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為了生存的需要努力遮掩自己的時候,“真實”反倒會成為做人的一道亮麗風景。做人真實的人可能會吃一時之虧,但終究會成為做人的贏家。但是做人真實並不意味著做什麼事情都讓自己以“原生態”的麵貌出現,該包裝自己的時候也要會包裝,盡管這是為求做事順利不得已而為之。
1.最簡單的才是最真實的
簡單是什麼?簡單是把複雜化為單純,把多樣化為單一,把重負化為輕鬆,不為自己沒有的東西悲傷,要為自己擁有的東西喜悅,簡單是感性的一種享受,是快樂的境界。
孔子讚美顏回的簡單生活,他對弟子說:簡單就是美,簡單就是快樂。簡單的生活節約資源與時間,從而使人有更多精力去侍奉心靈,活得明白一些,快樂一些。
孔子原來想做大官,周遊列國滿世界跑,沒有做成,隻好铩羽而歸,在家鄉當了個教書匠。沒想到一做就其樂無窮,他終於明白:
一是做小比做大更大。
二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強迫自己。
孔子把自己的這兩條智慧傳給了弟子們,師生們全都受用無窮,每個人都快樂得不得了,一下子使儒家名聲大震。
孔子最看重的大弟子顏回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他住的、吃的都很簡單。
孔子、顏回這樣的人是把簡單當作享受,把簡單的感性美灌注於理性的享受中。他們沒有多少錢,也沒什麼所謂的身份地位,但他們快快樂樂,比有錢有勢的人快樂。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蔡瑁追殺,幸虧馬躍過檀溪躲過一劫,在路上他看見一個牧童倒騎牛兒悠然而過,手中拿了一支竹笛信口而吹,顯然玩得正高興。劉皇叔見此不由一聲感歎:
“吾不如也!”
劉皇叔的快樂程度當然比不上牧童,因為他太奔波太操心。劉備在沒當皇叔前是個賣草鞋的小夥兒,那時他的快樂與這個牧童原本一樣。後來因為立下了雄心壯誌,結果就弄得這種簡單的生活都享受不到了。
我們並不是說人不要有雄心壯誌,而是說這不應該讓人不快樂。如果讓人不快樂,這是什麼狗屁雄心壯誌呢?不如不要。
真正的雄心壯誌是找到真實的自我,讓自己真正的快樂起來。
顏回做人不失本色,所以他居陋巷有滋有味,比住高樓大廈還過得好。
這其中有個技術性的竅門,那就是“生活簡單是享受”。
有的人往往累死累活,就在於他們把原本簡單的生活搞複雜了。
從前有個人向他的師父訴苦:“哎呀,我好苦,我好累。”
師父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
他說:“我吃飯都累。吃少了怕餓,吃多了怕不消化。吃肉怕胖,吃菜怕瘦,不吃又不行。”
師父笑了:“我明白了。你就餓自己一天試試看。”
“行嗎?”
“試試看吧。”
於是這人餓了自己一天,餓壞了,第二天開飯大吃一頓,好美呀,拍著肚子來見師父:“師父啊,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
“吃飯就吃飯,原本很簡單。”
“哈哈,你明白了。”
今天的現代人似乎也到了不會吃飯、不敢吃飯的地步了,想必也到該餓一下的地步了。
人活得越簡單越好,這樣才會見本心,才不會失去生存的基本技能。
《蒙古秘史》記載,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死於被馬摔傷。一生在馬背上叱吒風雲的大英雄到後來連馬也不會騎了,這正說明他的本事已隨貪欲一點點消失,最終不見了。
與成吉思汗相比,顏回活得更真實,因為他未失本心,沒有貪欲,是一個純粹的人、快樂的人。
這樣的人不用去征服別人,全世界本來就是他的。
所以人活得越簡單越好,簡單到能把複雜的心情化為單純,把多樣化為單一,把重負化為輕鬆,不因沒有的東西而悲傷,而為擁有的東西喜悅,這才是感性之中的理性之舉。
2.麵對自己的現實
麵對自己的現實是真實做人的根本,是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追求心靈成熟的起跑線。它能使你正視自己的不足,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避免你在做人做事時心猿意馬、好高騖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管你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貧、是富、是賤、是貴,你都要坦然地麵對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一個敢於麵對現實的人才會把自己看得更清,這不僅是你做人、做事的出發點,更是你心靈的一扇門窗,打開了,才會走得更遠。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去尋訪一個被稱為聖人的人。他住在山邊一個幽靜的林子裏。正當他們談論著什麼是美德的時候,一個土匪拄著拐杖吃力地爬上山嶺,跪在聖人麵前說:“啊,聖人,請你幫助我解脫我的罪過,我罪孽深重。”
聖人答道:“我的罪孽也同樣深重。”
土匪說:“但我是盜賊,還是個殺人犯。”
聖人說:“我也是盜賊也是個殺人犯。”
土匪說:“我犯下了無數的罪行。”
聖人回答:“我犯下的罪行也無法計算。”
土匪站了起來,他兩眼盯著聖人,露出一種奇怪的神色。然後他就離開了他,失望地下山去了。
年輕人轉過頭去問聖人:“你為何給自己加上莫須有的罪名?你沒有看見此人走時已對你失去信任?”
聖人說道:“是的,他已不再信任我,但他走時畢竟如釋重負、一身輕鬆,他需要的是自己看清自己。”
正在這時,他們聽見土匪在遠處引吭高歌。
從此,這個年輕人懂得了麵對現實,在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中,追求心靈的成熟,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行得更穩更快。
又如,在一個周末舞會上,一個秀發披肩、亭亭玉立的大二女生,在沸騰的舞池中翩翩起舞,像一朵六月的新蓮飄逸而芬芳。
在無數目光的包圍和無休無止的旋轉後,她累了,坐在一邊休息。
這時,一個男孩走過來向她微微鞠躬,伸出手:“我可以請你跳一支舞嗎?”他彬彬有禮,像一個古代的王子,讓人不忍拒絕。
雖然女孩子已經有些疲憊了,但麵對“王子”的邀請,她還是站了起來,伸出了手。當兩個人麵對麵地站在舞池中,靜等音樂響起的片刻,她突然發現那個男生竟然比她還矮一點兒。女孩子覺得,如果哪個男生與她等高,那就已經是很矮了。“我比你還高哪!”女孩子輕輕地說,笑著,像小時候與小夥伴比高矮時得勝後的高興的樣子。但眼前的男孩子並不是自己的朋友,隻是舞會上偶爾邂逅的舞伴。女孩子立刻為自己的口無遮攔而後悔了。她的臉刷的一下紅了。
這件事發生得有些意外,男孩子有點兒猝不及防,稍稍愣了一下,臉上的笑還來不及退去,新的一波笑意竟浮了上來。他不慍不惱地說:“是嗎?那我迎接挑戰。”
後麵四個字稍稍有點兒重。女孩子無語,歉意地笑,躲過他的目光,但卻有點兒緊張地捕捉來自他的信息。就見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驕傲地說:“把我所發表過的文章墊在我的腳底下,我就比你高了。”
舞會後,他們成了戀人。
後來,雖然因為陰差陽錯,他們並沒能走在一起,但是,女孩子從來沒有忘記過他,沒有忘記當年在舞會上的那一幕情景,尤其是那兩句不卑不亢的話:“那我迎接挑戰”、“把我所發表的文章墊在我的腳底下,我就比你高了。”
人要正視自己的不足,調整好自己的期望值,追求心態的健康,坦然地麵對自己,才是最大的收獲。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擲鉛球時,要想擲得遠,就不要拋得太高,拋得太高的往往不是投得最遠的;過馬路時,要向前看,如果你還不時向天抬頭,那車子到了你旁邊你還不知道。做人做事不能像擲鉛球一樣,想著“高”而忘了遠。
做人真實的人不忌諱自己的缺陷,而是能正視它。做人就要麵對自己的現實,這樣才能活出自己的風采!
3.做事需注意先樹立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
做人真實就好比人要有一個真實的“內核”,但同時也不排斥在“內核”之外給予適當的包裝。在當今的社會中,隻有在對方認同和接受你的時候,你才能順利進入對方的心中,給對方一個好印象,才能進一步與對方周旋和交往,從而把自己要辦的事情辦成和辦好。
第一,講究禮儀使自己受到重視。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這不僅是哲人的忠告,也是人們在痛苦的經曆中得出的結論。
《左傳·莊公十年》記載:齊侯在外的時候,路過譚國,譚國不以禮儀相待。等他回到齊國,諸侯都去慶賀,惟譚國沒有去。這年冬天,齊侯因譚國對齊沒有禮貌而發兵滅亡了譚國。
相反,一個人如果以禮待人,注重禮節,才能受人尊重。禮的應用,以和諧為好,與同事、上級、部下、父母、妻子等,這一切都需要適當的禮節。
禮儀是一種極其有趣的文化現象,是一種感性的體現。它要受曆史、風俗、宗教及社會思潮的影響,是一個區域內人際交往時所認同的準則和行為的規範。而禮節禮貌則是禮儀的具體化和實際化,禮儀要通過禮節和禮貌得以體現。
講究禮節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尊重、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行為,也是一種道德,是一種感性的美,現在我們所講的文明和禮節禮貌應該是發自內心、表裏一致的行為,其舉止、接物、待人、打扮、儀表、談吐等無一不帶有高尚而誠摯的特點,是個人文化素養、品德、品貌、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有理性的人才能“知書達禮”,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懂得遵守並維護社會公德,就是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文明知禮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才能成為一個明辨禮與非禮之界限的知禮的人,也才能為自己樹立一個君子形象。
第二,樹立講信譽的形象。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個人如果不夠誠實,不講信譽,往往在交際上成為兩麵派,在社會上成為圖利棄友的市儈小人,這樣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會長久。人與人之間辦事需要以誠相待,以信相交。真正的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誠實可靠。
孔子經常教育他的學生,要“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說,說話一定要算數,說到做到;辦事一定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曾子把老師的話牢記在心,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進行反省:“給人家辦事兒,我做到誠心盡力了嗎?對待朋友,我有沒有不誠實、不守信用的地方呢?老師的教誨我認真複習過了嗎?”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曾子一直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成了很會辦事的知名人士。
在對待別人時,千萬要講信用,信譽是你的一塊牌子,別人認為你是一個講信譽的人,從而會信賴、依靠你,你在辦事時才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4.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麵——學會微笑
我們提倡理性做事,就需學會用微笑來包裝自己,因為大量事實證明,微笑可以解決問題,微笑是辦事的開心鎖。
用你的微笑去歡迎每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和最會辦事的人。
微笑也是一種感性的美,它無處可買,無處可求,不能借,不能送,因為在你把它給予別人之前,它是對誰都無用的東西。但它卻創造了許多奇跡。它豐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變得貧瘠。它產生於一刹那間,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
它創造了千萬家庭的快樂,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溫床,失望者的信心,悲哀者的陽光。所以,假如你想讓自己受到別人的歡迎,請給人以真心的微笑。
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證明微笑的魅力。
他給兩個人分別戴上一模一樣的麵具,上麵沒有任何表情,然後,他問觀眾最喜歡哪一個人,答案幾乎一樣:兩個都不喜歡,因為那兩個麵具都沒有表情,他們無從選擇。
然後,他讓兩個人把麵具取下,他要其中一個人把手放在胸前,愁眉不展,另一個人則麵帶微笑。
他再問每一位觀眾:“現在,你們對哪一個人最有興趣?”答案也是一樣:他們選擇了那個麵帶微笑的人。
佛蘭克林·貝特格是全美國最著名的推銷保險人士之一。他說他許多年前就發現了麵帶微笑的人永遠受歡迎。所以,他在進入別人的屋子之前,總是停留片刻,想想他高興的事情,於是,他臉上便展現出開朗的、由衷而熱情的微笑;當微笑即將從臉上消失的刹那間,他推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