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國民黨軍調集重兵包圍和封鎖井岡山地區,對紅四軍不斷發起“會剿”行動。麵對敵人不間斷的騷擾,紅軍在黨的領導下奮勇抗敵,獲得一次又一次反“會剿”勝利。
與此同時,湘鄂兩省國民黨調集強大兵力,對紅五軍發動“會剿”。鑒於力量懸殊,中共湖南省委決定由彭德懷和滕代遠率紅五軍主力第一縱隊、第三縱隊南下井岡山地區。12月上旬,紅五軍主力成功與紅四軍會師,增強了井岡山根據地紅軍的力量。
紅五軍與朱、毛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成功會師的消息傳到了國民黨南京政府,蔣介石勃然大怒,下令撤換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湘贛剿匪總指揮”一職,由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取而代之,來一招“換將會剿”。
新上任的“總指揮”吸取了前任的教訓,對“會剿”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製定“會剿”計劃。
何鍵的計劃是調集十八個團以上的兵力,在1929年1月20日前進入作戰地點,大舉進攻井岡山。
何鍵的“會剿”計劃陸續傳到了前委及紅四軍軍部。就在這時,中共江西省委通過吉安縣的地下交通線,傳來了中共六大文件。中共六大於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蘇聯莫斯科召開,會上製定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革命綱領,並提出了現時黨的任務、黨的路線,要求最大限度地發展工農紅軍,建立紅色政權。
毛澤東與朱德考慮到此文件的重要性,又見國民黨這次“會剿”來勢洶洶,聽說連飛機都要用上,看來是準備將井岡山夷為平地。以此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召開會議,盡快製定一個應對策略。經二人相商,最終決定會議於1月4日召開。
1929年元旦剛過,井岡山柏露村熱鬧非凡。邊界各縣的負責幹部及紅四軍、紅五軍軍委委員陸續來到這個小村莊準備共商大計。1月4日一大早,與會人員一共六十四人全部到齊,會議迅速召開。
會議由毛澤東主持,他先向眾人傳達中共“六大”的文件。等眾人明確了革命最新任務與指示後,會議開始進入最為緊迫的議程——討論如何應對湘贛兩省敵人的第三次“會剿”。
針對這一問題,與會的領導幹部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主戰派”,主張奮起迎敵,利用山險擊退敵人。另一派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國民黨軍這次兵力強大,來勢洶洶,盲目死守很可能會把多年來建起的基業毀於一旦。他們主張紅軍應跳到山外,避免與敵人正麵對戰,以盤旋式的戰略,在井岡山四周打圈子。
這兩派的人相互辯駁,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一天下來,誰也沒有說服對方,隻得等到第二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