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玉帝答應給孫悟空一個閑職。這很不合常理,在玉帝心裏,孫悟空是要造反的,為什麼隻打了一仗就不打了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啊。天庭有多少可用之人呢?孫悟空當閑職的時候去會了這些人,原文“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隻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有人說菩薩和如來是五方五老裏的,就算是也不是這裏的五方五老,孫悟空第一次見如來的時候認識他嗎?更別說兄弟相稱了。
這些人就是天庭的可用之人,分一下等級,三清四帝是能和玉帝平起平坐的等級,雖然名義上聽命玉帝,但玉帝叫這些人幹活必須要求。話說回來這裏的太上老君給人的感覺像是個奸臣。
剩下的什麼九曜星,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什麼的才是玉帝的直屬部下。但這些人也不能隨意調用,他們需要管事,不能破壞世界運行的規律。除了他們還有一夥人跟孫悟空差不多,都相對比較清閑,這夥人是以托塔天王為首的天兵將領。
李靖,哪吒代表了這夥人的最高水平。第一次打花果山的時候,其實玉帝已經把當時能派的都派了出來,但還是沒有治服孫悟空。這個時候玉帝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聽太白金星的招安,第二個是動用更多的兵力去鎮壓孫悟空。第一個的好處是動靜小,第二個的好處是能去根但動靜大。而玉帝選的是動靜小的那一個。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種方式是代價最小的,能最快把爭端解決的方法。這和現在的許多大企業很怕無賴的員工一樣,他們往往想用代價最小的,動靜最小的方法解決爭端。一方麵管理層覺得這樣的人隻是鳳毛麟角,隨便安撫一下就行了。另一方麵也顯示出機構所臃腫造成的,繁瑣懶惰的辦事態度。
這種懶惰、怕麻煩的管理思維在玉帝身上展露無疑。他們覺得隻要沒有這些冒尖的,就會天下太平。沒有出頭的,其他人就會老老實實的聽他管,老老實實的被他們剝削,老老實實的被他們呼來喝去。時間久了,造成了另一種慣性思維,越老實越好欺負,越守規矩的人越受歧視。這樣管下來,老板會發現無賴員工會越來越多。拋開道德綁架,誰都是有樣學樣,趨利避勞,人人如此。
而孫悟空就是老實人內心反抗情緒和無賴員工的結合體,他一耍無賴,不但輕鬆的得到了老百姓想要的一切,還被玉帝招上天,封了個齊天大聖的空職養了起來。真是一種諷刺。
本事越大欲望越大,欲望越大就會閑不住。很多人覺得等自己有錢了,就能懶在家裏了。如果這麼想,那這個人一輩子就賺不到錢。因為這是個死循環,你想有錢這件最緊迫的事都要等,那還能幹點什麼?孫悟空是個猴,而且是個聰明的猴,他現在有無限的壽命,有一身的本事,他閑不住啊。他想做點什麼證明自己,他不覺得現在這個讓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是他最終的目的,他還想幹一翻更大的事業,所以他去結交天上的神仙,想給自己找點事幹。
第一次打花果山為什麼?因為玉帝覺得孫猴想造反。那現在問題來了,給孫猴一個閑職,他用這個名號到處去結交各路神仙,時間長了沒準就真造反了。這時候許旌陽說話了,許旌陽是個清廉的好官形象。他看不慣玉帝對孫悟空這些的妥協,也看不慣孫悟空無所事事的樣子,所以他讓玉帝給孫猴安排個事幹。
玉帝竟然讓孫猴去管蟠桃園。為什麼這麼安排?有很多人說玉帝糊塗。但仔細想一想,這種做法並不糊塗,反而很精明。有三點原因。
第一孫猴的老家是花果山,花草樹木什麼都有,讓他去種樹看果園,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也算得上量才而用。第二天庭哪都比較閑,空缺的文職真不多,最適合的是讓孫猴帶兵去打下界妖怪,但有造反嫌疑的人再厲害也不能讓他去管軍隊,所以隻剩下畜牧業和種植業這樣的閑活。第三就是考驗孫悟空,猴子愛吃桃玉帝能不知道?這樣還安排他去管園子,就是在考驗他。看你到底是真造反,還是假造反。這相當於在一個企業裏,說某個人行為不檢點,然後領導卻安排他幹一個肥缺,這是信任危機下設的一個套。要是在乎這份工作的人,不管他多麼貪婪,都會安分守已。但是如果他不在乎,那很快就會露出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