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克羅伊是一位寫過好幾本書的作家。以前他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的熱水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蒸氣會砰然作響,然後又是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音——而他會坐在他的書桌前氣得直叫。
“後來,”荷馬·克羅伊說,“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宿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響時,我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多像熱水燈的響聲,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我回到家以後,跟自己說:‘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是一種很好的聲音,熱水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該埋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音。’頭幾天我還會注意熱水燈的聲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們整個忘了。”
“很多其他讓你計較的小事也是一樣,我們不喜歡那些,結果弄得整個人都很頹喪,隻不過因為我們都誇張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雜誌裏說:“我們常常被一些小事情,一些應該不屑一顧並忘了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煩……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隻有短短的幾十年,而我們浪費了很多不可能再補回來的時間,去計較一些在一年之內就會被所有的人忘了的小事。不要這樣,讓我們把我們的生活隻用在值得做的行動和感覺上,去運用偉大的思維,去經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須做的事情。”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不該再去計較那些無謂的小事了。
與人交往,你的感受如何?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中,如果你要認真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都可以找到四五件讓人生氣的事情,比如被人誣陷、被連累、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便即時發作,便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對對方沒有絲毫損害,卻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從而自食其果。
不管別人怎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你也許認為,這樣戰戰兢兢,活得未免太累。以為盡量避免讓自己卷入別人的是非圈子裏,便能明哲保身,最終有飛黃騰達的一天,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聰明人不會把自己孤立起來,他很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身為群體裏的一員,你要想辦法與每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成為這個小圈子裏的一分子。
因此,我們都應該以一顆不計較的心麵對生活,人生也就變得豁達開朗。
另辟蹊徑,步入新境
一條路走不順暢,可以硬著頭皮走下去,也可以放棄原路,另辟蹊徑。換一種思維,換一個想法,往往能使人豁然開朗,步入新境,也能使人從“山窮水盡”中看到“峰回路轉”和“柳暗花明”。
美國科學家貝爾曾說過:“創新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這也就是說,我們往往按照自己已經習慣的思維角度來思考問題,從同樣的角度看上去,我們所擁有的資源總是一樣的,就永遠要在資源的限製下發展。但如果你能換一個思路去思考,很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有一家電視台請來了一位商業奇才做嘉賓主持。很多人想聽聽他成功的方法,他卻淡淡一笑,說:“我還是出道題考考你們吧!某處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地湧了過去,然而一條河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這時,如果是你,你將怎麼辦?”有人說繞道走,也有人說遊過去。嘉賓隻笑不說話,過了很久他才說:“為什麼非要去淘金呢?不如買船從事運送淘金者的營生。”
眾人愕然。是啊,那種情形下,即便你將那些淘金者宰得身無分文,他們也心甘情願——因為過去就是金礦!
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往往是我們生活中的陷阱。如果總是大家做什麼你也做什麼,你就無法取得突破。為何不想一下“大家不做什麼”,“大家還沒有做什麼”?這樣,在他人忽略的特殊領域,我們便能挖掘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項目。要想改善生活品質,首先要學會改變思路。不善改變思路,就很難找到成功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