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五官科病症(1 / 3)

1.急性結膜炎

方藥:活水蛭(即活螞蝗)3條

用法:置於6毫升生蜂蜜中,6小時後取浸液儲瓶備用。每日墒眼1次,每次1~2滴。

功效:消炎解毒

來源:《新醫學》(8):57,1972。

說明:據報道,臨床治療380例,絕大部分是雙側性結膜炎,全部治愈。治愈時間最短1天,最長5天。治療過程中除滴眼後1~2分鍾稍有疼痛%,未見不良反應。對慢性結膜炎及翼狀胬肉也有一定療效。

2.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方藥:益母萆(全革)幹品20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30分鍾取頭汁;藥渣再加水500~700毫升,煎30分鍾。兩次煎液混合,分早晚兩次空腹服。

功效:活血怯遊、清熱解毒

來源:山西運城地區人民醫院,《醫藥交流資料》《2):24,1972。

說明: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係較多見的一種視網膜病,可能與感染後過敏反應或血管收縮有關。病人有不同裎度的視力下降、視物變小或變形。中醫認為與血瘀有關。《本革彙言》雲:“眼科以之(益母草)治血灌瞳仁及頭鳳眼痛,以功能行血而去風也。”臨床觀察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一般在15天左右見效。

2.眼中流淚

方藥:臘月桑葉

用法:煎湯頻洗眼。

功效:琉風清熱、淸肝明目

來源:《孫真人海上方》

說明:桑葉有清熱明目作用,以之洗眼,可治目赤腫痛,可止迎風流淚。《海上方》雲:“迎風流淚聽根源,臘月尋桑不等閑。若得梢頭不落葉,煎湯頰洗自然安。”

3.暴發火眼

方藥:生薑9~12克食鹽適量

用法:上二味同搗爛,薄布包住,蘸新汲井泉水擦上下眼皮。屢蘸屢擦,以擦至眼皮極熱為度。擦完用溫水將眼皮洗淨。輕者一次即愈,重者一日擦兩次亦可愈。然擦時須下閉其目,勿令藥汁人眼中。

功效:清熱消炎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

說明:此方是近代名臣張錫純之經驗。生薑有抑菌消炎作用;食鹽清火、涼血、解毒;井泉水極涼,有瀉火涼血之功。三物布包擦眼,用治紅腫熱痛之暴發火眼極效。

4.眼疾腫痛

方藥:鮮蒲公英120克(無鮮者可用幹者60克代之)

用法:上一味,煎湯兩大碗,溫服一碗,餘一碗乘熱熏洗。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

說明:蒲公英“其功長於治瘡,能消散癰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能治眼病如此神效,天下無瞽目之人矣。”(張錫純)此方原名蒲公英湯,《醫學衷中參西錄》雲其主治“眼疾腫痛,或胬肉遮睹,或赤脈絡目,或目睛脹疼,或目疼連腦,或羞明多淚,一切虛火、實火之證。”

5.電光性眼炎

方藥:新鮮人乳

用法:將新鮮人乳直接擠入消毒過的滴眼瓶內,點入兩眼外眥部球結膜上。每隔5~15分鍾1次,每側2~3滴,滴後閉眼片刻。

功效:消炎清熱

來源:《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說明:據臨床報道,滴入眼後,一般@覺症狀可在3~15分鍾減輕或基本消除,他覺症狀在8~16小時完全消失。其機理,可能與人乳中所含濃度較高的激素有關。《聖惠方》“以乳汁於銅器中,磨古字錢令變色,煎稀稠成煎即住,瓷瓶盛,每取少許點目眥頭,日三、五度”“治肝熱眼赤痛”。

6.內障、外障

方藥:擠螬

用法:內障宜油炙服之,外障宜收其汁滴目中。

功效:明目退翳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

說明:《晉書》中曾載盛彥母氏失明,侍婢以擠螬炎抬之,母目豁然。陸定圃《止園醫話》中雲,“餘在曲江,有將官以瞽離軍,囑其子,俾饈事供擠螬,須秘之防其父知,旬日後目明,趨庭申謝。”《醫學衷中參西錄》雲其主治“目中淫膚、青翳、白膜、內障、外障”。

7.麥粒腫

方藥:鮮鴨蹠草莖1段

用法:用手夾持成45°角,置於酒精燈上燃燒上段,即可見下段有水珠泡沫液體沸出,隨即將沸出的諛體滴於瞼結膜及瞼緣(麥粒腫之局部腫脹處及周圍),瞼皮表麵也可趁熱塗之。滴藥前結膜囊先用生理鹽水衝洗。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來源:《新醫學》(8):60、1971。

說明:據臨床報道,塗藥後患者有舒適感,無需衝洗或作任何其它處理。共治61例。瘦愈49例,好轉7例。有的第1天見效,第2天痊愈。《品彙精要》雲鴨蹠草“去熱毒,消癰疽”,麥粒腫亦屬熱毒之類,故治之有效。

8.慢性鼻炎

方藥:蒼耳子30~40個

用法:輕輕敲破,放入清潔小鋁杯中,加麻油50克,文火煮開,去蒼耳,待冷後傾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簽飽鼸藥油塗鼻腔,每日2~3次,兩周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