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太子爺(1 / 3)

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經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童年!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會仗著父母的寵愛,為非作歹,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哪怕明知道前麵是個馬蜂窩,也會毫不猶豫一棍子給捅進去,而後,挨了罵,糟了揍,眼淚一幹,該犯的錯,他照犯不誤。

第二個階段,年少!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漸漸的產生逆反心裏,打不得,罵不得,油鹽不進。管教的太嚴,他能六親不認,管教的不嚴,他能學孫猴子捅破天,最後實在扛不住了,就留著等父母給他擦屁股。

可孩子終歸是孩子,不是花錢買來的阿貓阿狗,也不是錢貨兩清的商業用品,鞭子抽在孩子的身上,痛的是父母,孩子一旦走上彎路,操心的也還是父母。

李端陽,就是這樣的一個調皮的孩子。

他出生在台中知名的陣頭世家,整個家族的人,都敬畏著神明,就像別人敬畏他們的家族一樣。

說到陣頭,不得不說,它是閩南民俗技藝的一種,在整個台灣地區,更是廟會喜慶不可或缺的民族曲藝之一。

其實說白了,就跟大陸過年時龍燈節差不多,一行幾十個人,敲著鑼打著鼓,披著特定的道具,歡天喜地的演義,圖的就是個喜慶與吉利。

唯一不同的是,大陸的龍燈,是以走馬燈的形勢,披著特製的龍皮,竄梭在大街小巷當中,而台灣的陣頭,卻是以廟會的形勢,固定在某個特定的場所,或者地點進行演繹。

而演繹的主角,便是台灣地區人們的信仰——太子爺。

太子爺,即哪吒三太子,相傳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子,具有鎮妖辟邪,招財進寶的能力。

可童年的李端陽就不這麼認為了,在他的眼裏,這人人敬畏的太子爺,不過就是個洋娃娃,跟個玩具差不多,隻是型號,要比普通的玩具大很多,因此,童年時期的李端陽,跟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都是自私的,吃東西要挑最大的,玩玩具自然也不例外,似乎在小孩子心裏,大的東西,總有獨特的吸引力。

因此,他哪管這是大人眼裏高高在上的神明,哪管這是世人敬畏的太子爺,隻要他一時興起,就能不知天高地厚的在太子爺身上戳出幾個大骷髏。

大人們的想法,自然與孩子不同,眼見著自家的熊孩子趁著家人不注意,居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褻瀆神明。保不齊抓出來就是一頓痛揍,直揍的這娃哇哇大叫,眼淚鼻涕相合流。

可越是這樣,童年時期的李端陽心裏就越好奇,心想著憑啥大人能玩的東西,就不給我玩呢,一定是大人們小心眼,於是,盡管家人防賊一樣的防著他,可這孫子好奇害死貓,哪怕是半夜三更,也能鑽出被窩,偷偷摸摸的爽上一把。

這一爽,就是六年。

當然,這也象征著他整整的被揍了六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進入少年時期的李端陽,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死性不改的小畜生,對於這個曾經愛不釋手的“玩具”,也徹底的失去了往日的興趣。

不過,這並不代表李端陽與那位高高在上的太子爺再無交集。

至少,他有恨!

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李端陽的思維也趨近成熟,一想到年小的時候,他就對太子爺充滿了恨意。

畢竟,沒有太子爺,就不會有他慘淡的童年!

有了恨,便不再存有敬畏,相反,對於家族一如既往的敬畏太子爺,李端陽十分的不滿,反而覺得,這在家人眼中的神明,既沒給過他家裏一粒米,也沒給過他一文錢,倒像是個累贅,專吃他家的供奉,這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日子一久,梁子也就結下了。

因此,不管別人怎麼敬畏太子爺,至少在李端陽的眼裏,看到的永遠隻有不屑。

可讓李端陽萬萬想不到的是,父親居然在這個時候,準備將陣頭世家的重任交給他,說白了,也就是讓他做接班人。

這對於李端陽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天大的玩笑,就像他絕對不會愛上一個他恨的人一樣,打死也不會接替他父親,去信奉這個他憎惡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