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機遇是開啟人生財富的金鑰匙,因此隻要抓住了機遇,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偏頗。對於人生的轉折,機遇的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並非是抓住了機遇就一定能成功。因為抓住了機遇,就具備了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但是要想獲得成功,就還要求我們學會運用機遇。抓在手中的機遇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運用,那麼,成功也依然是天方夜譚。
成功需要貴人相助
有位哲人說:隻要有足夠多的伯樂,人人都可以成為千裏馬。一個人若想成為千裏馬,若想達到事業的巔峰, 伯樂的提攜幫助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我們常常把能夠提攜幫助自己的伯樂稱之為貴人。的確,在你邁向事業高峰的漫漫征途上,有了貴人,不僅能縮短成功的時間,還能加大你取勝的籌碼。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經驗有限,那就更需要“伯樂”的鼎力相助。
人生在世,形成一定的慣性思維是正常的,所以也就決定了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愛拚才會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長期以來根植於人們頭腦之中,成了很多人的慣性思維方式。於是乎,老師教育學生,父母教育子女,上級教育下級,千篇一律的加油、努力、拚搏……可事實是太多人拚了一輩子也不見得贏,其關鍵就在於缺少了貴人的適時相助。
有了貴人相助,對你的事業發展將會大有裨益。有一份權威部門的調查表明,隻要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90%的人都受過他人相助,至於做到總經理級別的,有95%遇到過貴人,自己創業當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身份,不同等級、不同領域的貴人提攜與扶持過。無論是哪個行業,“老馬帶路”一直是傳統,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後進,儲備接班人才。
因此,貴人總會在合適的時機出現在你的視野。隻是,不同貴人的出場方式不盡相同:也許是親人,也許是朋友,甚至可能是競爭對手;也許是在你資金周轉捉襟見肘時為你提供的一筆錢,也許是在你業績停滯不前時對你說的一句話,甚至可能是在你迷茫沮喪進而頹廢絕望時給你的一個眼神。除非你的運氣差到了極點,否則,在你的一生中,總會或多或少碰到幾個貴人。
大學畢業後,陳小姐注冊了一家隻有15個員工的小公司,生產辦公用品。可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唯一的客戶把訂單投給了別人。談了兩個多月的另一個客戶聽說了這個消息,也馬上拒絕繼續談判。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給了陳小姐沉重的打擊。她開始馬不停蹄地四處參加展銷會,由於競爭對手實力遠遠大於自己,生意毫無進展。心灰意冷之際,她決定參加最後一個展銷會,但最終還是顆粒無收。萬念俱灰的她買了回家的機票,緊繃的神經一鬆弛下來才發現自己已經一天都沒吃飯了。在機場餐廳裏剛坐下,就看到一個老人家坐在了她對麵。老人家歇了一口氣後,指著自己的位子問:“這個位置沒人吧?”陳小姐微笑著說:“沒有,您坐吧。”交談了一會兒,陳小姐說了句“不好意思”便起身去拿筷子、吸管之類的東西。她擔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幫他也拿了一份。一頓飯很快吃完了,可陳小姐溫文爾雅的舉止、善解人意的心地給這位老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別時,老人遞來一張名片,說:“如果有需要,請聯係我。”陳小姐這才發現,原來老人是韓國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回家後,她抱著一線希望給老人打了一個電話。老人表示即日起程來訪。兩天後,那位老人真帶著公司的5個職員來了。他們拿出樣品讓陳小姐的公司試著加工,在肯定了產品質量以後,當場下了足夠陳小姐的公司做兩年的大訂單。
就像上麵的故事,一個人要想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特質和條件,而這些特質和條件的客觀方麵卻經常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愉快地接受別人的扶持和幫助,就如同一顆優良的種子不會拒絕一塊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一樣,勢必會加快一個人成功的步伐,毫不誇張地說,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意思是說,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裏馬。千裏馬是常有的,但是伯樂卻不常有。所以即使是非常名貴的馬,也隻能在養馬人的手裏受盡屈辱,然後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圈裏,不能獲得“千裏馬”的稱號。所以,假如你是一匹良駒,一定要用心尋找到可以幫助你馳騁千裏的伯樂。因為隻有伯樂才可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能通其意。”
有機會幫助他人時,千萬別拒絕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各種無法預知的挑戰和難題都有可能出現在每個人麵前,人們要多結善緣,有機會幫助他人時,千萬別拒絕,隻有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扶助。
有一個叫桑迪·格雷本的青年,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由於他出身貧窮,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隻能依靠獎學金生活。在那裏,他遇見了他的室友阿特·加芬克爾,當時的阿特也同樣正在接受學校的資助來完成學業。
天有不測風雲,當桑迪讀到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突然感染了一種眼疾,苦於經濟匱乏,他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當被醫生確診為青光眼時,他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一個盲人。可以想象一下,桑迪一向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間逐漸變成了一個黑暗的世界,而且他又是在一所競爭激烈的學校就讀,視力的喪失使他已經無法閱讀,這使他倍感痛苦,他簡直不知道該如何麵對現實,有一段,他幾乎失望到了極點。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桑迪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因為桑迪的室友阿特·加芬貝爾答應他,每天晚上都會坐在他身邊為他讀教科書上的內容。結果,阿特真的這樣做了,並且整個大學期間,一如既往地從沒有間斷過。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啊!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你也在類似於哥倫比亞這樣競爭激烈的學校裏,你的室友突然遭遇不幸,你會想方設法去一如既往地幫助他嗎?更直接一點,假如你就是雙目失明的桑迪的室友,你會像阿特那樣堅持不懈地幫助他嗎?每晚都要為他讀書,並且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這肯定是不容易辦到的。
桑迪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室友在幫助他這件事上做得如此完美,致使他得以繼續完成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業,並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不甘落後的桑迪,經過一番努力,又獲得了獎學金,轉向牛津大學深造。這時的桑迪雖仍然貧窮,但和以往相比,已經略有改善。平時除了繼續用功鑽研學業,使知識的積累越來越豐富,他靠節衣縮食積攢了500美元,一直保存著以備急用。
桑迪的室友阿特,雖然也和桑迪同年大學畢業,但他並沒有像桑迪一樣去深造,而是去了一家研究院參加了工作,但他們一直保持著聯係。一天,桑迪在牛津大學接到阿特的一個電話,阿特告訴桑迪,他不喜歡研究院的工作,他在那裏待得很不快樂。桑迪聽了很為他擔心,連忙問他:“哦,阿特,你想做什麼呢?”
阿特很認真地說:“桑迪,我最熱愛、最擅長的是唱歌。我的一位中學好友會彈吉他,我們兩個想嚐試著在音樂領域開辟出一片天地,但是……但是……”
“但是什麼?”桑迪迫不及待地問。
“我們需要一些宣傳唱片,但我們兩個都沒有錢。”
“需要多少?”桑迪追問。
“最少也得四五百美元。你又沒錢,不要替我著急,我會慢慢籌集。”
“我給你500美元。”之後,桑迪毫不猶豫地把全部積蓄送給了阿特,這讓阿特既驚喜又興奮。桑迪認為自己的生活是阿特給的,他完全有責任和義務幫助阿特創造生活。
每個人在生活旅途中,都將會麵臨各種無法預知的情況,包括逆境和挑戰、障礙和難題,這時,給你幫助最多的是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們。
桑迪的室友阿特·加芬克爾和他的另一位音樂夥伴保羅·西蒙用桑迪援助的500美元灌製了第一張唱片《寂靜之聲》,不久,一首描繪青春、友誼和愛情的撥動億萬人心弦的歌曲《斯卡布羅集市》也應運而生了,這就是由保羅·西蒙和阿特·加芬克爾共譜詞曲、和聲演唱的電影《畢業生》中的插曲。他們由此成為音樂殿堂中最耀眼的明星。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扶一下的人,不要憐惜自己的熱情和愛心,不要讓這樣的機會悄悄地從身邊溜走,既要感恩地去接受,又要慷慨地去付出,時時記得幫助別人,就會在自己陷入困境時得到意想不到的別人的幫助。
當然了,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很容易,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有一定的困難。然而隻要你有助人為樂的精神且能持之以恒地把關愛傳遞,你的機遇也就會不期而遇。
學會借助外力,才能使你更有力
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還要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填過一首《柳絮詞》,其中有一句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當一個人認識到借助別人的力量比獨自勞作更有效益時,標誌著他的一次質的飛躍。”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也對此做過經典而形象的說明:“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每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特別是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提攜。
畢業於菲律賓亞當森大學經濟學係的蘇迪,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餐飲公司工作了6年。1971年,他決定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經營聞名全球的連鎖速食公司肯德基生意。而要取得肯德基的特許經營資格是需要具備相當雄厚的財力基礎的。
蘇迪當時隻是一個才出校門7年、毫無家庭資金支持的打工仔,根本就無法具備肯德基總部所要求的50萬美元現金和一家中等規模以上銀行信用支持的嚴苛條件。隻有不到5萬美元存款的蘇迪,看準了美國連鎖飲食文化在菲律賓的巨大發展潛力,執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在菲律賓創立肯德基事業,於是他絞盡腦汁東拚西湊起來。可事與願違,半年下來,隻籌措到4萬美元。麵對巨大的資金缺口,若是一般人,也許早就心灰意冷放棄了。然而,蘇迪卻有對困難說“不”的勇氣,偏要迎難而上,尋找能幫助他事業成功的貴人。
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西裝革履、信心百倍的蘇迪跨進了雅豐銀行總裁辦公室的大門。蘇迪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向對方闡述了他的創業計劃,表明了他的求助心願。在耐心、認真地聽完他的陳述之後,銀行總裁作出了“您先回去吧,讓我再想想”的決定。蘇迪聽後,心裏立刻掠過一絲失望,但馬上鎮定下來,懇切地對總裁說了一句:“先生能否再給我3分鍾,讓我告訴您我那5萬美元的來曆嗎?”
總裁說:“可以。”
“那是我6年來按月存款的成果,”蘇迪說,“6年來,我每月堅持存下1/4的工資,雷打不動,從未間斷。6年裏,無數次麵對過度緊張或手癢難耐的尷尬局麵,我都咬緊牙關,抵製欲望,硬撐了過來。如果碰到意外事件需要額外用錢,我不惜厚著臉皮四處借貸,也照存不誤,以增加存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必須這樣做,因為在跨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天我就立下誌願,要以十年為期,存夠十萬美元,然後自己創業,出人頭地。如今機會來了,我一定要提前開創事業……”
蘇迪一口氣講了5分鍾,總裁越聽神情越嚴肅,並向蘇迪打聽了他存錢的那家銀行的地址,然後對蘇迪說:“好吧,年輕人,我今天下午就會給你一個答複。”
一送走蘇迪,總裁就立即驅車前往那家銀行,去了解蘇迪存錢的情況。櫃台小姐明白了總裁來意後,說了這樣幾句話: “蘇迪先生啊,他可是我接觸過的最有毅力、最有素養的一個年輕人。6年來,他真是風雨無阻地準時來我這裏存錢。說實話,這麼嚴謹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櫃台小姐的介紹,讓總裁深受感動,立即撥通了蘇迪家裏的電話,告訴他雅豐銀行可以無條件地支持他創建肯德基事業。蘇迪追問了一句:“請問,您為什麼要決定支持我呢?”電話那頭的總裁感慨萬千地說道:“我今年已經59歲了,再有一年就要退休,論年齡,我是你的2倍,論收入,我是你的40倍,可是,直到今天,我自己的存款還沒有你的多……我是大手大腳習慣了。光憑這一點,我就自歎不如,敬佩有加了。我敢保證,你會是一個很有出息的年輕人,好好幹吧!”
有了雅豐銀行的資金支持,蘇迪順理成章地獲得了肯德基在菲律賓的特許經營權,如今,蘇迪在菲律賓擁有一萬多家肯德基店,一年的營業額突破38億美元。
這就是貴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給予人幫助,使人渡過難關;他們給予人支持,使人事業順利;他們可以給人帶來機遇和財富。因此,一個人若能得到貴人的幫助,做起事情來往往能事半功倍。
大部分人可能會誤讀“貴人”,認為貴人的幫助就是“走後門”。當然,利用“後門”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自然是不可取的,但如果你想充分發揮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時候借助貴人的幫助還是必要的。比如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想在社會上謀取一份理想的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就必須靠熟人或名人的推薦。
普通人除對權威和聲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對熟悉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此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估計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求職者被錄用,從而步步高升。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互相利用雖然是人性的弱點,但也是人類都需要的心理傾向,而這正是“借力登天”的實質所在。
因貧窮而自暴自棄,隻會失去更多機遇
當今社會,“君子固窮”是一種迂腐不堪的可笑思維,沒有人不想富足抑或發跡。不怕你一貧如洗,就怕你沒有擺脫貧窮的決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貧窮卻自信樂觀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身處貧窮卻一味地抱怨、憂憤,甚至自暴自棄的人,就隻能失去所有達到富足的機遇。
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天,一家超市的老總湯姆·特爾斯開車來到他的超市。湯姆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的第一天都要去那裏召開一次員工會議。他大約是上午9點到達那裏,匆匆忙忙把車停在超市廣場上後就趕往會議室,處理完所有事情走出來的時候已是下午2點。湯姆遠遠地看見有個人趴在他的車上,好像在使勁地塗畫著什麼,他不禁加快了步子。
等他走近一看,卻驚訝地發現是個黑黑的男孩正在很用心地以一塊灰色抹布幫他擦車。那個男孩穿著一身破舊的牛仔裝,一雙幾乎露出腳趾的黑布鞋已經泛起白色的絨毛,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貧民窟的孩子,他這樣做,無非是想掙一些小費罷了。
湯姆的超市設有全套的自動洗車裝備,況且他的車早上才剛剛衝洗過,完全沒必要如此擦拭,但善良的湯姆沒有出聲,隻是輕輕地拍了一下小孩的肩膀,小孩驚訝地轉過身來,手裏的抹布順勢落下,他黝黑而略顯成熟的臉上布滿了驚恐。湯姆笑著向男孩伸出手去,一邊向小男孩有禮貌地問好,一邊很和藹地做了自我介紹。
有點兒不知所措的男孩稍微遲疑了一會兒才慢慢地伸出手去,臉上呈現出一副難為情的羞澀樣子:“您好,湯姆先生,我叫比爾·萊特。”
湯姆從口袋裏順手抽出一百美元遞給男孩,那男孩卻出人意料地慌忙搖頭,很誠懇地輕輕說:“我在這裏等您四個小時並幫您擦車,不是為了這個。”
湯姆對此感到更詫異,但從心裏對小家夥表示讚許,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要帶男孩去兜風。
比爾很興奮,他邊問“是不是真的”邊迫不及待地往車裏鑽。看到小家夥如此開心,湯姆更是激動不已,他想,給予別人一點幸福真的不是一件難事。
正當湯姆發動引擎時,比爾又說話了,他請求湯姆把他送到大約三英裏路程的家裏。湯姆想,大約狡黠的比爾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麵前炫耀一番,就滿足他小小的虛榮心吧。
湯姆在比爾的指引下,花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就來到了一棟破舊的樓房前。車子剛剛停穩,比爾就跳下車,向破舊的樓房跑去,一邊跑一邊對湯姆說:“湯姆先生,請您務必等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