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12日,在德克薩斯州的霍特韋爾斯鎮,一個名叫玫琳凱的女嬰呱呱墜地。由於毗鄰鐵路,霍特韋爾斯在當時算得上是一個繁華的鎮,但是住在這個鎮上的玫琳凱一家卻生活得十分窘迫。更為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原本繁華的小鎮日漸衰落,鎮上幾乎已經沒有賺錢的機會了,這對原本就窮困的玫琳凱一家來說猶如雪上加霜。為了生活,他們全家搬到了休斯敦,當時那裏隻是一個人口不足15萬的簡陋小城。
然而,這次搬遷並沒有真正改善玫琳凱一家的生活狀況。她的父親由於患肺結核而長年臥病在床,母親便挑起了照顧全家人的重擔。母親一天至少要在餐館裏工作14個小時,因此懂事的玫琳凱從小便學會了幫助家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如何操持家務以及照顧父親。
盡管玫琳凱的母親每天早出晚歸,疲於奔命,但由於是女性,她的微薄收入根本無法承擔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那時,玫琳凱所能做的就是更勤快,做更多家務,盡量減輕母親的負擔。
作為孩子,玫琳凱當然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在外麵玩耍,可是她一天到晚都在為家務忙碌,哪有多餘的時間啊?
玫琳凱從來沒有體會過同齡孩子應有的樂趣。但正是這種艱難的生活,使她養成了熱情、堅強的性格,而這種堅強、不斷進取的精神伴隨了她的一生。
你能做到
玫琳凱7歲那年,她的父親從療養院回到家裏。三年的治療雖然使他的肺結核病得到了控製,但他並沒有完全康複。在玫琳凱的少年時代,父親總是那麼虛弱,每時每刻都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
在那些日子裏,玫琳凱的母親成了全家的頂梁柱。她接受了護士培訓,最後卻陰錯陽差地成了休斯敦一家餐館的經理。那時,在餐館工作的薪水並不高,而且因為她是個女人,她的薪水無疑更低。她一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每天在玫琳凱醒來之前(差不多早晨5點鍾)就離開家,直到晚上9點鍾後(玫琳凱差不多已經入睡)才回家。由於玫琳凱的哥哥和姐姐已經長大離家,照顧父親自然而然就成了玫琳凱的事。
可能因為太小,玫琳凱未曾想過要去改變什麼。她每天從學校放學回家後總是先打掃房間,然後再做家庭作業。慢慢地,她接受了這個現實,並且樂意這樣做。盡管有些事對一個孩子來說實在有些困難,而且也從未有人告訴她該怎麼做,但最後她都做到了。
對年幼的玫琳凱來說,做飯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雖然她的母親是個很棒的廚師,但她總是不能按時回來做晚餐,於是小小年紀的她就必須擔此重任。一個7歲的孩子,顯然不可能像一個大廚一樣,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要知道,那時還沒有速凍食品或外賣快餐)。如果父親晚上想吃辣椒或雞,而她不會做,她就會打電話向母親請教。
在那段日子裏,玫琳凱很少有機會當麵向母親學習做飯,因為母親壓根就沒有時間在家裏親手教她。也就是從那時起,“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電話”成了玫琳凱的口頭禪。電話成了她的生命線,因為這是她和母親最主要的聯係方式。每當她打電話給母親時,母親總是非常耐心地向她解釋該怎麼做。
“親愛的媽媽嗎?你好!爸爸今晚想喝土豆湯。”“土豆湯?好的,寶貝。首先找出那個大壇子,就是昨天你用過的那個,然後拿兩個土豆出來……”母親每次都會把她認為玫琳凱需要的每一個步驟都詳盡地告訴她。每當她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母親總是溫柔地說:“寶貝,你能做到的。”此後,無論碰到什麼難事,母親的這句話總會在她耳邊回響,於是她又信心百倍了。
窮困的家境迫使玫琳凱必須做其他孩子不可能做的事。比如,如果玫琳凱需要新衣服,就必須自己去休斯敦買,因此她經常在星期六坐車進行單身旅行——她的好朋友的父母不允許7歲孩子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坐車。
有意思的是,那時候一件小女孩的衣服要69美分,而一打雞蛋隻要19美分。由於工作繁忙,玫琳凱的母親可能會給她1.5美元,讓她自己去買一條連衣裙或一件短外套。她喜歡這種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的時刻,她認為這是她一個星期裏最重要的時刻。唯一的問題是,如何使店員相信7歲的玫琳凱有權作這樣的決定。有時,她的錢明明夠了,但店員們還是經常會問:“你媽媽呢?”然後玫琳凱就得解釋,然後再把母親餐館的電話告訴他們:“你們可以打電話給我媽媽,她會告訴你們的。”買完衣服後,她通常還會去克蕾絲商店買一個烤多香果乳酪三文治和一杯可樂,然後再去看電影。食物大概需要20美分,電影需要10美分,30美分就可以讓她擁有一個美好的下午。
最初,玫琳凱作這些短途旅行時總會有些擔心,害怕自己坐錯車、走錯路。每當這時,媽媽說的“寶貝,你能做到的”就會浮現在她的腦海裏,她就不再那麼擔心了。
“你能做到!”母親的這句話成了玫琳凱少年時代的主旋律,母親給她的這份信心和鼓勵一直伴隨成年後的她。如果沒有這句話,玫琳凱公司可能在創業之前就夭折了。
1963年,也就是玫琳凱當了25年職業推銷員後,她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她卻覺得退休離她還太遙遠。因此她把創辦自己的“夢想公司”提上了日程,開始製定發展策略和宗旨。最初,她招募了一些銷售員,並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這個對她而言非常重要的機會中。憑借多年直銷經驗,她開始培訓和管理美容顧問,她的丈夫則幫她處理公司的全部行政事務。他們收集了成箱的瓶瓶罐罐,上麵都貼著嶄新的“玫琳凱美容”(後來改為“玫琳凱公司”)的標簽。
就在玫琳凱的公司計劃開張一個月前,一天,她和丈夫正在吃早餐,她的丈夫突發心髒病,不治而亡。這對她來說,如晴天霹靂一般。
玫琳凱相信,工作是緩解悲哀的最佳方法。盡管還未從悲傷中掙紮出來,她還是決定使公司按照原計劃如期開張。創辦公司是她的主意,也是她的夢想,但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會獨自一人經營。不具備必要的管理技能的她非常清楚,一旦公司倒了,所有的貨品、化妝品、標簽都將變得毫無用途,因此她告訴自己必須堅持下去。與此同時,她向她的律師和會計師征求意見,律師卻搖著頭對她說:“玫琳凱,現在馬上結束公司,收回剩下的錢。如果不這樣,你將身無分文。”
律師已經下了“死亡通知書”,此時玫琳凱非常希望得到會計師的鼓勵。遺憾的是,在認真地分析所有情況後,會計師卻對她說:“你不可能做到的。這種傭金製度將無法運作,公司的破產隻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你也將會有同樣的下場。”
在丈夫的葬禮那天,玫琳凱的兒子和女兒從休斯敦趕回達拉斯。雖然這不是決定是否開公司的好時機,但情況已發展到刻不容緩的地步。葬禮結束後,玫琳凱和她的孩子們坐在起居室裏,討論收到的推薦信。孩子們靜靜地聽著。
當時,玫琳凱的小兒子理查,一個年僅20歲的小夥子,在Prudential人壽保險公司做銷售代表,是德克薩斯州最年輕的業務代表之一。他的月薪是480美元,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高的收入了。如果玫琳凱公司要想成為現實,玫琳凱就需要理查的幫助,但是她支付不了那麼多錢。玫琳凱吸了一口氣,決定請他負責管理公司的薪水,工資是每月250美元。沒想到,理查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母親的建議。他全然不顧兄弟姐妹和朋友的堅決反對,毅然辭去原來的工作,回到達拉斯。
玫琳凱的大兒子本,27歲,已經結婚,而且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考慮到自己的小家庭,他不可能像弟弟那樣很快就舉家搬遷。但是在聽完母親開公司的計劃後,他冷靜而果斷地說:“總有一天我也會加入的。”隨後,他把手伸進胸前的口袋,取出一本存折,存折的餘額是4500美元——據玫琳凱所知,那是他上高中以來的全部積蓄。
“媽媽,”本說,“我想這世上你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這是我全部的積蓄,如果能幫上一點點忙的話,我希望你能接受。”然後,他把存折遞給母親。
當玫琳凱的新公司需要有人來接管已擴大的倉庫時,也就是八個月後,本舉家遷到達拉斯。他毅然離開了休斯敦的焊接公司,這意味著他放棄了每月750美元的高薪,而加入這裏隻能拿到和理查一樣的薪水,也就是每月250美元。後來,玫琳凱的女兒也加入了進來,她成了玫琳凱休斯敦公司的第一任董事。
葬禮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63年9月13日,星期五,玫琳凱公司如期開業。公司隻有9名推銷員、出任財務理事的瑪莉琳和玫琳凱,僅11人。“我是否能做好呢?”玫琳凱真的不知道!因為她並沒有那隻充滿魔力的水晶球。此外,很多人都不了解新公司的運作方法。但玫琳凱很清楚,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她錯過了,就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如果玫琳凱公司失敗了,她將無法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還意味著她在暮年時還必須為別人工作。“天哪!這簡直不敢想象!”盡管如此,無論別人怎麼勸告,她實現夢想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她的孩子們對她說:“你能做到!”這就是她最大的動力。
值得慶幸的是,玫琳凱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並且他們相信自己的母親能做到任何事。事實也是如此,從他們出生到長大成人,玫琳凱始終是他們情感和經濟上的唯一支柱。他們看著玫琳凱每天早晨5點起床,料理家務、送他們上學,然後再去做推銷賺錢。他們知道,從放學回家直到晚餐後,母親總會在家,而後又會離家去工作。很多年以後,他們終於搬進了更好的街區,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而這都是他們的母親經過努力得來的。
盡管理查和本都知道母親的顧問們勸告她時說的話,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持母親。丈夫的葬禮那天,玫琳凱獲得了畢生最需要的支持,她心安了,並且覺得信心倍增。
“親愛的媽媽,”理查親昵地摟著玫琳凱的肩膀,輕輕地說,“我和本已經談過了。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我們注意到你凡是想做一件事,總能把它做好。如果你能成功地為別人做事,我們相信你為自己會做得更好。”
很可能那時玫琳凱的孩子們對玫琳凱的信心比她本人還足!玫琳凱知道她做直銷的方式,並且確信她注入公司的理念很好、很公正,但讓一個隻有20歲的男孩來管理這個公司還是有些冒險。“的確,雖然他曾經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生,但他能幫自己管理一個公司嗎?”
坦率地說,玫琳凱從來沒想過讓理查頂替已故的丈夫在公司的位置,她告訴自己:“這將是個奇跡。”
玫琳凱相信上帝。她非常清楚,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總會打開另一扇窗。她說:“我或許並不知道理查有多大的能耐,但上帝知道。他既然塑造了理查,並把他放在了能幫我經營公司的位置上,我就應該相信他。”
玫琳凱公司成立5年後,理查榮獲了美國營銷協會頒發的“年度最佳經營者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後來,當玫琳凱公司成功上市時,理查成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諸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總裁之一。玫琳凱堅信,從一開始,理查就是上帝對她的賞賜。他負責從生產到營銷過程中的所有行政工作,好讓玫琳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和激勵銷售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