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異界來客(1 / 2)

回想起來,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我們幾個娃兒,包括兩個堂哥、姐姐和我,都經常纏著爺爺奶奶給我們講故事。由於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農村經濟還未不如改革軌道,家家戶戶都的以種地為生,所以白天農活忙碌,大人們自然也就無暇理會我們這些小娃兒的胡鬧。

不過,晚飯後可就不一樣了。每天晚上吃過飯,一大家子人就圍坐在火爐邊,通過烤火來驅趕冬日的寒冷;那個年代,電視還沒有普及,尤其是在偏遠山區的農村了,一個村莊一百來戶人家,最多就四、五家人有電視。當然,電網也是沒有架通的,所以有電視的人家也都有一台發電機;而這台發電機也不同於現在大家所能見到的。

我小時侯,由於好奇,對這種發電機也有一番“研究”。

這種發電機呈圓柱形,外殼是鐵質中空圓柱形,大小型號不一樣,但一般就二十五至三十厘米高;與現在的家用發電機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這種發電機是水力發電。

這種發動機大體結構簡單,圓柱形外殼底下部分是裸露在外的八片扇輪。圓柱體中間部分,也就是內部,是多個薄薄的鏤空鐵質扇形片,這些扇形鐵片緊緊重疊在一起的,鏤空的扇形鐵片上纏著密集的銅絲。圓柱形鐵殼底下的扇輪通過傳動軸連接著圓柱體內部的扇形鐵皮。

此外,該發動機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部分,那就是固定在圓柱鐵殼內壁的永久性磁鐵,這些磁鐵形狀和圓柱鐵殼一樣,緊緊的附著在鐵殼內壁。發電機最上麵的是一些簡單的線路裝置,通過這些線路,電流才得以傳送。

水力發電機自然是需要安裝在有溪流的地方。在溪流邊挖個大水池,儲上大量的水;把發電機安裝在水池下方,需要具有一定的落差,落差越大,發電效率越高。再用一個內部直徑十厘米左右的管子,將水池出口處的水引入發電機。

水流順管而下,巨大的水流衝擊力帶動扇輪飛速轉動,外部的扇輪通過中心軸,連接著電機內部纏著密集銅絲的扇片。內部銅絲扇片在磁鐵圍成區間裏飛速轉動,從而產生三相交流電。這就是那個年代農村電的來源。

沒有電視,也沒有發電機的人家,每到晚上,就隻能是點燃煤油燈或者是汽油燈,也沒有電視可看,就隻能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烤火,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講故事。

尤其是小孩子,特別喜歡聽長輩們講故事,哪怕故事是長輩們胡編亂造、還是他們道聽途說、或者是他們的個人經曆,我們都毫不在乎,反正隻要有故事就行。

我記得那也是一個冬天的夜晚,門外呼呼的刮著寒冷的風,夜空漆黑一片,沒有夏日星空的璀璨,也沒有秋天夜晚的朗朗明月和蟲鳴鳥叫。我們全家人都坐在火爐邊,聽著爸爸和爺爺說著一些什麼事情。我和姐姐就悄聲地都對奶奶說我們要聽故事,求她講故事給我們聽,於是奶奶就給我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你們知道距離咱們村子不遠那條河流吧?”奶奶說。

“知道啊!奶奶,怎麼了?”我和姐姐都不解的問道。

“下雨的時侯,你們是不是會聽到河流那邊傳來嗡嗡的巨大聲響?”奶奶又問道。

“是啊!那種聲音真的很大!”姐姐回答說。

“奶奶,那是什麼聲音?”我問道。

“那是‘鳴叫石’發出的聲音。”奶奶回答說。

“‘鳴叫石’?是個真的石頭嗎?”我們問道。

“是的。”奶奶說。

“可是,石頭為什麼會鳴叫呢?”我們問。

奶奶語重心長地說:“那顆石頭啊,來頭可不小,它在那河邊已經有上千年了。我小時候也聽我的曾祖母講過關於那個石頭的故事,我曾祖母說她也是聽她曾祖母講的。村裏的老人們都知道關於那個石頭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咱們這地方非常窮,土地也非常荒涼,種地也隻能得到很少的收成。

聽說,有一天下了一場很大的雨,大雨伴著轟隆轟隆的聲響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到山裏做農活的人們,遠遠的看到那條河流岸邊陡峭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石頭,那石頭在初升的陽光下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