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不斷進取,勇於超越自我(3)(1 / 3)

簡而言之,大膽些可以使機體做出應急反應。一位著名登山運動員說過,一個登山者偶爾會使自己陷入欲下不能的境地,這樣一來,他隻能向上攀登了。他補充說,有時他就有意識地讓自己落入這樣的境地,當除了向上別無它路時,你會爬得很起勁。

這一原則無疑也適用於日常事務。無論哪一種情形,你都得盡責,除非你無法勝任,否則,你就要盡責。你的自尊、競爭本能和義務感都會幫助你去做的。

最令人好奇的是,精神力量在物質世界裏也常有其對應的位置。有這樣一位足球好手,雖然他的體重遠低於其他運動員的體重,但他還是以其凶猛封殺而聞名。有人對他不會負傷表示驚奇時,他說:“哦,這得追溯到我孩提時代的一個發現。在一次足球比賽中,我麵對對方後衛,他看起來是如此龐大!我嚇得閉上眼睛,就像一顆匆忙射出的子彈那樣,把自己用力地擲向了他,而且真的阻擋了他!就在這時,我開始懂得:你封殺一名魁梧的選手越凶,你似乎就越不會受傷。

“道理很簡單,動量等於重量乘以速度。因此,如果你足夠大膽,勇於衝撞,那麼即使運動定理也會來幫你忙的。”

這種無所畏懼,力達自身最高境界的品質,不是一夜之間可以造就的。信心是日積月累起來的。

當然,在開拓人生的每一過程中,都將有挫折與失望相伴隨,光憑勇氣也並不能完全確保成功;但盡力而為後失敗了的人,總比那些不去努力坐等成功的人要好得多。現代人需要不斷地學習

許多人以為,學習隻是青少年時代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並且早已走向社會了,因而再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

這種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在學校裏自然要學習,難道走出校門就不必再學了嗎?學校裏學的那些東西,就已經夠用了嗎?

其實,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9幣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有些人走出學校投身社會後。往往不再重視學習,似乎頭腦裏麵裝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學會脹破腦袋。

殊不知,學校裏學到的隻是一些基礎知識,數量也十分有限,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

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隻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中。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lo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L/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選擇。

美國人認為: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學習不光是學問家的事情。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隻有學習才能擴大視野,獲取知識,得到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凡傑出的人,都是終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識的人。在漫長的人生經曆中,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他們也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學習既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又是他們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們看來,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也應該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使他們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遠年輕,也使他們的事業日新月異。

紐約市戴爾·卡耐基學院的一位學員名叫埃德·格林,他是一位十分傑出的推銷員。他的年收入能超過7.5萬美元,相當於在今天經濟條件下的12萬美元。格林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帶我參觀了我們家的菜園。爸爸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地區最好的園丁,他在園子裏辛勤耕作,熱愛它,並且以自己的成果為榮。當我們參觀完之後,爸爸問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而我當時隻能看出來爸爸顯然在這個園子裏很下了番功夫。對這個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對我說:“兒子,我希望你能夠觀察到當這些蔬菜還綠著時,它們還在生長;而一旦它們成熟了,就會開始腐爛。”

埃德說:“我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來上這門課,是因為我認為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坦白地說,我確實從其中一節課中學會了一些東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筆生意,並得到了上萬美元,而我曾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試圖做成它。我所得到的這筆錢,能夠付清我這一生接受促銷培訓的所有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