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取舍之道是對中國傳統智慧的高度概括,在一取一舍的抉擇當中,體現的是一種胸懷,一種心態,一種智慧。

提起做人與做事,許多人會說,我時時在做人,天天在做事,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嘛。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看到有的人在社會上關係難搞、事情難做、步步維艱,而另有一些人則是人脈廣博、諸事順暢。究其原因,正是二者在做人做事的方圓藝術方麵功力深與淺的區別罷了。

做人做事貴在能取會舍。縱觀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發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就是講究做人做事的取舍之道。

具體而言,做人做事的取舍之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做人做事過程中處理好目標與方式的關係。

做人做事要有目標,有了目標,行動的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一個人要想不斷提升自己做人做事的境界,就要盡量給自己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高標定位,體現了做人做事“取”的一麵。同時,為了實現目標,起步時則要盡量從低點開始,這體現了做人做事“舍”的一麵。隻有高標與低點相結合,才算體悟了做人做事取舍之道的真諦。

其二,既要展示自己又不要強加於人

外露是感性的一麵鏡子。外露做人要求我們要善於把握住機遇,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展現自我風采。內斂是理性的化妝,給人以自然美的印象。隻有這樣的美才會深入人心。內斂做事,要求我們在辦事時別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不要指望別人感激你。具有外露的性格特點和內斂的行事風格的人就像對著鏡子進行“理性的化妝”一樣,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展現出“迷人的風采”。

其三,寬嚴之間體現做人做事的高境界

寬容做人,至少你不會在烏雲密布、看不見陽光的日子生活,相反,你會發覺春光明媚,世界無限大、無限美好。嚴謹做事,至少你不會等到冰雪融化時,才想起水的可貴,相反,你會發覺下雨天其實真的很美,一切事物都在其灌溉後,變得更加鮮豔豐滿。

其四,懂得做人做事過程中實與虛的辯證法。

在大多數人為了生存的需要努力遮掩自己的時候,“真實”反倒會成為做人的一道亮麗風景。做人真實的人可能會吃一時之虧,但終究會成為做人的贏家。但是做人真實並不意味著做什麼事情都讓自己以“原生態”的麵貌出現,該包裝自己的時候也要會包裝,盡管這是為求做事順利不得已而為之。

其五,整合獨與合的矛盾,體現做人做事方圓藝術的精髓獨立是成熟做人的起始點。人們激發與挖掘自身潛能,吸收萬物精華後,形成獨一無二的人格,擁有自己的信仰,形成自己的思想體係,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協作是理性之精髓,現代社會中缺少了協作精神將使自己寸步難行。協作做事,首先要學會獨立地完成任務,才能進一步與人分工協作。

其六,兩者的結合會使做人做事的成就倍增

膽大的人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獲得成功的機遇往往比平常人多得多。細心是理性之標牌。隻有時刻提醒自己,才會加倍小心,才會少走彎路,到達“目的地”。大膽和心細親如兩個相愛的人,關係如膠似膝,隻有兼顧兩者,才會在生存的競技場上迸發出威力無比的力量來。

其七,認清周圍的人表象背後真實的一麵。

人始終都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人們喜怒哀樂、悲歡嬉笑,遠非自身所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所以,人的歡笑並不一定代表高興,流淚並不一定代表傷心,鞠躬並不一定代表感謝,拍手並不一定代表讚賞……但這些至少傳達了一些信息,隻要你認真分析,總會學到一些識人的本領。而這種本領是你做人做事的必備武器。

總之,取舍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風度;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謀略。懂得以取舍之道去做人做事,就能獲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