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平大街上此時正是最擁擠的時候,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陳家嫂子”穿著樸素的婦人熱情地叫道,一位微胖的婦人,看打扮就知道是大戶人家出來的仆婦轉頭一看,“哦,趙二家的,今兒怎麼進城了,有空去我那坐坐?”
“不敢打擾您辦差,我就是想問問,聽說最近府裏要新招人了,我們家二丫頭今年十一了,您看看能不能幫我跟太太說說,讓二丫頭進府找份事做?”
“這事倒是便宜,明兒大小姐要回府,過幾天我和太太提一提,讓二丫頭先進府看看,能不能成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勞煩您了,你是太太跟前最得力的人了,您說行就一定行的。明兒我讓老趙去趟府裏,給您送點莊子上的產物,都是自己弄得,您嚐嚐鮮啊!”
“你這就客氣了,我還有差使要辦呢,有信了我讓人知會你一聲。”
“好嘞,您忙、您忙。看這情形,您是要去琳琅軒吧?”
“是啊,太太訂做了東西,怕有閃失,讓我親自去一趟,我就先走了啊!”
陳家的取了東西,便回了徐府。
徐府位於帽兒胡同,這帽兒胡同裏住的都是京裏四、五品的官員,還得是家裏富裕的,不然都住不起這地段。徐府的老爺徐兆康現任戶部郎中令,正四品的官,上麵還有個哥哥徐兆坤,在乾州任巡撫。兩家人很早就分家了,因此帽兒胡同裏的徐府就住著徐兆康一家人。府裏徐兆康的嫡妻李氏是國子監祭酒李大人家的嫡次女,家裏還有兩個姨娘,陳姨娘是李氏的陪嫁丫頭,由李氏做主抬了姨娘,王姨娘原是徐兆康的通房丫頭,李氏嫁進府後也抬了姨娘。由於隻有一房人,人口不多,所以徐府裏比起其他府裏來說,算是很清靜的的了。
府裏有四位姑娘和一位少爺,大少爺徐袁閔和大姑娘徐梅兒是李氏所出,二姑娘徐蘭兒和四姑娘徐芸兒是陳姨娘所出,三姑娘徐蓮兒的生母則是王姨娘。
大少爺徐袁閔今年十二歲,跟著先生讀書,準備走科舉的路子,因府裏就這一個少爺,又來得不易,所以全府上下都寶貝著。大姑娘和二姑娘已經出閣了,三姑娘和四姑娘今年都是十三歲,兩人就相差三個月。
大姑娘今年十八歲,兩年前嫁如康王府成了側妃,二姑娘今年十六了,半年前進了吏部尚書府。這二姑娘和四姑娘是同一個娘生的,但兩人的關係並不見得有多好,二姑娘總是嫌棄四姑娘太笨,根本幫不了她什麼忙。倒是大姑娘和各位姐妹的關係不錯,大姑娘的長姐風範是從小就有的,徐夫人是完全按著大家閨秀的標準來培養大姑娘的。
陳家的拿著琳琅軒取來的首飾進了正屋,把東西放在徐夫人右手邊的桌案上,說:
“夫人,東西取回來了,都是按著要求做的,奴婢都看過了,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