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厚重的,每個人都想透過這種厚重去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變得幸運的因子,生活的點滴向我們昭示著成功人生的基本條件:生活環境、家庭出身、人脈資源、自身能力,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會獲得成功之神的青睞。從哲學的觀點來看,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因素是內因,也就是說,什麼生活環境、家庭出身都不足以給我們的人生定位,倒是我們自身的能力以及能夠體現出我們自身能力的交際能力,往往能夠推動我們向前、向上發展。
得出這個結論以後,我們又有疑惑了,因為現實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能力超強卻總是不得誌,同時也總有一部分人能力並不是最強,卻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得風生水起。這又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聽說過“機遇”這個詞,那麼你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是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機遇在起作用。倘若能力強的人能遇到機遇並使其為他所用,那麼,他取得的成功必定是耀眼的,反之,如果沒有遇到好機遇或者即使遇到了機遇卻不懂得如何去抓住它,那麼,他取得的成績可能連能力不如他的人都不及,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取得任何成績。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每個人都有機遇,但如果不加以利用,再多的機遇也沒用。一個成功的人就是能夠把握機遇並利用機遇。命運全是由你自己創造的,也全由你自己去轉變。成功的秘密在於你去主動地把握住機遇。”
所以說,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機遇,能夠把握住好機遇的人,往往就能夠有好運氣,但是,如何才能把握住機遇呢?
所謂機遇,是指意外碰上的對自己有利的好時機。基於機遇的這個概念,使得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碰機遇就是碰運氣,但事實上,機遇的確可以為一個人帶來好運,但是它卻並不像賭博或者買彩票那樣單純地“碰碰”就能有好運臨頭的。它的偶然發生是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的,那就是你時刻都在為自己的飛躍做著準備,當萬事俱備的時候,“東風”吹來,你才能將其抓住。所以說,這種必然因素就是為能夠把握偶然來臨的機遇提前做足準備。
關於機遇,培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機遇老人先給你送上他的頭發,當你沒有抓住在後悔時,他隻能讓你摸摸他的禿頭了。”偉人幽默的目的並非隻是為了讓我們一笑,而是告訴我們,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機遇來臨後,一旦你稍不留神,它就有可能從你的眼皮底下瞬間消逝。因此說,把握機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要求我們對其有足夠的了解,要有善於發現機遇的眼睛和靈敏的“嗅覺”,要具備抓住機遇、利用機遇的素質,要學會耐心等待機遇而不能急於求成,要學會取舍機遇而不能照單全收,要懂得珍惜機遇而不能忽略細微之處……這看起來的確不容易做到,但是要想擁有一個令人豔羨的人生,就必須要做到這些。其實,當你按照本書所講的去做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看似複雜的事情遠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難。
從現在開始,不要抱怨自己沒有機遇,也不要在機遇麵前彷徨無助,隻要你從內心開始重視它,時刻想著它,並按照自己所從事的各種活動的需要,對可能出現的機遇保持一種敏感和警覺,一旦發現有機遇出現的苗頭就不要忽略它,而要盯緊它,並迅速觀察它、審視它、分析它……倘若認定它的確具有捕捉的價值,那就不能再猶豫不決,而應采取措施及時抓住它,並有效地加以利用,從而使其最終轉化為某種有價值的成果。就像巴爾紮克所說:“人們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總是會碰到偶然的機遇的。”隻要你留心於機遇,你就能遇到機遇。
本書在向讀者闡釋機遇的重要的同時,更教會讀者如何發現機遇、把握機遇、創造機遇、等待機遇、取舍機遇、珍惜機遇、運用機遇,從而為自己的人生走向卓越準備好最及時、最有力的“東風”。
編著者
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