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個料,我認為大鬧天宮的情節是後加上去的!!!!這並不是憑空猜測,是有根據的。可能這個觀點顯得很叛逆,因為完全不符合大眾的認知,但假如不是這樣,那很多矛盾都是無解的。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戲曲,還是小說,深入人心的劇情結構就是以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為開始的。
但是這樣開始,就會在後文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當然這些矛盾被許多解讀大神補完後,也成為一套煞有介事的神邏輯。
可是真有那麼複雜嗎?我認為並沒有那麼複雜,隻要以大鬧天宮是後補上去為依據,那麼矛盾就會迎刃而解。
看過原著的朋友們,如果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從全文第九回開始會出現一個斷層,在這裏情節是重新開始的。從第九回開始到最後結束,這也是一出完整的西遊故事,可以找出完整的八十一難。
如果拋開情感因素,那麼大鬧天宮的劇情是否真的有必要嗎?我覺得沒有必要,當然必須拋開對孫悟空個人崇拜的因素。
先看一下,唐僧師徒四個人一匹馬,有哪個有專門的傳記?除了孫猴子,連唐僧的傳記都是後加上去的。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對於取西經的故事而言,個人傳記並沒有那麼重要,也就是說西遊記的中心思想不是鬧天宮,而是取西經。主角的的確確是唐僧,不是孫悟空。連唐僧的傳記都沒有八回之多,作為男二的孫悟空竟然有八回傳記?為什麼呢?
有許多前輩高人曾證明,整部西遊記修改過的痕跡比比皆是,有矛盾的地方更是出齊的多。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故事的完整性,也並沒有影響它成為四大名著。
西遊記和紅樓夢不同,紅樓夢是下半部徹底沒有了,到底賈寶玉的真正結局是什麼樣,誰也沒看過。但西遊記不一樣,它的結局已經先寫出來了,然後再經過許多人的勤勞補全,才呈現出現在這個另人熟知的版本。
假如先去翻看九九八十一難,那麼就會發現有的故事貢獻了很多難,有的故事卻一筆帶過,還有的基本連明確的事件都沒看出來,這說明什麼?說明結局是先一步寫出來的,也就是說西遊記這本事,一開始隻有一副精髓的骨架,裏麵的一些血肉,是後來被加進去的。
當然西遊記本身並非純原創,在元朝就有一出雜劇,叫西遊記平話,裏麵的故事、人物,基本奠定了我們看到的這個版本西遊記的基礎。在那裏麵並沒有那麼詳細的大鬧天宮片段。
我認為,現在這個版本的西遊記,並沒有對元雜劇的骨架做太大的改動,而是豐滿了人物,同時抒發了自己的一些個人情緒。
我覺得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現在那些人猜想的那樣,有那麼宏偉的遠景,什麼三教合一,世界合平什麼的,他最初的目的隻是抒發了自己的情緒和感想。
封建社會的文字是一種工具,是一種為皇權服務的工具,它的作用並不是創造美好的未來,隻是用來維護皇權的穩定。像三國、水滸,基調都是在為皇權表忠心,不管是當朝的還是前朝的,都是在表忠心。其實西遊記也不例外,它也有這個目的。
要我說什麼三教合一,什麼抑道揚佛,都隻是陪襯。這些內容隻不過是後加入進去的那一部分之一,而作者想抒發的並不是這些。
當然這些隻是我自己的猜測,我也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可以當成一切都是我在裝比。
接著說回大鬧天宮,在原著中我找出一些疑問,把它們當成我的論據,有這麼幾個。
第一:孫悟空的本事。
孫大聖的本事那真是前期空前絕後,後期老弱病殘。雖然話有點難聽,但這前後的變化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即便經過作者的潤色和解釋,圓了好多槽點,但仍然難以服眾,比如說黑水河一難,孫大聖拿對麵一點招沒有的魚怪,被龍王的一個太子收降了,你說龍王看到孫猴直打哆嗦,他手下的妖,孫猴打不過?說不通。
第二:孫悟空的名字。
孫猴的名字是菩提給取的,後麵觀音收降八戒和沙僧的時候,給他兩起名叫悟能和悟淨,配上悟空,這種藝名實在太工整了,這種巧合也顯得非常牽強。
並且有很多朋友曾經質疑過,那個沙僧不才是觀音遇到的第一個人嗎?為什麼他不是大師兄?
這裏插一嘴,假如看過西遊記平話,就會發現,收降豬八戒和沙僧的時候那都不容易,而且順序是先收沙僧再收八戒。並且豬八戒是被二郎神的狗咬住才投降的,是不是有點眼熟?想想大聖鬧天宮的時候是怎麼被抓的。
至於名字,孫悟空這個人物是內定的,這裏的內定不是說觀音如來定的,是自古以來唐僧的大徒弟就叫孫悟空,而八戒和沙僧都是後期西遊故事加進去的,所以壓根就沒有名字,這裏為了工整起見,給起個悟淨,悟能。
假如沒有前八回,那這個巧合很容易圓,就是先內定的孫悟空,再給遇到另兩個就行了。然而偏偏有了前八回,為了和後文有聯係,所以才弄最一出觀音探路替唐僧收徒的情節,而且收孫猴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感覺還不是內定的,這就很矛盾。
第三:菩提祖師。
說起菩提,那可要說一大堆話,菩提這個人我單拿一章說。這裏就簡單說說他存在的矛盾。
菩提曾經警告過孫猴,不想讓他提起自己,可是孫猴在後麵的詩文中不停的提到這個老祖,提的我都膩了,然而老祖卻沒有一點動靜,完全沒有找悟空麻煩的意思?
當然菩提是誰這個千古之迷,也沒有定論。
做個假設,如果前八回為後期加入的結論成立,那麼菩提這個人物,就隻會出現在這後補入的情節中,在寫好的八十一難中沒有安排任何戲份。
這樣是不是就能圓了呢?這麼大本事的菩提老祖,出場次數太少,卻莫名其妙的消失,很難理解。所以菩提不讓孫猴提起,才是一件最合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