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肺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
2.心在液為,腎在液為,脾在液為,肺在液為,肝在液為。
3.根據相克規律確定的治則是。
4.《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立傷,久行傷。”
5.過勞包括、和三方麵。
6.七情包括__________。
7.痰飲與__________髒腑有關。
8.瘀血的致病特點是__________。
9.發病類型有__________。
二、判斷題
1.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原因。()
2.腎中陰陽的滋生互用平衡協調,稱為“水火既濟”。()
3.脫液是既喪失水分又丟失精微物質。()
4.當病情甚虛甚實,而病邪膠痼不易擴散時,應該先扶正補虛後祛邪。()
5.由氣的運動而產生的變化,稱為氣機。()
6.腎主水隻與津液的輸布和排泄有關。()
7.津液的代謝還對機體的陰陽平衡有調節作用。()
8.肺氣的宣發肅降是肺所有功能的前提和基礎。()
9.下焦功能實指下焦肝腎藏血和藏精的功能。()
10.腎藏精,故腎稱為“中精之府”。()
11.濕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故濕邪為百病之長。()
12.癘氣傳染性強發病急驟,病情危篤,一氣多病,症狀不同。()
13.瘀血疼痛一般多表現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喜按,多白天益甚。()
14.邪氣盛則實是邪氣亢盛機體正氣衰敗,正氣不能與邪氣抗爭。()
15.燥性幹澀易傷津液,易傷肺髒。()
三、單項選擇題
1.《素問·五髒別論篇》稱為“滿而不能實”者是指()
A.五髒B.六腑C.奇恒之腑
D.髒腑E.髒腑之氣
2.治療陰偏衰時,在滋陰劑中佐用扶陽藥,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這被概括為()
A.陰陽並補B.陰中求陽C.滋陰製陽
D.扶陽消陰E.陽中求陰
3.主要由水穀精氣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的氣是()
A.髒腑之氣B.衛氣C.營氣
D.宗氣E.元氣
4.可用陰陽互根互用來解釋的是()
A.壯水之主,以製陽光B.寒者熱之C.陽中求陰
D.陽病指陰E.陽勝則陰病
5.脾虛所導致的血行異常主要是哪一種()
A.行血遲緩B.血瘀C.血行加速
D.血脫E.出血
6.下列哪一項是神誌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A.氣B.氣化C.津液D.血E.精
7.“亢則害,承乃製”說明五行之間的何種關係()
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製化
8.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規律的是()
A.恐勝喜B.金為木之所勝C.肺為脾之子
D.水為火之所不勝E.木為水之子
9.腎開竅於()
A.耳B.鼻C.舌D.口E.目
10.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是()
A.促進膽汁分泌B.調暢情誌C.有助於男子排精
D.促進運化E.調暢氣機
11.脾統血的含義是()
A.脾有推動血液在經脈中運行的作用
B.脾有調節經脈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中運行的作用
D.脾有貯藏血液的作用
E.脾有引血下行的作用
12.對機體各髒腑組織起著推動溫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陽B.肺氣C.脾氣D.腎陽E.腎陰
13.過食生冷寒涼之品,最易導致下列哪一項()
A.內生濕熱B.內生結石C.內生寒濕
D.內生食積E.胃腸積滯
14.下列不屬於奇恒之腑的是()
A.脈B.筋C.髓D.骨E.膽
15.氣的上升運動太過,稱為()
A.氣滯B.氣逆C.氣不降
D.氣脫邪E.中氣下陷
16.使病情傳變趨向惡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