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時經常運用的計謀,包括“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六計。在我強敵弱的條件下,充分把握對手勢力的變化,弄清對手是防備周全、集中強大、情況分明,還是初陷困境、危機四伏、指揮無度。分清敵我情況後,要區別對待,靈活運用這六計,並要求在戰前先具備勝利的條件、勝利的方案和勝利的把握。

經商如同作戰,必須在每場硬戰來臨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在充分掌握本行業的形勢、結構、現狀及前景趨勢的基礎上,對自身的經營目標、自我形象、運作形式等等,有一個明確而具體的總體設計。在此基礎上,對於經營者所麵對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區別對待,巧妙利用這6計所介紹的“欺之、分之、假借、伺機、趁勢、利用”的方法技巧展開經營活動,方可戰勝對手,達到經營賺錢、強大自己的目的。

【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自以為軍事防備極其周密時,則鬥誌就容易鬆懈;平時司空見慣的事物,則不容易引起懷疑。陰晦的計謀與公布於眾的外在現象互相包容,而不是像平時我們所認為的陰陽相互對立。至陰之術,可以為至陽之目的服務。

【計名由來】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禦駕親征,率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太宗見眼前隻是白浪排空,海茫無窮,即向眾總管詢問過海之計。四下麵麵相覷,忽傳一個近居在海上的豪民請求見駕,並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太宗大喜,便率百官隨這豪民來到海邊。隻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太宗入室。室內更是繡幔彩錦,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甚樂。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太宗警覺,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裏是在什麼豪民家做客!而此時,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來這豪民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的招術就是他策劃的。

【商場智慧運用】

麵對完備而強大的競爭對手,不用奇謀就無法取勝。而隱藏初衷,製造假象,正是為了促成“乘隙潛襲”的良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以求萬無一失,勝券在握。這是“瞞天過海”之計在商戰中的靈活運用。

泰勒“走海關”,手套不交稅

有一段時期,美國海關規定,進口法國手套需繳納高額稅金,以此來抵擋法國手套對本國市場的衝擊。這樣一來,法國手套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非常昂貴。顯而易見,如果誰能逃過美國海關的高額稅金,做法國手套的買賣就會掙到大錢。

有個聰明推銷商泰勒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個逃稅的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一旦被揭穿,不僅前功盡棄,還要被處以高額罰款。在高額利潤和投機心理的驅使下,泰勒決定鋌而走險。

泰勒在法國選購了10000套做工精致、質地優良的皮手套,然後將每副皮手套一分為二,把其中的10000隻左手皮手套裝箱,發往美國。這10000隻左手皮手套到達美國海關後,泰勒卻遲遲不去提貨。

按海關的慣例,逾期貨物在無人認領的情況下,海關就有權拍賣了。於是,海關商辦斯托爾主持了這次拍賣活動。不過這批皮手套全是左手的,可以算作是廢品,拍賣得不是很好。最後這批手套被一個商人以很低的價格買走了,這個商人正是泰勒!

海關處官員斯托爾先生覺得此事定是泰勒做的手腳,便通知海關人員嚴格審查來自法國的手套,特別是大宗的法國右手皮手套。同時海關對泰勒的一舉一動加以嚴密監視。可是,此後泰勒從法國收到的皮手套都是成雙成對的,前前後後共有5000副。海關沒有發現泰勒隻收到過右手皮手套。這是怎麼回事呢?斯托爾一直對此事不能理解。

一年後的一天,斯托爾到街上的鞋店,看上了一雙牛皮鞋。當他試穿這雙鞋時,發現兩隻皮鞋竟然都是右腳的。當時他對鞋店的老板大發脾氣,回到家後他猛然醒悟,終於知道一年前泰勒是如何偷漏手套稅金的了。

原來,泰勒先讓法國出售方提供了10000隻左手手套,並故意不去提貨,迫使海關把這些優質的皮手套作為廢品處理,泰勒卻以超低的價格把手套買了下來;後來,泰勒又讓法國手套廠家發過來10000隻右手手套,兩隻放到一個盒裏,致使海關人員習慣地把它們作為成雙成對的5000副皮手套而蒙混過關。在這個案例中,聰明的泰勒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思維定勢:當人們看到兩隻皮手套擺在一起時,會習慣地認為它們是左右手各一隻。如果海關有一位細心人打開盒子仔細看看的話,就會當場揭穿泰勒的這個計謀。由於海關人員麻痹大意,使得泰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合理合法地偷漏了海關稅。

因此,“瞞天過海”之計的運用就是要用智算和膽量打開勝局,這是兩個基本的成功點。的確,善於運用謀算者,總能先得天下;不善於運用謀算者,則會成為輸家。

巧施“瞞天過海”之計,小夥計變老板

克羅克是美國的一個窮光蛋,沒讀完中學就出來做工,以養家糊口,維持生存。後來,他在一家工廠當上了推銷員,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最主要的是,他在推銷產品過程中走南闖北,結識了不少人,交了許多朋友,增長了見識,積累了大量有關經營管理方麵的寶貴經驗。一段時間後,他開始不滿足給別人當雇員,一心想創辦屬於自己的公司。可選擇哪一行呢?“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當時美國的餐飲業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隻有繼續改革,才能適應億萬美國人的快餐需求。

想歸想,要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為之付出一定的代價。克羅克麵臨的棘手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要實現鴻鵠之誌,沒有啟動資本就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即。“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話一點不假。對於一貧如洗的克羅克來說,自己開辦餐館可是真不容易。

思來想去,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在做推銷員工作時,曾認識了開餐館的麥克唐納兄弟,自己倒不如憑雙方交情先打入其內部學習,然後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

主意定下後,他找到麥氏兄弟,對其進行了一番讚美後,話鋒一轉,開始講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對方的同情後,便不失時機地懇請麥氏兄弟無論如何要幫他這個忙,答應他留在餐館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夥計也行。不然,他的日常生活也將要麵臨危機。

在一段時間的接觸中,克羅克深知這兩位老板的心理特點。為盡早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他又主動提出在當店員期間兼做原來的推銷工作,並把推銷收入的5%讓利給老板,麥氏兄弟見有利可圖而且又考慮到眼下店裏確實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克羅克進入快餐店工作後,很快就掌握了其行業的特點。為了取信於老板,他工作異常勤奮,起早貪黑,任勞任怨。他曾多次建議麥克兄弟改善營業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並提出配製份飯、輕便包裝、送飯上門等一係列經營方法,以擴大業務範圍,增加服務種類,獲取更多的營業收入;他還建議在店堂裏安裝音響設備,使顧客更加舒適地用餐;大力改善食品衛生,狠抓飲食質量,以維護服務信譽;認真挑選店堂服務員,盡量雇用動作敏捷、服務周到的年輕姑娘當前方招待;而那些牙齒不整潔、相貌平常的人則安排到後方工作,做到人盡其才,確保服務質量,更好地招待顧客。當然,他的每一項改革都使老板感到滿意,因為,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表現得那麼坦誠,那麼可信賴,給人留下謙虛謹慎的極好印象。而由於生意越做越好,老板對他更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名義上,餐館仍是麥氏兄弟的;實際上,餐館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完全掌握在克羅克的手中,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終目的的鋪路石。可憐的兩位老板一直蒙在鼓裏,對此並無絲毫戒心,甚至還在暗自慶幸當時留下克羅克的決定是對的,多虧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館的生意才這麼興隆,財源滾滾,大有“伯樂相識千裏馬”的自豪與快慰之感。

不知不覺,克羅克已在店裏幹了6個年頭。他的羽毛漸漸豐滿,翅膀越來越硬,展翅騰飛的時機日趨成熟,便暗暗加快了行動的步伐。

他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到了一大筆貸款。他想,事到臨頭,不容再繼續拖延下去了,應該與麥氏倆兄弟攤牌了。他熟諳兩位老板素來喜歡貪圖眼前利益,為一時的需要常常會忘記原來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克羅克已經充分做好了談判前的思想準備。

1961年的一天晚上,克羅克與麥氏兄弟進行了一次很艱難的談判。起初,克羅克先提出較為苛刻的條件,對方堅決不答應;克羅克稍作讓步後,雙方又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克羅克以270萬美元的現金買下麥氏餐館,由他獨自經營。麥氏兄弟盡管有種種憂慮與不安,但麵對如此誘人的價格,他們終於動心了。“270萬美元,整整270萬美元呀!這麼高的價格,傻瓜才不接受呢!”雙方就達成協議,並很快進行了產權交易,辦理了有關移交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