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黃鱔的經濟意義(1 / 1)

黃鱔屬於魚綱、合鰓目、合鰓科、黃鱔屬,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湖泊、水庫、河流、池塘、溝港等水域中,除西北高原地區以外,各地均有分布記錄,特別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黃鱔盛產地。在國外黃鱔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度、日本、朝鮮等地。

黃鱔營養豐富,是食用佳肴,而且還有較大的藥用價值,也是我國傳統的出口鮮活水產品之一。

(一)黃鱔的營養價值高

據測定,每100克鱔魚肉中含有18.8克蛋白質(高於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鯿魚及鱖魚等多數淡水魚類的蛋白質含量),脂肪1.2克(50%~60%為不飽和脂肪酸,人吃了容易消化),碳水化合物0.6克,鈣40毫克、磷62毫克、鐵0.7毫克,還含有煙酸2.5毫克,維生素B10.06毫克,維生素B20.04克,維生素A428國際單位,以及維生素C等多種重要的維生素。黃鱔肉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肉質非常細嫩,細刺少,味道鮮美。一尾黃鱔的可食部分可達65%以上,可製成多種美味佳肴。在民間盛傳“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這說明在小暑時節黃鱔正處於最肥滿、營養最豐富、滋補作用最強的階段,此時吃黃鱔最合適。俗語說:“筆杆黃鱔馬蹄鱉”,說明小黃鱔的味道比大黃鱔更美。黃鱔肉的烹飪方法多樣且簡單,炒、爆、燜、燉、蒸均可。清炒鱔絲、脆鱔掛鹵、紅燒鱔魚片、金錢鱔筒、鱔段烤肉以及燉鱔湯等用黃鱔製作的菜肴,深受群眾喜愛。

(二)黃鱔的保健作用大

黃鱔除可供食用外,還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價值。黃鱔性溫,味甘鹹,無毒。肉、頭、皮、骨、血均可入藥。其肉有補中益血的功能,可治婦女產後血氣不調,虛勞消瘦;其頭可止痢和治積食不消;其皮可治婦女乳核硬癰;其骨可治虛癆咳嗽;其血能祛風通絡,解毒明目。民間藥方有:烘幹的黃鱔粉加9克炒過的紅糖拌和後,用開水吞服,可治久痢和消化不良;取黃鱔鮮血加麝香(或冰片)0.3克調勻,塗擦麵部,可治麵部神經麻痹引起的口眼歪斜;將黃鱔血滴於內耳,每次3滴,每日2次,1~2天可治愈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用黃鱔肉燉服,對治療小兒疳積有效。據日本有關資料介紹:黃鱔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特別是維生素A的含量最高,100克烤鱔魚片中含有5000國際單位維生素A,而100克牛肉中僅含40國際單位,豬肉僅含17國際單位。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日本人稱“鱔魚是眼藥”。在日本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美國科學家發現,卵磷脂可以使人的記憶力提高20%,而鱔魚脂肪中含豐富的卵磷脂,因此,吃鱔魚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DHA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養保健物質,而黃鱔也含有豐富的DHA。國外學者認定,食用DHA對人體有以下幾個方麵的保健作用:①使血液不容易凝固;②減輕炎症;③防止癌症擴散;④延緩大腦衰老,防止老年癡呆症發生;⑤是胎兒發育的必需營養物質。

(三)黃鱔可以出口創彙

黃鱔不僅在國內市場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而且是我國傳統出口的鮮活水產品之一。它不但暢銷我國的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同時也銷往日本、韓國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我國銷售黃鱔的數量之多,品質之佳,是任何國家無可比擬的,號稱鱔王。據資料報道,湖南出口活黃鱔每噸平均價格2000美元左右,可為國家爭創一定數量的外彙。

(四)養黃鱔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人工飼養黃鱔具有占地少(幾平方米也可以)、用水少、飼料來源廣、管理比較簡便、病害少、成本較低,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等優點,同時,黃鱔市場行情好。因此,目前人工飼養黃鱔在農村發展較快。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踐摸索,人工飼養黃鱔的技術也日趨成熟,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飼養黃鱔的新方法,養鱔效益明顯提高。四川省的“養鱔能手”王太新1992年暫養1000千克黃鱔,獲純利2萬元;1997年興建3000平方米黃鱔養殖場,其中400平方米標準的養鱔池,當年收入達10萬元。實踐證明:飼養黃鱔是農民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

人工養殖黃鱔對黃鱔自然資源的繁殖保護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