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同樣的一句話,會說話的人能夠將這句話用一種類似於婉轉的語言藝術表達出來,既讓人聽得舒服,還能讓自己的語言魅力在聽者的讚許中加分,讓人折服、令人傾倒。這就是良好的表達藝術給人們帶來的語言魅力。良好的談吐不但是一種說話的能力,更是一種說話的藝術和智慧。

談話時要恰當地使用詞彙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用對了詞彙,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帶出行動;而行動的結果便展現出另一種人生。”

通常,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如果用對了詞彙,就能叫人笑、治療人的心病、帶給人希望;倘若是用錯了詞彙,就會使人不快、刺傷人的心、帶給人失望。同樣地,借著所用的恰當“詞彙”,可以讓別人了解我們崇高的心誌和由衷的願望。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詞彙……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

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於運用詞彙的力量,大大地激勵了當時的人們,決心跟隨著這些偉大的人物,結果塑造出今天的世界。

帕特裏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麼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激發了幾代美國人的決心,誓要推翻長久以來騎在他們頭上的苛政,結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堅合眾國於此誕生。

戴爾。卡耐基在一次演講時說道:“當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時,不要忘了《獨立宣言》。雖然那沒有幾句話,卻是二百多年來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保障。同樣地,當我們這些年致力於種族平等時,不要忘了那也是因為某些詞彙的組合而激發出來的行動所致。請問,誰能忘記馬丁。路德。金博士打動人心的那一次演講,他說道:‘我有一個夢,期望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真的站立起來,信守它立國的原則和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有一個人的話激起了英國全民抵抗納粹的決心,結果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挺過了最艱苦的時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那個人就是已故的英國政治家丘吉爾。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那些偉人們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這能改變我們的情緒,振奮我們的意誌,使我們有膽量敢於麵對一切的挑戰,使人生過得更加豐富。

在生活中時時選擇使用積極性的詞彙,最能振奮我們的情緒;反之,若是選擇使用了消極的詞彙,就必然很快地使我們自暴自棄。因此,我們務必要重視使用詞彙的重要性。這做起來並不難,隻要你能聰明而用心地選擇便行了。

一個人若是隻擁有有限的詞彙,那麼他就隻能夠體驗到有限的情緒;反之,若是一個人擁有豐富的詞彙,那就有如手中握著一個可以調出多種顏色的調色盤,可以盡情來揮灑和豐富自己的人生,不僅能夠吸引別人,更能使自己感到活力和振奮。

在生活中,我們學會生動形象的語言是非常有用的。

形象生動的語言把無形變成有形,把概括變成具體,把枯燥變成生動,大大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語言讓聽眾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都一起參加接收活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此外,它也是構成其他語言風格的基本手段。

為了今後我們能夠有形象生動的語言,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選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語詞。色彩詞和形象詞可將聽覺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而視覺形象留給他人的印象往往比聽覺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等。這些修辭手法可以用淺顯通俗的事物或道理來說明比較複雜、抽象的事物或深奧難懂的道理。

要注意寓理於事,將深刻的道理寓於具體事實之中。那種幹巴巴的說教,往往使聽者乏味。要學會善於運用生動典型的事例闡明事理,增強語言的魅力。

生活中,一個會講話的人,他會讓自己說的話像一種影像浮映在聽者眼前;不會講話的人,隻是笨拙地利用模糊平淡而無聲無色的一些東西把別人催眠入睡。

懂得科學適度的發音

語音是人們表情達意的物質手段,是相互聯係的重要媒介。法國藝術家泰納曾經說:“人們的喜怒哀樂,一切騷擾不寧、起伏不定的情緒,連最微妙的波動、最隱蔽的心情都能用聲音直接表達出來;而且表達有力、細致、正確,無與倫比。”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語音素質的重要作用。因此,口才訓練的第一步應從語音開始。

人類並沒有單獨的發音器官,而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作為自己的發音器官的。當我們說話時,橫在呼出氣流通路上的兩條聲帶,迅速地一開一閉,把穩定的氣流切成一連串的噴流,而轉換為一種聽得見的蜂音。舌、唇、額等器官的移動,不斷改變聲道的聲學性質,將蜂音變成能夠區別的語音,通過人體胸腔、咽喉、鼻塞和口腔組成的共鳴器放大,從而發出聲音。那麼,怎樣進行發音訓練呢?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呼吸練習。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我們正常的說話是在呼氣而不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在作公開朗誦、演講時,我們明顯地需要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發音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采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即通過橫膈膜的收縮和放鬆進行呼吸。它介於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之間。具體做法是:

吸氣時,小腹向內收縮,大腹、胸和腰部同時擴張。這種擴張不是單純向前、向上挺胸,還要向左右撐開,感覺到腰帶漸緊,後腰有向後撐開的力量。呼氣時,小腹要一直收住,使胸部、腰部在努力控製之下,將氣慢慢散出,切忌一下子把氣放出來。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使肺部充滿氣息,為發音提供充足的“氣”;同時,小腹向內收縮,胸腔擴展,以小腹、後腰和後胸為支柱點,為發音提供了充足的力,使發出的聲音洪亮致遠。

采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進行口語表達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呼吸時,盡量做到自然輕鬆,吸入的氣息量適中,切忌吸得過深或過淺;充分利用講話過程中存在的自然停頓進行換氣,不要在講完每一段或每一層次後才大呼大吸;隻有挺胸抬頭,肩背舒展時,才能使胸腹處於良好的呼吸狀態。

第二,聲帶練習。人們在正常說話時,聲帶頻率範圍在60~350赫茲之間,或者略大於兩個八度音,偶爾也用更高的頻率。聲帶振動的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和音色。每個人除了先天聲帶條件之外,在後天正確進行聲帶訓練和保護,能夠有效地改變聲帶條件,提高語音素質。

發音時,聲帶猶如賽跑前韌帶一樣,需要做準備活動。方法是,聲帶放鬆,用勻緩的氣流輕輕地拂動它,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像小孩撒嬌生氣時,喉嚨裏發出的那種聲音。這種聲音像氣泡一樣,是一個一個顫抖出來的。

聲帶練習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者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的連續聲響,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這種練習最好放在早晨空氣清新時進行。

在演講等大場合的口語表達中,發音需要自然輕鬆,處理好停頓,控製好音量,使聲帶鬆緊有節。尤其不可有意使用過高的嗓音,以免聲帶負擔過重,聲音嘶啞。在整個口語表達過程中,不宜喝過量、過燙、過冷的水。用少量溫水,潤潤喉嚨,有利於保護聲帶。

第三,共鳴練習。聲帶產生的音量隻占講話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則要通過胸腔、咽喉、鼻竇和口腔所組成的共鳴器放大得來。共鳴器官的合理運用,可以使聲音變得圓潤、優美動聽,大大提高發音的質量。

擴大口腔、咽腔共鳴的訓練方法是:首先,下巴稍向後、向下移,但不要太開;其次,提嚼肌——臉上嚼肌(麵皮)向兩邊斜上方提起,似放鬆微笑狀態;然後,挺軟齶——軟齶向上挺住,用張口急吸氣體會,發鴨叫聲,使口腔形成一個圓筒,否則,聲音發暗、發扁;最後,像老虎齜牙咧嘴一樣,大張合訓練的同時,發“啊”聲音。

鼻腔、胸腔共鳴的訓練方法是:學牛叫;用“哼哼”音哼歌;鼻音帶出字;做擴胸運動的同時,發盡量高亢的聲音和盡量低沉的聲音。

第四,讀句練習。它的目的是訓練講話時語句流暢,幹淨利落,出口成章。有些人口語表達時語句阻塞,拖泥帶水,重複囉唆,其原因除了思路不清,反應遲鈍外,就是嘴巴不靈,舌頭不巧,缺乏嚴格的口齒訓練。為了訓練口齒靈活,可選擇一些有難度的語言片斷,進行快讀訓練。練習時,要求做到詞句不增不減,不重不斷,由慢到快,讀得連貫、流暢、自然。

學會用眼睛交流

在人的麵部表情中,最傳神、最微妙、最動人、最有魅力的莫過於眼神。在人類的肢體語言當中,眼神最能表達情感、溝通心靈。千變萬化的眼神,能夠表露出人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因此,在與人交談時,要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和交流。這不僅是一種禮貌,還有助於談話的持續不斷和順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