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些領導重勤儉,有些領導看效率,如果你自己無法得知領導的幸福,你就要多跟同事們去打聽,並培養你的敏銳觀察力,你就能找出領導的核心價值觀,並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配合自己領導的工作。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當你向對方訴說你和他共同的觀念、立場,或者發現相同的興趣、愛好,或有相似的經曆時,兩人的思想就很容易產生共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一位退伍的軍人與一個陌生人在長途客車上相遇,他們的位置都在駕駛員背後,雙方彼此無言。不料,車開到半路就拋錨了,駕駛員忙了半天卻沒有修好。退伍軍人正打算開口,這位陌生人搶先一步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檢查了一下油路,果然找到了原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對方這絕活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於是試探著問:“你在部隊待過吧?”“嗯,待了六七年。”“噢,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裏?”於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後來他們還成了朋友。
如果不是悉心觀察和推斷,退伍軍人一定無法發現和陌生人都當過兵這個共同點,當然,他們也就不會成為朋友了。
多去觀察領導,逐漸了解領導的價值觀這會讓我們更好地與領導相處,更有效地建立與領導的健康工作關係。
學會洞察領導的情緒反應:把握與領導溝通時對方的心理狀態
到月底了,李文喜想把這個月的圖書發行情況向自己的老板彙報一下,借此也可以向老板表明自己來公司一個月的成績,想到自己這個月做得非常努力,工作成果也不錯,李文喜心裏忍不住暗暗高興起來。不料上午到公司後,他並沒有看見老板,聽同事說,老板下午會來,於是他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李文喜不想下午向老板彙報工作,認為下午老板的工作多,彙報自己的工作會受別的同事打斷,就堅持等到第二天上午。第二天上午,老板十點多才到公司,進辦公室沒多久,李文喜就敲門進去,不顧老板一臉倦容,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準備好的內容。老板雖然沒有打斷李文喜,但是當李文喜把一串來自客戶的數據報給老板時,老板還是很煩躁地叫他再說一遍,李文喜隻好又重複一次這些數據,老板突然氣衝衝地問道:“你怎麼搞的,這個月才完成了三家客戶?”李文喜知道老板聽錯了,自己說的三家客戶是要求再續貨的,正當他要向老板解釋時,老板卻不耐煩地朝他揮了揮手示意他離開。
李文喜離開老板辦公室後心裏很不痛快,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下班後便充滿怨氣地和同事說起這事兒,同事說老板最近夜夜加班趕稿子,上午一般不喜歡有人打擾。
原來如此!
領導晚上熬了夜,第二天往往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都不太好,這時去向老板彙報工作肯定會碰到麻煩。這也是老板對李文喜的話一時反應不過來,還非常生氣的原因。如果李文喜事前知道老板的情況,等到吃過午飯看到老板心情好了,再去彙報交流,結果肯定不一樣。
【巧妙說話金點子】
通過心理學我們得知,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處理情緒模式,每次當自己的壞脾氣發作時其實過程也都差不多。如果你平時注意領導的情緒反應:什麼事會讓領導高興,什麼事會惹領導生氣,什麼事會讓領導焦慮,什麼事又會對領導產生壓力;同時,當領導出現這些異常的情緒反應時,領導又如何處理的。慢慢你就會掌握領導的情緒處理模式,一旦發現領導的非正常情緒反應後,下次你就會知道該如何避開雷區,並且能采取更好的溝通方式,以免不慎讓雙方的情緒都雪上加霜。
緩解與領導合作困境的新路徑:平衡性格的衝突
對於領導與下屬這種複雜的工作關係中,我們似乎還要考慮到性格的因素。如果你和領導的性格有所接近、脾氣相投,工作起來肯定會更順暢,但是如果你與領導的性格差異過大,性格也沒有互補,甚至偶爾還會相互衝撞,自然就會造成與領導難以合作的困境。
所謂“趣味相投”,隻有達到了共同的和諧,在職場才能避免衝突,這種現象在職業生活中是常見的,而與領導的合作也同樣遵循著這個道理。
性格是阻礙合作的首要問題
某家公司要開發一款全新的軟件,於南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想先和一些相關人員交流,並且想到市場去做調研。但是他的上司是一個性格相對內向、不善言談的人,隻喜歡在室內搞科研開發,所以對他的想法就感到不以為然。當於南準備把花了很大精力從市場調研來的資料上報給上司時,上司卻快速打斷他的話,讓他把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寫出來就行了。上司這樣做其實是想打發於南快點離開,不要打擾自己。於南本來是想在上報資料時能與上司商討新軟件開發的一些具體方法,沒想到上司一句話也不想和他多說,這對於南很大的打擊,覺得領導既不重視自己的工作,也不明白領導的用意,因此產生了不想繼續工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