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關鍵是態度
人們都希望獲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奧秘。其實,這也許比你想象的要簡單。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們——奧林匹克的運動員、商業界總經理、宇航員、政府領導等人和其他人們中間有著一條明顯的界線。有人稱其為成功者的邊緣。這個邊緣並非特殊環境或具有高智商的結果,也不是優等教育或超人天賦的產物,更不是靠時來運轉。成功者的關鍵,其實就是態度。
成功者的態度包含眾多的成分。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奉行三個重要的原則。
(1)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所得的報酬取決於我們所作的貢獻。你一定會為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或者榮獲讚譽或者蒙受恥辱。有責任心的人們關注的是那些束縛自己的枷鎖,在關鍵時刻,宣告自己的獨立。
喬·索雷蒂諾在市中心的居民區長大,是一夥小流氓的頭,並在少年教養院待過一段時間。但是,他一直記著一位七年級教師對他在學術方麵能力的信任。他覺得他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拋開他那可憐的中學曆史,完成學業。於是,他在20歲的時候重返夜校,繼續在大學就讀,並在那裏以優異成績畢業。接著,他又全修了哈佛法律大學的課程,成了洛杉磯少年法庭一位出色的法官。假如喬·索雷蒂諾沒有勇氣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這一切都是不會發生的。
(2)發現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標。
在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哈姆雷特》中,大臣波洛涅斯告訴他的兒子:“至關重要是,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波洛涅斯在勸告兒子要根據自身最堅定的信念和能力去生活——去正視不同的世界。但是,必須尊重他人的權利。
然而,大多數人總發現自己在猶豫之中。怎樣做才能不虛度一生?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選擇了合適的職業或恰當的目標呢?
與其讓雙親、老師、朋友或經濟學家為我們製訂長遠規劃,還不如自己來了解一下我們“擅長”做什麼。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因此,對一技之長,保持興趣,相當重要,即使它不怎麼高雅人流,也可能是你改變命運的一大財富。在選擇職業時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你無須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職業,應該選擇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長處得到充分發展的職業。
這是因為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就是這個意思。
(3)不逃避現實——要適應。
成功、思想和身體素質的關鍵是適應性。壓力之下,我們許多人會變得沮喪,失去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沉溺於酗酒,大量地吸煙或依賴鎮靜藥劑,以幫助我們抗爭。酒精和其他抗憂慮藥可以暫時減少我們對失敗和痛苦的畏懼心理。但也阻礙了我們去學會承受這些壓力。
適應生活壓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簡單地把它們作為正常的東西加以接受。生活中的逆境和失敗,如果我們把它們作為正常的反饋來看待,就會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防禦那些有害的、特別要注意的反應。
約翰·加德納在他的《自我恢複》一文中指出:生活中成功者的成長不是靠運氣,而是一切源於理智。他們追求成功靠的是他們的潛力和對生活的要求之間無止境的矛盾鬥爭。
總而言之,失敗者乞求機遇降臨,成功者致力創造未來。一定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
在中國,人們對下麵這種現象並不陌生:在嬰兒滿月的時候,有的人家除了要擺上酒席之外,還會在地上鋪上墊子,上麵放滿了各種物品——水果、玩具、筆紙、手槍模型等。讓小孩子選擇一樣東西,根據所選物品來預言小孩的發展前景。雖然這隻是一個有意思的小遊戲,僅僅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希望與期待。
但是,一個人的目標,不是在長大之後才有的,而是伴隨著人們意識的開始而逐漸形成的。很多小朋友都會有他們心中的理想:我要當警察,抓壞蛋;我想成為醫生,可以讓人們不生病;我想成為科學家,製造強大的火箭,飛翔太空……這些都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對職業的一種最單純的向往。相對於他們,已經長大了的、思維更加成熟的我們,反而失去了目標和方向,摸不清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了。
美國杜邦公司的副總裁卡爾夫曾經說過:“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有那麼多的年輕人,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在工作中獲得的僅僅是薪水,而其他的卻一無所獲,這是件讓人多麼傷心的事情啊。”
正如卡爾夫所說,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麼,也愈來愈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了。比如,小陳的專業是國際貿易,與IT的關係並不是很大。隻是因為看到此行業的前景光明,他就匆忙進入。當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時,卻已經有半隻腳踏了進去,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最終落得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