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林之上 無盡之南(1 / 2)

曆經西楚亂後,離皇朝百廢待興,萬物凋零,而北方魔人虎視眈眈,接連範邊,北方重地,已失其半。

人族自此,進入史上最困頓的年代,可能滅族!

值此之際,水信君秉承人族大氣運,應時而生,開萬古未有之先河,組信閣,整道統,舉全族之力以應困境。

終在史上最困頓的年代崛起,迎來空前盛世。

水信君出生時,有鳳鳥銜草而來,有金龍握果而至,仙音盤旋人族大地久久不散,震驚整個大陸。

故此,該年代史稱——水信長歌。

————————————————《前史-前述》

......

......

人族疆域最東方,有座叫東林的小城。小城隸屬益都行省,群山連綿的地勢,使得東林城即便緊挨無盡森林這片福地,也未能發展起來。

與西林相比,東林是地地道道的“山區特困戶”。

在“山區”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中,升起嫋嫋炊煙,竟然是有間院子也住著人,一老和一少。

一老的是位道士,清瘦身子罩著麵寬敞道袍,幹淨但難掩破舊,他除了平日進山采藥,一定要和孩子嘮叨嘮叨,看孩子傻呼呼的樣,是最開心的事。

一少的自然就是那個孩子,姓木名瓜,大概是被老道士摧殘過火,嚶嚶學步時就一副呆傻氣。整日抱著老人早年收集的道經,咿咿呀呀念讀,每當此時,老道士總是唉聲歎氣。

“傻木瓜哩傻木瓜,每日讀經沒的出息,瞅你這憨樣,隻怕日後,隻能做個傻道士嘞!”

“別揪別揪,師傅也隻是說說,我早就看出木瓜大智若愚,大器晚成。以後被欺負,來和我告狀,師傅過去就是一腳。”

“傻木瓜呦....”

對於木瓜水汪汪的大眼,還透著三分呆傻,老道士一陣心痛,讀道經快讀成傻子,養老多半沒戲,難說以後誰養誰。

仿佛為了應證老人的猜想,年齡漸長的木瓜平日不愛說話,日子過的更是簡單,喜好除了讀道經、醫典,就是偶爾讀些雜史。

隔三差五隨老道士下山出診,是木瓜唯一見識外麵世界的機會,更是兩人唯一的收入來源。所以每次出診,木瓜和老道士總不忘梳洗打扮一番,這年頭人靠衣裝的緊。

東林不是景氣的地方,城鎮裏人都節儉,再加上木瓜看著呆萌,老道士每次行醫,給木瓜的一大堆吃食,成了當地人喜聞樂見的醫診報酬。

錢財見不到幾個,老道士說不得又要對著木瓜一頓嘮叨。

總之,對於年幼的木瓜,最大的世麵是東林城,最美味的吃食要屬木蘭果、冰晶子,最宏大的盛狀自然是鎮上的廟會。

··········

山中無歲月,平淡舒緩間,木瓜已經七歲。

這一年,木瓜讀完最後一本道經,沉默不語。

作為山中的窮孩子,能有師傅這張老神醫招牌,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以後順理成章做一名醫師,生意不會差,受人尊重,衣食住行的困擾自是沒有,或許能找一位不錯的伴侶。

然而,通讀道藏的木瓜,見識過更加恢宏的世界,那個世界中,有道家觀主開壇論道,有北地悍軍征戰魔域,有聖地仙人飛天入地...,唯獨沒有鄉間的赤腳郎中,也沒有小山丘上的老道士。

木瓜努力尋找自己與劉鐵匠兒子虎憤、趙大娘家閨女水水有什麼不同,又思慮道藏雜史中談到的神聖子、水信君這般人物年少時,思考自己缺少什麼。

沒人在意到,此時木瓜,眼神不再呆滯,充滿活氣,但很內斂,舉止隱隱有君子遺風。不可想象,這個孩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忍住玩性,開始思考世界。

他並沒和老道士說過離開東林,也沒想過要走出去,他仍然在努力地讀書、學醫、狩獵。

也在這一年,木瓜有了人生第一位玩伴,一位真正的良師益友,在多年後的各家傳記中,大致都有這麼一段話:

“雖然褒貶不一,但共同承認的是,沐傾城的到來,對正身處人生分水嶺的木,是產生重大影響,並且深遠的。”

“我們想象不出,還有比沐傾城更能貫穿木一生的人物。可以說,沐傾城最大程度見證了木流年間的崛起和發展,讓人可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