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第一章 告家長白皮書(1)(1 / 2)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是普天下父母的心願;考試順意,金榜題名,這是大多數孩子12年的盼頭。高考,就那幾天,就那幾道關,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高考不僅是在考學生,也是在考家長。

作為一名家長,你對孩子在考前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況了解嗎?你在幫助孩子準備高考的過程中是如何做的呢?你在幫助孩子時語言和行為是否對孩子有影響呢?你在幫助孩子備考的時候自己是否有困惑呢?這麼多的問號橫亙在你的心裏,或許,你所麵對的困惑還不止這些。在本章,你可以知道麵臨高考的孩子壓力主要來自何處;你可以知道孩子麵對高考所感到的困惑;你可以知道麵臨高考的孩子的身心狀況;你還可以知道你的孩子麵對高考屬於什麼類型的心理表現。當你了解了這些,你可以對照自己以前的助考方式,看看自己的方式是否存在誤區,應該如何科學助考。在本章,我們還將告訴你,該如何有的放矢地科學助考。實際上,本章是這本書的總括,對高考前、高考時、高考後家長所遇到的困惑進行了分析,並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注意點。本章將為家長助考點燃心燈,授道解惑,必將成為家長助考時的法寶。

您知道嗎

某權威教育研究機構的調查研究——“高三學生考前心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竟然有72%的學生認為高考的壓力來自家庭和家長!

調查數據還顯示:有73%的學生認為現在的學習壓力適中;4%的學生認為壓力過大,影響學習;23%的學生認為壓力過小,沒有動力。但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家庭和家長的期望,在“目前你的壓力主要來源於:老師、家庭、自己、社會的期望”中,72%的學生都選擇了“家庭的期望”;在“你認為影響你情緒的最大因素是:人際關係、學業成績、家庭困擾、學校管理製度”選項中,“家庭困擾”再次以53%的高比例當選。

問卷還有一道開放性問題“目前你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調查結果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學習時間分配問題,學習方法技巧問題,處理各科平衡發展;家長(家庭)過於關注自己的高考;建立和增強信心;充足的休息。

每一個家庭和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出優異的成績,給予適當關注無可厚非,但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顯然家長都“過敏”了,其關注程度已成為孩子的心理包袱。

對號入座

作為一名考生家長,下麵的這些“愛心”誤區,您身上存在嗎?

1.父母陪讀

一些家長為讓孩子全力應對高考,對考生飲食起居特別關注。有的家長幹脆請了長假,和孩子在外租房子住,用各種手段督促孩子複習,弄得孩子特別緊張。這種將孩子跟自己“綁”在一起的做法,無形中會給孩子增加壓力。

臨考前,許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緊,滿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可是這些主觀設想和願望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符,不僅沒有幫助孩子合理利用時間,反而會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複習效率降低,甚至高考時不能正常發揮。家長的關鍵任務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一廂情願瞎幫忙,往往會適得其反。

2.全權包辦

“什麼事都不要你做,你隻要好好複習就行了。”高考前夕,許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其實,考生適當地從事一些家務,也是調整心情、減緩壓力的一種方式,這樣更能幫助提高學習效率。

3.“一心一意”謀學習

“我家孩子不好好學習,經常偷偷地聽廣播,聽流行歌曲。”考前,一位家長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

其實,這種“不準打遊戲,不準聽音樂,不準看電視,要好好看書”的過分管教方式,不僅會增大孩子的壓力,使孩子無法勞逸結合,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無法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

4.將自己的壓力轉嫁給孩子

孩子考試,有的父母自己首先沉不住氣,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隻差幾天了,複習得怎麼樣”“你要注意提高效率”“你應當再勤奮一點”“這次考不好會影響你一輩子”。

其實,這實際上是不斷地用言語對孩子施壓,將壓力轉嫁給孩子。

5.過分保護

高考在即,有些家長把考生看成是家裏的重點保護對象,說話輕聲輕氣,走路小心翼翼,一會兒給孩子端上一碗熱奶,一會兒給孩子送上西瓜……

家長對考生的過分保護使考生產生心理壓力,失去平常心態,影響複習質量。一位考生說:“父母的過分關懷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心裏感覺很恐懼,萬一我考不好怎麼辦?我真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