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用信心與進取心創造人生的輝煌(2)(1 / 3)

縱觀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其起步時都是信誓旦旦。巴甫洛夫曾宣稱:“如果我堅持什麼,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爾基指出:“隻有滿懷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誌。”事實已經反複證明,自卑,是心靈的自殺。它像一根潮濕的火柴,永遠也不能點燃成功的火焰。許多人的失敗在於,不是因為他們不能成功,而是因為他們不敢爭取。而信念,則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簡單:人們隻有對他所從事的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這種事業應該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才會采取相應的行動。如果沒有行動,再壯麗的理想也不過是沒有曝光的底片,一幅沒有彩圖的鏡框而已。

信念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麼,怎樣才能樹立起人生的信念呢?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有一個馳名整個古希臘世界的戴爾波伊神托所,據文獻記載,在它的入口處人們可以看到刻在石頭上的字,用今天的話說,是“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談何容易。現在,有許多青年想躋身於文學之路,可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連最起碼的文學素養與生活積累都不具備,怎麼能登上文學之山呢?要知道一個人在不適合自己走的路上屢屢摔跤以後,自信心就會漸漸泯滅。當然,承認一條路不是自己應該選擇的,這是痛苦的,需要有點勇氣,但倘若一生都不敢正視它,踉踉蹌蹌走在對自己完全不適合的路麵上,那不更痛苦嗎!正確地認識自己,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的可能及時轉向,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就會感到自己並不比別人笨,你有不及別人的地方,而別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勝利的信念便會由此產生並不斷得到增強。

正確地選擇了事業上的突破口,並對此充滿了必勝的信念,並非意味著成功便唾手可得了。阿西摩夫一星期七天都坐在堆滿了各種書報的辦公桌旁,從中吸取知識的瓊漿;他的腦海裏經常同時醞釀著三四個創作題材;每天堅持至少打字八小時。可見,信念能使人產生持之不懈的力量,沒有與勤奮結伴的信念,再往前邁一步,便會跌入自卑的枯井。生活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對科學信念的執著追求,促使居裏夫人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從堆積如山的礦物中終於提煉出珍貴的物質——鐳。就此,她曾作如是說:

“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念。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就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裏,我因病被迫在家裏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結著繭子。這使我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在近50年來,我致力於科學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討。我有許多美好快樂的記憶。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在那整個時期中,我丈夫和我專心致誌地,像在夢幻之中一般,艱辛地坐在簡陋的書房裏研究,後來我們就在那兒發現了鐳。”

信念,如處子,堅貞最可貴,雷擊而不動,風襲而不搖,火熔而不化。擁有信念的人,生活才更加充實,生命才更加絢爛。

北京有一位獲取了成功的年輕人,叫譚路璐,她手裏有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這鑰匙就是被她後來稱之為秘訣的東西——信念。譚路璐說,這看去是很空的東西,其實不空,很多人缺乏的就是堅定的信念。

譚路璐憑著既要做就要成的信念不斷地在生活中給自己設立目標,無論大事還是小事。比如她突然想到要買一件衣服,她就必須去買到這件衣服,否則,她會睡不著覺。買到之後,她才踏實,這個小小目標的實現,會令一天的心情都愉快極了。在她看來,凡是應該屬於她的東西,她都會為之去努力。

她努力地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進修,與學院裏的一群對戲劇狂熱的同學共同搞校園戲劇。是從小對話劇藝術的熱愛,是受周圍人狂熱於話劇的精神之感染,譚路璐萌生了要把校園戲劇引向社會的念頭。

1991年,譚路璐從戲劇學院畢業後,依然像一個四處打零活的零工,廣告公司、音像出版社、當播音員……她說,自己從生下來就沒有過鐵飯碗,是特純粹的個體。可無論幹什麼,她心裏並沒放下她萌生過的那個關於戲劇的念頭——一個被她自己確認了的想法。

1993年,譚路璐與原來學院裏的一幫人商定要搞一出法國戲《陽台》,並在社會公演。

要公演就得有錢,譚路璐四處求人讚助。她也許並未在意自己正幹一件中國還前所未有的事——話劇界的獨立製作人,其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要獨立承擔風險,而且獨立製作人的權力要高於導演和與此劇有關的所有人。譚路璐隻想用自己的精神籌到一筆錢,讓劇組得到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結果她錯了,因為人們的願望不單是展示自己,他們還要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