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對手不是敵人,而是自己。”把這句話用在股市則更加貼切,你必須首先戰勝自己,才能獲得戰勝股市的力量。而身處股市,最忌諱的就是心存恐懼,貪婪等,因為隻要沾染他們一點,就足以傾家蕩產。所以,要想玩轉股市,就要向巴菲特學習如何戰勝自己!
努力克服戰勝自身的人性弱點
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就像一個戲劇舞台,它能夠將每一個進入股票市場人的千姿百態刻畫得入木三分。而對於人性的種種弱點,它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就像一個放大鏡,把人性的貪婪放大幾十倍。被欲望驅使的人們整天在股票市場上拚死掙紮,他們時悲時喜,宛如一個個被操控的玩偶。一分鍾前的忐忑,一刻鍾後的猶豫,一天前的恐懼,一周後的狂喜,已經被折騰得體無完膚的他們,又要去迎接一個月後的倉皇失措。可想而知,這樣反複無常的心態怎麼會給他們機會去體會勝利的滋味呢?
縱觀巴菲特的所有投資經曆,他就像是一個樂師在盡情地演奏著他的曲子,百折千回的曲子讓人們真切地感覺到巴菲特在投資過程中時而急流勇退,時而迎風破浪。他的急流勇退是在告訴投資者在股價猛漲不跌時,要時刻保持謹慎和冷靜;而在股價隻跌不升時,要做到沉著清醒。隻有這樣投資者才能在股價跌宕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巴菲特是“簡單和精明的投資者”的典範,理性投資是他的航標,憑著理性和簡單的常識進行投資是他行事的一貫準則。作為全球最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實際上卻是“簡單”的追捧者。人們常常將他的“簡單”理解為神聖。
巴菲特最喜歡說的一句格言是:“樂觀主義才是理性投資的大敵。”的確,股市投資歸根結底是人在操縱,不同人的性格、愛好、習慣,都會影響著他的投資行為。有人喜歡冒險,有人卻處處謹慎;有人做決定時遲疑不決,有人卻能當機立斷。對此巴菲特的理解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根本因素,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對市場估計太過於樂觀。心存謹慎去冒險,風險反而小,期待太高而謹慎,失誤反而多。
1997年,投資一向穩妥、總是算計好了才行動的巴菲特,卻不同於以往地參與了三起很多人認為是“瘋狂”的投資行動。
第一筆投資是1400萬桶的原油期貨合約。巴菲特冒險建倉的理由,是認為當時的石油期貨價位被低估。
第二筆投資是白銀。巴菲特當年一次性買進總共1.112億盎司的白銀。當時很多投資者極為關注的通貨膨脹,卻未在巴菲特考慮的範圍之內。按照當時市值計算,巴菲特在1997年為美國政府貢獻了9740萬美元的稅前利益。這一點很讓人不解。
第三筆是投入46億美元投資美國的零息債券。由於這些債券不付利息,而是以折價發行的方式回饋給債券所有人,所以這類債券價格會因市場利率大幅波動,隻有在利率大跌時,投資人才可能賺到錢。所以幾乎沒有多少人看好這項投資會有多大價值。
結果證明一切,在這一年大冒險的巴菲特著實大賺了一筆,僅在零息債券投資一項中,就獲取了高達5.98億美元的暴利,令人稱羨不已。當被問及這次“瘋狂”卻大賺的原因時,眼光獨到的巴菲特隻是謙虛地說,“我隻不過是克服了常人都有的人性弱點而已。”
人的弱點有很多,貪婪、恐懼、猶豫、僥幸心理、過於自信等是投資者較為普遍的人性弱點,每一次失誤幾乎都是因為投資者自己的弱點造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性弱點的多少決定了盈虧的多少。那些投資業績穩健和突出的投資者往往並非具有多麼高超的能力和非凡的智商,而是能很好地克服自己的弱點,務實投資。
股市曆史經常會以改頭換麵的方式重演,因此許多股民不能正確地予以識別,一次又一次地與股市大機會失之交臂,或一次又一次地慘遭股市戲弄。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點來設計的,人性弱點是很難改變的,所以股市曆史會重演。隻有善於學習研究,並努力克服戰勝自身的人性弱點,才有希望在股市上脫穎而出。
人性的弱點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克服人性弱點是一個漫長而反複的過程,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隻有克服人性的弱點,磨煉自己,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使自己的判斷與市場運行相合拍。要培養冷靜沉著的思考習慣,提高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技術操作水平,嚴格執行紀律,才能在股市中長久生存。
隻有當投資者的性格變得沉穩、冷靜、專注時,他就具有了成功者的境地。無論股市行情怎麼波動,都不會因為心態不好,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交易的輸贏,根本的原因在於人性本身,步入贏家行列的途徑就是克服人性的弱點,提高自身的認知過程。
平常心是戰勝心浮氣躁的法寶
平常心是戰勝心浮氣躁以及其他一切的法寶,沒有平常心去體悟生活中的一切,即便再成功、再偉大,但最後都有可能因為自己的貪婪而失敗。
1998年巴菲特在福羅裏達大學商學院演講時說:“我們是從來不去借錢的,即使有保險作為擔保。即使在隻有1美元的時候,我也不去借錢。借錢能夠帶來什麼不同嗎?我隻需要憑借我自己的力量,也能夠其樂無窮。l萬美元、100萬美元、1000萬美元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樣的。當然,當我遇到類似緊急醫療事件的情況下會有些差別。”說這話的時候,也許巴菲特正在羨慕著台下的那群大學生的青春。
巴菲特對錢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投資風格和結果。巴菲特這種平和的想法,正是成就了他的成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雷曼兄弟的高管不是那麼瘋狂地賭博,他們原本也是可以在華爾街上風光無限,但是結果他們卻成為了那麼不體麵的乞丐。
有人說,一個人做事情要想成功,一定要果斷;有人說,一個人做事情要想成功,缺少耐性是不行的;又有人說,要想成大功立大業,沒有機會是不行的。雖然這些話用在平時的生活中非常啟發人,但如果把這些觀點移用到股市裏,卻不一定正確。固然炒股賺錢與否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不是這些因素,而是一個人的心態。
能不能在股市中賺到錢改善自己的生活,是每一位散戶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但往往抱有此想法的人因為心浮氣躁,最後成為離夢想最遙遠的人,相反,有著一顆平常心的投資者則“無心插柳,柳成陰”。
我們知道,股票市場是由無數投資人的買賣意誌和行為決定而形成合力的結果,整個股票市場的上升或下跌,其最主要動力是來自於投資人的心理影響。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股市的變化就是人心的變化,認識股市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一位投資者要想把握住股市,首先要把握住自己。
很多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一旦出現套牢或賠錢之後,情緒就開始低落,有的甚至到了崩潰的地步。這種現象在股市中屢見不鮮。心理學家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是感情的動物,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眼見就這樣賠進股市裏,誰會舒服?所以巴菲特總是建議那些即將步入股市的人,如果不能做到眼看自己的股票下跌50%而心不慌,那就不要進入股市。
巴菲特之所以能以100美元起家成為世界首富,我們認為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這種心態,讓巴菲特看到了互聯網狂潮背後的泡沫,看到了狂熱市場後麵跟隨的危險,從而使他作出一些理性的決策,避免了無謂的損失。
許多股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麵對同樣的基本麵信息,會見好見壞;麵對同一張技術圖表,會見仁見智;麵對同一條政策消息,會見多見空。巴菲特認為,任何一種投資理論或操作策略,都必須靠人的心智來駕馭。由此,他指出任何一種投資理論或操作方法,最後都要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研判與決策。
股市原本就是考驗人心態的戰場。那些股票經紀人之所以每天都要放出一些小道消息,就是摸準了一般小戶缺乏平和的心態,隻要用“慣壓”與“洗盆”伎倆,他們就會自動將手中能生金蛋的雞,賤價出售。
很多投資新手,在買進股票前,從來不考慮股市是否已處於高風險,也不問股價是否偏高,總希望在空頭市場買進股票,在多頭市場賣出。股價天天漲高才痛快,一旦股價原地踏步,甚至未漲反跌,他們就擔驚受怕,寢食難安。於是,他們的信心就大大受挫,急著賣出,轉而追搶那些天天見漲的股票。然而事實總是這樣,剛剛把手上不爭氣的牛皮股脫手,換上行情板上活蹦亂跳、漲勢嚇人的熱門股後,那些脫手的牛皮股就開始威風八麵,股價大幅上升,而剛買入的熱門股則急劇下跌,屆時,想購回當初的牛皮股已經為時已晚。
在股市中,有很多大戶經常對某種股票進行炒作,他們為了吃進更多的股票,嚇走一些想輕鬆搭轎的小戶,最慣用的伎倆就是集中力量,在股價漲跌的節骨眼上賣出部分股票,使股價下跌,讓那些分析能力差的小戶流血殺出,之後那些大戶再以低價承接,然後重新拉抬。就這樣來回使用這些伎倆,低進高出,賺得腰包鼓鼓。所以,當你憑直覺買進某隻績優股後,股價開始下跌,除非整個大勢真正轉壞,否則,萬不可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而輕易賣出手中股票。隻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心浮氣躁,那麼就有機會從中解套。
不要讓恐懼阻擋你的前進
中國有句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要知道,人生本就處處存在著風險,風險越大,利潤就越大。很多時候,成功都是與風險同時存在的。如果你不敢冒險,就會錯過很多人生重大轉折的機遇,更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所以,不要讓恐懼阻擋你的前進,那些希望一生都不會有風險出現的人隻會讓自己的人生平淡無奇,毫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