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學得越多,財富就會越多(1 / 2)

據統計,獲世界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17%是猶太人,美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27%是猶太人,美國每5個大學教師中有1個是猶太人,每5個大學生中也有1個猶太人,足見猶太人對科學和知識的重視。

猶太人一直認為知識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但猶太人更看重的是如何將自己腦海中的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即人的知性,也就是人的智慧,因為智慧是打開幸福和財富之門的金鑰匙。猶太人認為在人生最開始的階段,從人剛剛誕生於這個世界上之時,人就應該不斷地為自己的腦子充實知識,而不應該一味地想先獲得物質的財富,因為物質的財富如果得不到積累,得不到補充的話,將很快化為烏有,而如果在不斷地積累知識的話,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所積累的知識就會成為我們的財富資本。在人的一生中,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放棄,唯獨學習不可以放棄,猶太人正是憑借著這樣一種精神,才得以在外漂流了2000年後依然可以不斷地繁衍生長,而且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商家,這不能說與不與他們在漂流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這個資本有關。

看看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們,除了愛因斯坦外,繁茂的哥廷根花園的締造者弗蘭克、兩次改變了世界的偉人尼爾斯·波爾、“核和平之父”西拉德、“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天才物理學家費曼、吞噬細胞的權威梅契尼科夫、“控製論之父”維納、“世界語之父”柴門霍夫等都是猶太人。猶太經濟學家同樣也不乏其人,大衛·李嘉圖、薩繆爾森、阿瑟·伯恩斯、海爾·布隆納、西蒙等一大批偉人都是猶太人。他們所探討的經濟學課題從商業循環到投入產出分析,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範圍甚廣。

人們忍不住會懷疑這真的是當初被希特勒追殺的猶太人嗎?他們何以在漂流了幾千年、在過了幾千年沒有家園、流離失所的生活後,依然可以產生這麼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呢?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才的出現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平時的知識積累是離不開關係的,正是因為猶太人在他們的生活過程中不斷地將他們的智慧累積下來,所以如今他們的財富也就隨著他們的知識的積累而在不斷地增加。那麼我們呢?在我們盲目追求財富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停下腳步看看我們的知識是否已經跟隨著我們甚至超越了我們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即使現在我們的財富呈現著遞增的趨勢,但這隻不過像股市一樣隻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要想讓我們的財富永遠像指數函數一樣的遞增,那我們就必須保證我們的精神食糧也呈現指數變化,甚至是比指數變化還要快,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不斷地為我們的財富增加資本。而猶太人對於知識問題,就如上一樣,有一個相當實際的認識:隻有知識才能夠為財富增加資本,隻有知識的積累才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下麵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