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死亡後護理(1 / 1)

屍體護理(postmortem care)是對死者生前良好護理繼續,也是臨終關懷重要內容之一,體現了護理人員對死者的同情和尊敬,又是對家屬的極大安慰,也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高尚的護理職業道德。

一、屍體護理

病人經搶救無效,由醫生檢查證實確已死亡,方可進行屍體料理。料理應立即進行,以防僵硬,並避免對其他病人的不良影響。

二、喪親者的護理

喪親者主要指失去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人。通常叫做死者家屬(直係親屬)。失去最親近的親人,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經曆,因此人的感情、心理變化極其顯著,以至影響到其身心健康。這種經曆對每個人的一生來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對喪親者進行心理護理是護士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喪親者的反應

悲傷是喪親者肌體、心理和社會的必然反映。悲傷的一般臨床表現為震驚、麻木、遲鈍、神誌恍惚、失眠、焦慮、語言顛倒、孤獨、愧疚、自責、生氣、哭泣、歎氣、氣短、無力、喉嚨發緊、胸悶、畏食、胃腸功能紊亂等。認識和了解悲傷的臨床表現,有利於對喪親者的心理護理製訂出針對性對策。

(二)對喪親者的護理

1.鼓勵喪親者宣泄感情 死亡是病人痛苦結束,是喪親者悲哀的高峰,將影響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護理人員要理解和同情家屬,應認真傾聽其訴說,讓家屬發泄內心的悲痛,減少對健康的影響。

2.盡力提供生活指導、建議 如經濟問題,鼓勵參加社會活動,尋找社會支持係統等,使喪親者感受到人世間的情誼。

3.心理疏導、精神支持 提供有關知識,安慰家屬麵對現實,樹立生活的信心與勇氣,使其意識到安排好未來才是對死去的親人最好的哀悼。

4.做好屍體料理 體現對死者的尊重,對生者的安慰。

今後,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家庭的組合大都是一對夫妻一個子女,因此疾病或意外使家庭失去其中任何一員,打擊都是巨大的,叔舅姑姨等社會關係的相應減少,對喪親者的社會支持與幫助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對喪親者的護理重任必然落到醫護人員肩上。因此,臨終關懷必然會受到護理界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