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告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並推選毛澤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自此,江西瑞金成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紅色政權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建設。在紅都瑞金,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為形成具有獨立、民主的社會主義的中國描繪下廣闊的藍圖。
隨著中央蘇區的不斷發展、擴大,中國共產黨逐漸摸索出切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同時形成了對建黨、建國具有深遠意義的蘇區精神。蘇區精神是繼井岡山精神之後的新的革命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深化和延續,同時也是延安精神的偉大奠基。
蘇區精神,就是堅定信念的精神。其內涵是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必然能夠取得勝利。鄧小平曾說:“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開始尋找救國救民的新方法,同時領導工農紅軍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之路。當時,紅軍中的部分人對於走上新的革命道路產生懷疑,甚至表示擔憂。為了及時糾正這種悲觀的思想,毛澤東指出:“這裏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隻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裏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此後,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必勝的信念,在數次反“圍剿”中取得勝利,在全國12個省、約150個縣,建立了多達13個蘇區,麵積共約40餘萬平方公裏、管轄人口約達3000萬。其中,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塊蘇區。在蘇區的發展和壯大過程中,不斷遭受打擊和挫折,然而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作為精神力量的源泉,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革命的征途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蘇區精神是求真務實的精神。其內涵是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深入實際調查,“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麵”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中國革命初期,以蘇聯革命為範本,借鑒其建黨建國的經驗,同時也接受著共產國際方麵的幫助和指導。久而久之,部分黨員的主觀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思想越發嚴重,開始盲目依賴共產國際做出的指示,忽視了中蘇之間的國情差異,不加思考地照本宣科、照搬程序。為此,毛澤東專門進行了實地調查、深入研究,秉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原則,在其著作《反對本本主義》中尖銳地指出:“本本主義”是“保守的思想路線”,“完全不是共產黨人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麵的思想路線”,在“要不得!要不得!沒有調查!反對瞎說!”的口號中,首次明確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誌了解中國情況”。這樣的著名論斷給那些“本本主義”者以有力的回擊,並時刻提醒著中國共產黨人要把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精髓運用到實處。此後,毛澤東更是以身作則,相繼進行了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為製定蘇維埃土地革命方針、政策和路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29年至1932年間,毛澤東注重事實、深入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影響了包括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陳雲、鄧小平在內的一批中央重要領導人。在軍事方麵,同樣需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毛澤東根據實際戰況準確地分析和判斷,提出“打到敵人的後方去”,敵人的薄弱點就是紅軍的重要攻擊點,同時采取迂回、穿插等戰術,率領紅軍取得了數次反“圍剿”的勝利,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驕人戰績。
蘇區精神,就是執政為民、爭創第一的精神。其內涵是民主建政,“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開拓進取,創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狀態。建立蘇區,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事實上也是中國共產黨開始執政的最初階段。那時,毛澤東曾教導紅軍廣大指戰員:“我們要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到我們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如果做到了這些“廣大群眾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軍民魚水情,紅軍從井岡山到瑞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這一點。建立每一處革命根據地,無論大小,都離不開當地百姓的支持和配合。紅軍戰士所到之處,打土豪、分田地,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同時,卻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建立蘇區,執政為民,標誌著民主製度在中國的真正建立。正如毛澤東所說,“黨開辟了人民政權的道路”,“學會了治國安民的藝術”。自古以來“得民心者的天下”,中國工農紅軍是人民的軍隊,中國共產黨把執政為民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想人民之所想,一切為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