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學生為爭電視頻道,如果一個糊塗一下,讓著對方,對方看什麼就跟著看,電視嘛,哪個頻道不都是娛樂麼,大家就會繼續看電視,而不是兩個人對打起來,一個惱羞成怒,用刀子捅向對方,結果鬧出人命,可謂可悲可歎也!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總是喜歡揪別人的辮子,抓別人的缺點,以為這樣做顯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實際上這種語言、行為上的絲毫不糊塗卻是造成兩個人關係疏遠、分道揚鑣。甚至成為仇敵的根本原因。
2.可以使自己心態平和
與人交往、處世的關鍵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態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難得糊塗就可以使一個人心態平和。
如果你是一個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會發現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會忘掉這些東西,而一旦你覺得自己無法不指出來,非要給他人一個昭示,既弄得他人滿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難以平靜下來。
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來到河邊,一個年輕姑娘正猶豫著如何過河,看到和尚們來了便求和尚幫助。
老和尚念了一聲“善哉”,便抱著姑娘過了河,姑娘千恩萬謝地走了。
走了相當長一段路,小和尚突然問:“出家人,不近女色,師父你犯戒了。”老和尚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放下了,怎麼你還抱著?”小和尚臉紅耳赤。
很多人在處世時就像這個不懂真諦的小和尚,使自己心態處於不平和之中。
3.與己方便
人常說:“給人方便,與己方便。”難得糊塗無非就是給人方便,給人方便,人就會對你也方便。兩個過於精明的人就像兩隻正在酣鬥的公雞一樣,非要分出個你勝我敗來,這於健康的身心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如果你是一個處處不糊塗的人,總是圓睜雙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沒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你何不像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那樣難得糊塗一下!
(1)要做到難得糊塗,一個人就應具備寬容的美德。有了寬容心,你完全可以對那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付諸一笑,你完全可以對並不重要的事糊塗一下,你完全可以對無關緊要的事網開一麵。
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處於一個快樂的心境之中,正如人們常說的:“原諒使人快活。”
(2)像宋代的呂端一樣“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要分清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如果你是一個檢察官,對於貪汙腐敗、行賄受賄之類的事絕不能糊塗;而對同事把你一盒煙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這種小事完全可以糊塗一下。
(3)別成為一個過於精明的人。過於精明的人常好為人師,指手劃腳,求全責備,對人苛刻,眼睛裏容不得半點不合意之處。這種精明人為了顯示其精明處,常常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來都不會難得糊塗一下的,這種人屬於招人厭的那一類。就像王熙風一樣,表麵上大家都對她唯唯諾諾,可在暗地裏,恐怕人人都恨她自以為是的樣子。
鄭板橋知道“難得糊塗”的奧妙,他一生也就過得瀟灑、坦然。
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空”字訣的一層意思,就是辦事的時候要給自己留有退路,要留有餘地。對現代人來說,這一技巧提醒我們,在辦公室要明確自己的職權,不可辦理越權的事。
有個雜誌社給周通做專訪,出版後,先送了一本給他。周通想再要幾本,便打電話給雜誌社主編。偏巧主編不在,是一位小姐接的。
“我是周通。麻煩你轉告主編,我希望多要兩本這期的雜誌。”
“這個啊,沒問題!您派人過來拿就成了。”小姐爽快地說。
周通立刻叫快遞把雜誌拿了回來。可是,跟著就接到主編的電話:“對不起!您來電話的時候我不在,雜誌收到了吧?我特別多送了兩本,一共4本。”停了一下,她又說:“可是,對不起啊,我想知道,是哪位小姐說您可以立刻派人過來拿的。”
周通愣了一下,說:“有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您要10本都沒問題。我隻是想知道,是誰自作主張。”
周通沒有告訴她是誰答應的,據說她還是查出來,作了處分。
事後周通不禁仔細想:她為什麼這麼計較呢?他想出以下3點:
一、既然我是找她要書,過去也都是由她跟我接觸、采訪,屬下就該轉告,而不該代她做主;
二、明明可以由她一句話,賣給我的麵子,卻被別人莫名其妙地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