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客體的條件(1 / 3)

一、客體素質對接受的影響

(一)影響的必然性

對發送者的發送,並非任何接受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接受和恰當接受。由於接受者自身素質的不同,對於相同的發送,有的會認為好;有的會認為壞;有的會認為不好也不壞;有的沒能力認為;有的幹脆閉目塞聽,不予認為;還有的則從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思維去認為。這就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接受反應。這些不同的反應,從根本上來說,就在於接受者不同的素質條件所造成的影響。

有時,對同一發送,在這個時間、環境,接受者會接受,可換了一個時間、環境,接受者就會不接受。所謂出爾反爾、朝三暮四者即是。還有的則是:口頭接受,心裏不接受;當麵接受,背後不接受;私下接受,公開不接受,等等。這都是受其素質影響的反應。

(二)影響的基本因素

1.年齡

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其人生體驗的多少和社會閱曆的深淺,因而存在不同的接受心理,有著不同的接受需求。

幼兒不涉人世,對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其有接受的欲望,但無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對接受加以選擇,他所接受的,隻能是極通俗的、極平常的,且對形象性、生動性感興趣。

少年初涉人世,多少有了一些社會知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接受大體有所選擇,側重於教導性、灌輸性的發送。求知欲強,喜歡詢問、追問自己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世事,對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世事感興趣,最易接受自己尊敬的發送者(如老師)的發送。

青年已涉人世,掌握了基本的社會知識,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愛獨立思考。對接受多有選擇,側重於啟發性、關懷性的發送。由於血氣方剛,對反感的發送往往予以明確排斥,有時甚至不計後果。對新事物、新知識興趣濃烈;關心戀愛、婚姻、理想、前途;富於緊迫感、使命感;喜歡探討、辯論;對自己崇拜的偶像的發送,易於接受。

中年涉世較深,有豐富的社會知識,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強,絕不盲從。對接受選擇性很大,側重於征詢性、說理性的發送。對事業、家庭、子女、經濟等話題感興趣。關心國事,注重社會新聞。喜歡空暇時與家人、好友就所關心的問題進行閑聊。對反感的發送,一般都不明以排斥,要麼深藏不露,要麼委婉拒絕。

老年涉世很深,社會知識相當豐富,很能辨別是非。對接受有很大選擇性,側重於尊重性、請教性的發送。關心晚年生活,對閑情逸致的話題感興趣,如健康、長壽、飲食、垂釣、書畫、花草等。對反感的發送往往無所謂,很少予以計較。

以上隻是一個大體的劃分,其接受不可能整齊劃一。同一個年齡段,有著相當長的時間界限。比如青年,一般指16歲至36歲,相距20年;16歲的與36歲的,可以隔一代了,在接受上就很有差別。

2.文化

文化程度有高低之分,這使得接受者會因此產生接受能力強弱的差別。文化程度高,知識麵相應較廣,對發送者在發送中所涉及的知識性內容就容易理解。即使發送內容帶有某些較強的專業性,一時理解不了,也可以通過看書學習予以彌補。反之,文化程度低的,一般就隻能接受與日常生活、工作相關的常識性內容,超過這個範圍而涉及其他知識性的內容,就很難接受了。

文化程度高的接受者在接受時除理解能力較強外,還要求發送者的發送在內容上的準確和形式上的完美;對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語法有誤、發音不準、低級庸俗等,都會產生反感。文化程度低的接受者則不然,隻要聽得懂就行,不會去計較什麼語法、語音之類。

3.職業

接受者從事的職業不同,接受的需求也不同。所謂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接受者從事的職業而言的。從事什麼職業,他就具備什麼職業的基本知識,對關係到其職業的話題就會感興趣。

隨著社會的進步,職業劃分越來越細,人的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專業化已成為人們的追求。在同一個職業內,就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專業分工。如農民,有的是西瓜大王,有的是植棉能手,有的是水稻行家。都是大學教師,又都是中文係的教師,有的擅長古代漢語,有的擅長現代漢語,有的擅長外國文學,有的則是寫作高手。因此,職業隻能是一個大的框架,其中仍然存在獨特的接受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三軍總司令羅斯福由於是海軍出身,言必稱海軍,對陸軍談論甚少。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偏偏喜歡聽有關陸軍的話題。為此,馬歇爾對總統頗為不滿。在一次會議上,一向表情嚴峻的馬歇爾突然換上一副笑臉對總統說:“總統先生,希望您不要一提海軍就是‘我們’,一說陸軍就是‘他們’,行嗎?”總統盯著馬歇爾看了一陣,咧嘴笑了。他意識到自己忽略了馬歇爾這位接受者職業的獨特需求。在以後的言談中,羅斯福不僅注意到了陸軍,而且還注意到了空軍。

4.性格

性格是一個人在個體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方麵的個性心理特征。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性格。如開朗、活潑、拘謹、沉靜、外露、內向、驕矜、自傲、潑辣、躁急、誠實、正直、虛偽、乖戾、溫柔、禮貌、粗野、衝動、鎮定、果敢、魯莽、怯懦等等。性格不同,接受也不同。開朗、活潑、外露、躁急的接受者,對直接、幹脆、明快、坦誠的發送感興趣,易於接受,討厭、排斥那種吞吞吐吐、露尾藏頭、矯揉造作、慢條斯理、繞山繞水的發送。而與之相反,性格沉靜、拘謹、內向、乖戾者,則對別人舒緩、婉曲、轉彎、抹角、柔和、音低的發送感興趣,易於接受。《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和林黛玉,就是這兩種性格的接受者的典型。第六十七回正好是此二人不同性格不同接受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