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明宮(1 / 3)

大明宮,位於夏山山脈西端。

為了建造這座宮殿建築群,當時的夏華削平了十六座山頭,截斷了發源於夏山之上的雒水支流——元水。

整個建築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裏,地基距離地麵最低處一百六十米,最高處二百四十米。

“…上取法於天帝…規崇山而定製。信神明幽讚,而人謀襲契…亙坤靈兮配乾剛,坤順幹而為龍;舒廣衍兮走群山,紛卻麵而朝宗。陵正陽之奕奕,鬱佳氣之蔥蔥。蓋昊天之作…”

論及規模和氣勢,共和國曆史上沒有任何一處宮殿建築能與之相比。

當年建造此處的時候夏華本人是以皇宮的標準來建造的,隻不過夏明一回過神來就把他的夢想一把拍死在地上。

不過這座宮殿卻沒有被抹去,就此成為夏華及其子孫的聚居之地。從夏明與夏華斷絕往來進入不周山開始隱居,這個地方就開始擁有四郡之內僅次於不周山的影響力。至於在外麵的世俗世界,大明宮從建立之日起就是違製建築,說是大逆不道也不為過,可十幾個王朝下來沒有哪個帝王敢說半句,勳貴重臣更是提想都不敢想。幾千年來,這裏一直是影響世俗政權的影子皇宮,曆次改朝換代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無數人曾經聽說過這個地方,對於它的廬山真麵目卻少有人知。甘明玉曾在網絡上看過數以百計的實景想象視頻,現在才發現差別有多遠。

大明宮的南門也是正門為應天門。

應天門“一側三出闕、城樓兩重觀”,係天子禮製。

城樓高大恢弘,東西寬六百米,城牆厚度百米,闋高一百二十米。應天門入口有九個門道,至出口則為五個門道。

除去上層的磚石結構,城牆連同地基都與地下的岩層渾然一體,堅不可摧。

甘明玉實在難以想象如此龐大的宮門。

走過應天門,便看到一個縱深數公裏的巨大廣場,廣場的盡頭便是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

含元殿坐落在六層高台之上,東西兩側猶如鯤鵬展翅,飛揚的是高大的闕樓。

“…進而仰之,騫龍首而張鳳翼;退而瞻之,岌樹顛而崒雲末。嶷兮峨峨,巨鼇戴仙山而出滄波;劃兮煌煌,燭龍折穹穴而臨北方。排層城而廓帝居,豁閶闔而麵蒼蒼。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環阿閣以周墀,象龍行之曲直。夾雙壺之鴻洞,啟重閨之呀;趨堂塗而未半,望宸居而累息…”

與含元殿在同一中軸線上的,是宣政殿、乾元殿、武德殿、端明殿,構成大明宮的前半部分,這裏是整個夏氏家族的權力中心。

五大殿以北,則是居住生活區,夏氏家族的直係嫡支便住在這裏。

從天上俯瞰,就可以看到大明宮的中央波光粼粼的天池,宛如明珠一般耀目。

天池為人工湖,水源便是元水。天池的麵積足有六百平方公裏,湖中有三座島嶼,象征著傳說中的三座仙山。廣闊的湖麵像是展開的綢緞,不時有天鵝穿行其間,野鴨嬉戲出沒。

在整個大明宮中最顯赫的,是麟德殿。

整個大明宮由於建築在山體之上,所以地勢高低起伏,這一點在居住生活區表現的尤為明顯。麟德殿就在天池西邊整個大明宮最高的一片高台上。

其造型頗為獨特。五座巨大的宮殿依偎在一起,以巨大的石柱相連,前殿正殿後殿加上左右偏殿,二三層的樓閣。五重殿的造型在傳統宮殿建築之中屬於前無古人,其建築形製的複雜則後無來者。

麟德殿建在麵積十五平方公裏的高台上,宮殿麵積近五平方公裏,是共和國境內最大的單體木石結構建築。

梁柱與屋簷之間,巨大的鬥拱層層疊加錯落有致。在這些鬥拱的支撐下,屋簷向外延伸,仿佛大鳥的翅膀一樣上揚。

龐大而不失輕靈,威嚴中展露活潑;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氣勢雄渾,格調高邁。

這裏就是夏華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