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讓學,毋寧死
個人簡介:
本書針對青少年而編寫,通過本書將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介紹給讀者;通過經濟學家們的小故事,激勵讀者,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書針對青少年而編寫,通過本書將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介紹給讀者;通過經濟學家們的小故事,激勵讀者,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馬寅初,中國思想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曆經三個時代,跨越兩個世紀,既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又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他被尊崇為學術宗師。
1882年生於浙江省嵊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專業。1910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經濟係。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16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並參加五四運動。後兼任浙江興業銀行顧問,中國銀行顧問、總司券(總發行人)。1927年後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任重慶大學教授兼商學院院長。因抨擊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政策而被監禁。抗戰勝利後,任中華工商專科職業學校教授。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兼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20世紀50年代因提出以節製生育、提高人口質量為中心的新人口論和綜合平衡按比例發展的經濟理論,遭到錯誤批判。1979年平反後,擔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並重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81年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並於同年當選為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1993年8月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著有《馬寅初演講集》、《馬寅初經濟論文集》、《經濟學概論》、《戰時經濟論文集》、《新人口論》等。
馬寅初於1882年出生在一個以釀酒為業的小作坊主家庭。前店後坊的馬家,生意十分紅火。父親見五個兒子中,馬寅初最為聰明伶俐,有心讓他繼承父業,想先讓他學會酒店管賬,再繼承家業,因而隻讓他讀私塾,無意讓他繼續求學。馬寅初不喜歡私塾的四書五經,向往城裏的新學堂,對父親讓他學習管賬非常不滿,常常怠學怠工以示反抗,為此多次遭到父親打罵。有一次,父親鄭重地與他談話,馬寅初搶先表示出自己要到城裏讀書的態度,父親堅決不讓。父子雙方都不示弱,爭執了很久,馬寅初也飽受皮肉之苦。他見求學無望,一氣之下跑到鎮外,一頭紮進了黃澤江,幸虧被人救起。
馬寅初為求學而不惜以死抗爭,雖險遭不測,竟也因禍得福。原來,恰在此時,父親的老友張降生來馬家訪友,得知此事,覺得馬寅初有誌氣,說服了馬寅初的父親,由他帶馬寅初到上海讀書。馬寅初的一生竟由此改變。
馬寅初早年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0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專業。1906年,他赴美國留學,三年後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09年他又向哥倫比亞大學申請攻讀碩士學位。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後,先是領取國內發給的公費,後來國內政局發生變化,公費停發,他半工半讀以維持生活。在哥倫比亞大學時,他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教授。塞利格曼教授十分欣賞馬寅初,在馬寅初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曾經伸出援助之手對他進行資助,使他免於中途輟學。1911年,馬寅初在哥倫比亞大學通過題為《中國的公共收入》的碩士論文,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在博士論文選題上,他不走捷徑,選擇了較難的《紐約市的財政》作為博士論文題目。論文充分收集了資料,經過統計分析,論述了紐約市財政預算的編製、籌集、監督等方法,以及紐約市財政體製的優劣等問題。1914年8月5日他的博士論文經答辯通過,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院的哲學博士學位。該論文在紐約出版,並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本科一年級的教學參考材料。
1916年,馬寅初謝絕了導師的盛情挽留,回到祖國。不久,他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後又於1919年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教務長,並參加了五四運動。
第二節 不懼權威,痛斥四大家族
20世紀20年代後期,馬寅初曾在浙江財務學校任教並任浙江省省府委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他身兼立法院財政、經濟兩個委員會的委員長,以及南京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在那段時期,他主持製定了經濟法律,如票據法、交易所法、公司法、土地法、商標法、營業稅法、銀行法、商業登記法、保險法等,並發表多篇論文,闡明各種立法的意義、原則、程序等,在我國經濟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當時財經法案的審議,無論在大會上還是在審查會上,他都站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力陳利害得失,據理力爭。不管當時的財政部長是宋子文還是孔祥熙,他都沒有向這些權貴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