者也許吸取了敦煌壁畫裏飛天圖案的藝術精華,很有些“吳帶當風”的味道,耐人細細地玩味。

北京園林的色彩大多為金黃或大紅,色彩明麗。有時,在萬綠叢中見一道飛簷,黃綠相間,相映成趣。大多數宮殿都鋪著琉璃瓦,大紅色的棱、柱過於莊重,而幽雅倒顯得欠缺。也有例外的,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磚鋪地,牆壁也都是灰暗的,同周圍的景色渾然一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古樸淡雅,別具風采。

北京周圍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獷,又具南方的秀麗,這正是建造園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廟宇,半山腰修一個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這時可極少講究對稱,但考慮色調對比卻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紅和金黃的彩繪,水榭要灰暗些,廟宇要建得紅牆綠瓦,顯得莊嚴、肅穆。

這隻是我對北京園林粗淺的介紹,若想真正領略其中的妙處,還是請您親自來遊覽北京的園林吧!

名師精評

本文的寫作特色著重體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結構脈絡清晰。前兩個自然段指出北京園林的總體特點:“注重建築的雄偉,注重局部的精細,注重色彩的豔麗”,然後分別詳細介紹這三個方麵的特色。文章用先總後分的形式布局,結構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二是內容全麵大氣。文章不是單純地隻對園林進行簡單的介紹,而是在介紹特點的同時,還比較委婉地寫出自己對園林的評價。比如,“這樣的園林建築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偉、莊嚴的氣勢使人折服”。內容底蘊深厚而大氣磅礴,語言豐富多彩而靈動生輝。

西安古城牆

王航海

尖子生創作談

古城牆與其他建築物不一樣,它的建築特點不明顯。通過觀察,我確定了最大最完整和高大兩個特點。但是這兩個特點比較模糊,怎樣才能把這兩個特點說明清楚呢?我運用列數字和作描摹兩種說明方法,用數字和描摹來體現其高大、完整。

來到西安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無論你站在哪裏,都能看到古城牆的身影。西安古城牆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之一。站在城牆腳下抬頭仰望,隻見它巍然挺立,恰似大地的脊梁。這時,你會體會到一種執著、樸實的性格,一種宏大的巨人氣概。

西安古城牆始建於隋朝。唐朝初年,對隻是雛形的城牆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和擴充。唐末以後,長安失去了國都地位,城大人少的現實使得防守和管理的難度加大,於是,廢棄了原建的外廓城和宮城,修建了皇城。由於這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因而建得非常堅固,奠定了城牆的基礎。明初增修城垣時,在皇城的基礎上,將北、東兩麵向外擴展了四分之一;明隆慶二年,又給城牆砌上了一層青磚。戰爭年代,城牆擋過槍箭;困難時期,城牆忍受著人們挖洞避難;數百年的滄桑歲月,城牆又經受了自然界的風風雨雨。雖然雄姿依然,但身上免不了有些孔洞。如今,西安古城牆成了人們參觀遊覽的勝地。

西安古城牆內部用黃土分層夯打,每個夯土層約9厘米;最底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汁夯打,外麵砌有巨大的城磚,怪不得城牆這麼堅固。城牆高12米,頂寬13米左右,底寬16米左右。城牆頂的外沿有5894個垛口;城牆上有射口和瞭望口;城牆外有寬6米多、深近4米的護城河;城牆內部有可供守衛者上下的斜坡,以便隨時攻擊和撤退。這一切構成了嚴密的城防工程設施。

城牆周長11.9公裏,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644米。整個城牆有四道主門,東曰長樂門,西曰安定門,南曰永寧門,北曰安遠門。每道城門上都有城樓。這些城樓,形體壯麗,建築精美,巍峨壯觀,頂鋪青灰色玻璃瓦,梁枋間彩繪絢麗,鮮豔悅目。東城樓高大雄偉,像一名站崗的戰士。南城樓則像一個小姑娘,悄然靜立,小巧玲瓏。西城樓有兩座,靠城外的稍大些。它們真像一對孿生兄弟,穩重的哥哥嚴肅地站著,調皮的弟弟伸著腦袋從哥哥肩膀上往外窺探。北城樓較長,位置也凹進城內。

這就是西安的古城牆,它熔鑄著力,浸潤著善,也蘊蓄著天然的美。春日融融,春風拂麵,朋友,你不妨登上古城牆遊覽一番。這裏清新的空氣,樸素的色彩會讓你心曠神怡。走在城牆上,你一定會產生海闊天空的聯想,為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而感到驕傲。

名師精評

本文內容豐富具體。作者抓住了西安古城牆“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之一”、“巍然挺立”的特點,概括地介紹了古城牆的修建曆史、作用、建築結構、規模等,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本文說明方法多樣。首先運用列數字的方式,說明其“最大最完整”。在說明古城牆結構的時候,文章說“城牆高12米,頂寬13米左右,底寬16米左右”,直接將古城牆的雄偉構造展現在我們麵前,增強了我們對古城牆的感性認識。其次運用描摹,說明其“巍然挺立”。介紹城樓時,抓住東、南、西城樓的不同特點,分別作了不同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感,讓古城牆“巍然挺立”的特點呼之欲出。

植物界的活化石

範俊

尖子生創作談

一般的事物說明文都是標題直接寫出說明對象,然後按部就班地依次進行說明。我覺得那樣雖然比較明確,卻失去了神秘感。為了吸引讀者,我在標題中設置了一個懸念,這樣,大家一定想知道什麼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了。

你是否了解和大熊貓齊名,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銀杏呢!

在遠古時代,銀杏家族“人丁興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但由於中生代後期第四紀冰川的襲擊,銀杏(包括恐龍)等動植物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瀕臨滅絕。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我國南部冰川結構的間斷性,銀杏躲過了這場浩劫,在雲南得以生存下來。

銀杏又名“公孫樹”。顧名思義,祖輩種下的樹,要到孫輩才能派上用場。銀杏的生長速度較慢,樹齡長達千餘年,可與有長壽美稱的龜相媲美。廬山黃龍寺的一株古銀杏,相傳植於東晉前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長勢依然很好。山東的一株古銀杏,高24.7米,樹圍15.7米,需8人聯手方能合抱一周。據載,它已有3000歲高齡。所以,把銀杏譽為“長壽樹”絲毫不為過。

銀杏有較強的生長適應能力,從廣東到東北,均可擇地栽培。它性喜亞熱帶氣候,怕澇,長江流域是銀杏最理想的生長地域。銀杏係孑遺植物,落葉喬木,屬銀杏科,雌雄異株,雌樹結果,雄樹不結果。種子呈核果狀,橢圓近似球形,長2.5厘米~3.58厘米。銀杏一般在栽種20年後才開始進入成熟期,生長40年後,便到盛果期。此後每年4月花葉齊放,至10月中旬,果實熟透,自然落下。一株銀杏平均每年可獲70~100千克的果實,即使到400歲,仍能開花結果。

銀杏體態魁偉、優美,高度一般在20~40米,樹幹粗壯、挺直。銀杏的樹枝有長枝和短枝兩種。樹葉呈折扇形,精巧、青翠,在長枝上呈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空曠之地,銀杏一樹參天,雲冠巍峨,蔥蘢莊重,給人一種肅穆、偉岸、秀美之感。

銀杏全身都可為人們利用。它枝幹蔽日,是人們夏日納涼的最佳場所之一;它枝葉舒展,又是人們避風躲雨、作片刻休憩的好地方。銀杏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它的果實(白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炒食,做羹湯或製蜜餞。種子可入藥,有強身健體、潤肺止咳的功效,主治哮喘、遺精等症。銀杏木質堅硬,紋理細密,可供建築、雕刻、製家具及其他工藝品用。需要指出的是,銀杏的果實有腐蝕作用,且含有微毒,多食有中毒的危險。

銀杏還是一種優良的綠化樹種,具有觀賞價值。庭院內,街道旁,一兩株銀杏高聳入雲,四周全是綠蔭,顯得古樸典雅,給人以美的享受。

名師精評

文章脈絡清晰,內容豐富。開篇由國寶大熊貓直接引題,依次講述了銀杏的曆史、生長周期、生長環境、體貌特征和主要用途,說明順序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文章包羅萬象,完全是一篇關於銀杏的全麵、科學的解說。

文章用詞準確,方法靈活。“人丁興旺”,顯示了當時銀杏分布之廣;“瀕臨滅絕”,又說明銀杏劫後餘生,仍有幸存。用詞準確形象可見一斑。另外,文章靈活運用了說明方法,特別是數字說明的運用,給人明確而直觀的印象。

曹村雙獅舞

莊淩燕

尖子生創作談

記得老師講過:描摹一個場麵時,如果隻是單純地刻畫動作,很難突出其中的精彩,隻有正麵與側麵描寫相結合,才能刻畫得逼真。所以,我在描摹動作時,總是在後麵寫上觀眾的反應,從側麵烘托出這個場麵的不同凡響。

曹村雙獅舞是遠近聞名的。一提到曹村雙獅舞,看過的人無不舉起大拇指嘖嘖稱讚。人們稱曹村雙獅為“南雙獅”。

參加舞獅演出的一般有三十人左右,演出時雄獅頭上紮綠花,雌獅頭上紮紅花。

第一場是“大開門”,雙獅踩著鑼鼓的節拍上場。第一套動作是“雙龍戲珠”,就是由引球少女用各種舞蹈動作引逗雙獅戲球。雙獅搖頭擺尾地輪搶那五顏六色的彩球,它們你爭我奪,各展神威。隨著鑼鼓節奏的逐漸加快,舞獅也漸入高潮,雙獅的翻滾跳躍也隨節奏變快。緊接著第二套動作是“麻雀鑽荊棘”,其中又分為“半身滾”、“整身滾”、“側身滾”與“團身滾”等套路。此後,鑼鼓聲變得平緩、柔和。

接下來輪換主演,由另外的四人上場。這一場主要是在方桌上進行的。一開始是一張桌子,在桌子上來一個“猩猩測水”(通俗的說法就是“倒立”)。接下來就是“側四拐”,引球少女將腳一跺,兩個獅尾分別側大拐、側小拐(側拐就是舞獅人騰空由桌麵或桌角躍過)。

第三場再換人,同時增加兩張桌子,也還是倒立,同第二場。

第四場是舞獅表演中最精彩、最激昂的部分。一開始是“雙龍洗澡”,一隻獅子迅速地從另一隻獅子的肚皮下鑽過去。接著引球少女將球一舉,雙獅又開始搶球,彩球飛到哪裏,雙獅就會躍到哪裏。引球少女如旋風一般飄到了六張層層疊起的方桌頂上,而雙獅也會飛躍著跟上去。最後引球少女在最上麵那張方桌的頂上猛然一個“燕子巧翻雲”,輕盈地落到了地麵。觀眾此刻不約而同地發出驚歎(這是因為引球少女有意做了個“失足”的假動作)。這時雙獅嘴裏分別吐出兩個條幅,條幅上寫著賀語或對聯,用以突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增加熱烈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