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網合作,推動虛擬社會服務管理
“與公安機關一起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是我們互聯網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
昨天,上海市公安局舉行該市部分網站負責人座談會,來自盛大網絡、上海熱線、攜程網等本市11家互聯網站的負責人應邀參加座談,並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警網(警方與網站)合作,充分發揮互聯網求計問策、警民互動、溝通交流的積極作用進行了熱烈的探討,與會各方取得廣泛的共鳴。上海市市長助理、市公安局局長張學兵參與了交流。
警網合作共促和諧
在聽取了上海公安機關虛擬社會服務和管理工作情況介紹後,盛大網絡總裁陳天橋對公安機關確保互聯網站安全穩定運行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他說:“中國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國家,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互動,其影響力越來越大,網絡的安全運行與網絡的健康發展,既離不開公安機關的服務,也需要各個互聯網站的自覺自治,可以通過雙方的有效合作為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來引導廣大網民通過自己的良性行為,參與虛擬社會的管理。”
對此,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表示讚同,他們認為,加強虛擬社會管理,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也是廣大互聯網站的重要社會責任,隻有進一步加強警網合作,共同推動虛擬社會服務和管理創新,才能更好地為廣大網民服務,更好地維護和促進虛擬社會的和諧穩定。
據介紹,近年來,上海公安機關堅持以服務促管理,著力加強與互聯網站的合作,指導成立了“上海市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協會”,引導虛擬社會自我管理。此外,在盛大網絡等遊戲公司的配合下,上海公安機關對網民反映強烈的虛擬財產被盜問題,開通了由公安機關聯動核查、網絡遊戲公司快速恢複的“綠色通道”,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網民挽回損失,確保了虛擬社會的和諧穩定。
打擊涉網違法犯罪
網絡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發展升級比傳統犯罪更為迅猛,利用和針對互聯網的犯罪活動呈成倍增長的態勢,而且隨著網絡新技術的出現,違法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我們網站經常被黑客攻擊,造成網民信息泄露,網民在受到種種騷擾後就會投訴網站”,“我們網站的域名經常被劫持,嵌入種種非法小廣告”,“網站論壇經常會出現不少不良信息,雖然我們加強了內容審核,但有時候還是防不勝防”。
針對與會網站負責人提出的這些涉網違法犯罪問題,市公安局領導當即表示將開展專題研究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打擊,確保網站安全穩定運行。同時,上海公安機關將結合上海實際,優化警網合作、警社合作平台,著手向重點互聯網企業提供派駐警員的服務,建立“網警服務室”,加強前端服務管理,協助企業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工作。
據了解,上海公安機關始終嚴厲打擊各類互聯網違法違規行為,自2009年至今已經組織開展了打擊網絡黑客、私服外掛、網絡詐騙、網絡淫穢色情等多個專項行動,偵破包括“7·18”私車額度拍賣係統網絡攻擊案在內的各類涉網案件38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00餘人,有效保障了互聯網絡的安全運行。
多措並舉服務網民
在與網站負責人充分交流之後,張學兵說,全市各級公安機關要切實提高針對網民和網站的社會化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和打擊網絡犯罪能力,加強警網合作、警社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融行政管理、行業自治、網民參與於一體的虛擬社會共管共治新格局。公安機關要多措並舉服務網民,在各大網站搭建警民互動交流平台,充分運用網絡聽取民意、汲取民智,最大限度釋放警方善意,大力營造警民互動的和諧關係。
警方表示,上海公安機關已在本市453個網站布設了網上報警崗亭,全市公安派出所也建成網上社區警務室1699個,提高了網上“見警率”和“接事率”,並將網上開展警情通報、案件回訪、政策法律谘詢等社區警務工作納入常態。下一步,上海公安機關將首先在網絡遊戲和電子商務類網站內建立“警方服務室”,為互聯網企業和廣大網民提供更為便捷的虛擬財產保護服務和電子商務安全服務。
(來源:人民網2010年7月23日)
微博給力社會治理
2010年11月26日,江蘇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在其官方微博“天清地寧”上發布了“天網1號”懸賞令——為破案提供有效信息的網友可獲得最高達1萬元人民幣的獎勵。一位同鄉從微博獲此信息,即展開規勸,2010年12月3日,犯罪嫌疑人常學軍投案自首。這起重大刑事案件僅用9天就成功偵破。無獨有偶,廈門虐殺女童案也由警方通過微博征集線索,成功告破。今天的微博正在展現越來越廣闊的社會功能,不僅可以交流信息,表達心情,可以交友尋親,還能在警務治安方麵扮演積極的角色,給力於社會治理。
“微博110”開先例
2010年2月24日以來,廣東省21個地級市及省公安廳相繼開通官方微博,並在網上建立起了微博群。各地公安紛紛仿效,不少警員也在網上“織”起了微博。“派出所值班那點事”、“民警周sir的會客廳”就是走紅的“警察微博”。這些公安微博,被網友稱為“微博110”。目前,“微博110”已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粉絲群、點擊量不菲。更重要的是,這些微博在及時公布正確信息,提供正確引導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網友認同。2010年6月3日上午,廣州市發生槍擊事件,犯罪嫌疑人與民警對峙數小時後,於當晚被擊斃。廣州市公安局微博“廣州公安”全程直播,第一時間準確發布公安機關的權威消息,有效遏止了不實信息的傳播。
2010年11月22日柬埔寨發生嚴重踩踏事件後,河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發布了“踩踏事件中自救方法”;12月1日針對新疆小學踩踏事故,再次更新自救措施,稱“必須再看一遍”。網民紛紛轉發,並留言表示這個內容必須學,然後教給孩子。
交警也開微博
有了公安微博的投石問路,交警微博也隨即開展起來。2010年12月1日首個交警微博——“成都交警”在成都開通,權威發布交管部門針對一環路三座立交橋開建所製定的交通組織方案,引來眾多網友觀看。交警微博主要發布一些交通組織方案、交管信息,幫助司機“避堵”;還有一些交通違規行為、交通事故的信息,提醒網友注意交通安全。
對於警務微博日後的發展,新媒體專家、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網絡發展部主任欒軼玫教授提出了建議,她說:“微博本身隻是一個平台,平台搭建之後,更要考慮用怎樣的語言和方式傳播信息才能更好地被網友接受。如果在微博上發的隻是政府公文,反而會讓網友排斥。”她建議警方進一步熟悉微博上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模式,使警務微博從理念走向實效。
人民網評論說:微博是把“雙刃劍”,傳遞信息中可能產生一些無法預料的影響,需要發布者具備一定的新聞意識、文字能力及網絡能力。行政微博應該提倡少而精,堅持樸素色彩,防止片麵追求轟動效果,同時要形成長效機製,確保微博的正常運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12月10日第1版)
附錄
為促進和諧凝聚強大力量
(代表委員談創新社會管理(1))“創新社會管理,我認為就是想辦法讓老百姓活得有尊嚴,過得更幸福。”3月4日,在北京五棵鬆地鐵站,市民陳振斌手捧報紙關注全國兩會報道,當被問及怎麼看待創新社會管理時,他如是說。
我國有13億人口,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社會管理,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大成績,社會大局穩定。但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有很多事要做,誰來做?做什麼?怎麼做?這些問號,一直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的腦海裏縈繞。
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搞好社會管理要靠統一號角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堅持黨委領導這一法寶,在創新機製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存榮這樣分析近年在社會管理方麵取得的成績。2010年合肥市成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
“黨委領導,關鍵是要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政府負責,關鍵是要更加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好各部門的職責。當然,還必須要充分調動各類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發揮其作用。”吳存榮認為,社會管理要在黨委領導下,相關各方全方位參與管理、決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議,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有所創新。
“搞好社會管理,要有統一號角。”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錢念孫研究員認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僅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也涉及眾多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及民間組織,涉及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把社會管理工作做好。否則,各吹各的號,各拉各的調,沒有統一協調,不僅無法把社會管理工作做好,甚至社會的穩定和秩序都無法保障。
錢念孫表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黨的目標和人民的意願是一致的。因此,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時,要時時處處尊重和聽取民意,充分調動廣大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共享社會管理的成果。
明確職能定位分工負責、多方協調方能形成合力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各級黨委要明確定位,有所作為。”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萍鄉市市委書記劉和平表示。
萍鄉市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諸多的問題和矛盾接踵而至:環境汙染、國企改製、就業醫療、社會保障……巨大的壓力,成為萍鄉社會和諧穩定的嚴峻挑戰。
“創新社會管理,就要從解決信訪難題入手,在創新和完善機製上下功夫。”劉和平告訴記者,2009年,萍鄉市委在江西省率先製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規定》,涵蓋了黨政“一把手”總負責製、領導幹部“一崗雙責”製、信訪工作責任追究製、信訪工作考評製度等十個層麵的內容。與此同時,萍鄉市還創立了“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大接訪日”。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每月8日定時接訪,縣級領導幹部帶隊的工作組赴各地巡回督導。在2010年的“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中,萍鄉市委統籌各級黨政部門,全年處理上級交辦的重要信訪問題198件,到期辦結率100%。
“從萍鄉市近年來創新信訪機製的實踐來看,合理配置黨政部門社會管理職責權限,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揮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切實解決多頭管理、分散管理、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的問題。”
加強源頭預防讓百姓看到服務就在身邊
“在社會管理的過程中,黨委決策方向,政府推動實施。”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石嘴山市市長張作理說,“黨委要出主意、用幹部、抓監督,要通過考察選拔,讓有社會管理特長的幹部走上崗位。政府則要把管理創新落實到服務上,讓老百姓看到服務就在身邊,而不能隻有‘管’沒有‘理’。”
張作理認為,基層進行社會管理創新,麵麵俱到很困難,隻有分清楚輕重緩急,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他眼中的重點之一,是民意訴求渠道的疏通,在這個基礎上推動民生服務。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數字顯示,2010年石嘴山市居民幸福指數86.2%,位居全區第一。2008年以來,全市沒有形成一起新的信訪積案,2010年信訪總量下降了22.8%,共排查化解了7967件矛盾糾紛。該市成立了全市社會訴求分理中心,在3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綜治工作中心,建立了“交調對接”、“民調進所”等新模式,增強了矛盾聯調合力。
“什麼都不怕,就怕缺信息。”張作理說,無論是成立社會訴求分理中心,還是建設人民議政網、在地方電視台開設民生頻道,目的隻有一個,“把基層的信息把握住,做好老百姓關心的事情。”
“隻有把服務做好了,關係‘理’順了,才有‘管’的資本。”張作理分析說,一方麵黨委領導決定了社會管理創新的方向,另一方麵,社會管理做得好不好,民生問題解決得好不好,也影響著群眾對黨的態度。“黨委指準了,政府落實了,方方麵麵的力量才能調動起來,我們的社會管理才能真正有所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2011年3月5日第10版)
依靠群眾是正道(代表委員談創新社會管理(2))
兩會甫一召開,社會管理創新的話題就引起代表委員熱議。大家普遍認為,一切社會管理,說到底還是做群眾的工作。能否把堅持群眾路線發揚光大,事關社會管理創新的成敗。
不要躲在機關做“盆景”
“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裏做盆景,要到人民群眾中當雪鬆。”說這話的人叫楊善洲,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紮進荒山20年,以淳樸的情感帶領百姓綠化群山、脫貧致富,自己兩袖清風、分文不取。
“楊善洲是聯係群眾的楷模。能不能過人民群眾的‘感情關’,這是每個領導幹部首先要經受的考驗。”國務院參事蔣明麟委員開門見山。
蔣明麟認為,群眾在我們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感情關”包括兩個過程,幹部體恤群眾,群眾認可幹部。
“可是,有些幹部缺了這一課!”蔣明麟直言,有的領導幹部就是不肯邁步到基層,自然也就無法了解基層百姓的迫切需求。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決策,做了很多事,卻是事倍功半,做不到群眾心坎裏。
個別領導幹部搞形象工程,消耗大量資源,目的隻為升遷,並未造福百姓,老百姓自然不會買賬。
“隻有到人民群眾中去,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辦主任宋貴倫代表說,正是堅持群眾路線,讓我們黨從一艘小船出發,發展成為一個擁有8000萬黨員的執政黨。每個黨員幹部要懂得,隻有時刻與群眾站在一起,才能汲取無限力量。
服務要態度也要水平
農民工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的集中體現。“處於轉型期的中國有許多民生問題,都在考驗我們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陳章良委員說。
如何讓農民增收是重大民生問題。去年,農產品價格大漲,廣西壯族自治區意識到這是大好契機,政府迅速調整產業方向,組織農民生產西紅柿、馬鈴薯。原來冬天荒蕪的土地,綠油油長滿了蔬菜。這些蔬菜既在關鍵時刻穩定了物價,又換來了農民的大幅度增收。
陳章良認為,同樣是農產品價格合理漲價,隻要我們的政策作些調整和創新,就能取得雙贏效果,“菜價上漲,受到衝擊的主要是城市低收入群體,政府完全可以采取補貼的形式解決問題,同時也起到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效果。”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要以協調利益關係為核心。”宋貴倫認為,當前,以利益為核心的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多發、高發和複雜化、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創新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正公平,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核心問題,也是最直接、最實際、最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
別讓“民間高手”寂寞
浙江溫嶺,一個常住人口116萬的小城,因為“民主懇談”近年聲名鵲起。多年來,當地政府一直堅持著這樣的民主實踐:讓普通百姓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參與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的討論……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經典論述,在當代有了新的實踐。近年來發生一係列公共事件得到妥善處理,顯示出一個趨勢,即社會管理決策越來越重視與民互動、協商。
“群眾工作不是單向的‘給’與‘取’,而是雙向互動。”宋貴倫說,當今社會利益多元化,公眾參與意識強烈,必須暢通渠道,讓公眾參與社會管理。
“‘高手在民間’,這句流行網絡的話,形象地點出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蔣明麟認為,讓公眾參與,可以將一些來自群眾的智慧和創造推而廣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委書記張晶川代表對此深以為然,他認為,必須擴大廣大群眾對社會管理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楊軍表示,政府“替民作主”的觀念也要變一變,應該創造條件“讓民作主”;同時,“包辦一切”的想法也要改一改,對於民眾創造的管理新形式,要及時吸納,並創造條件讓它發揮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2011年3月7日第10版)
服務好才能管理好(代表委員談創新社會管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