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永嘉篇(1)(1 / 3)

永嘉,宋代名士,姓氏不詳。著有《八麵鋒》流傳於世。

為大者不屑於其細

為大者不屑於其細,而事之非甚迫者,君子不枉己以從之也。今夫千金之家雖其甚欲,必不屑為販負之所為;詩禮之儒,雖其甚窶,終不敢鬻先世之圖籍。何者?所傷者大也。是以計天下者,當不顧區區之小利,而深防乎廉隅之際,可也。

[譯文]做大事者不屑於在細小問題上花費精力,而事情不到緊迫的時候,君子不會屈己以順從別人。現今的富貴之家,即使利欲之心極重,也不會去做小商販之所為。懂得詩禮的儒生,即使陷入困境,也不會出賣先世傳下來的圖書典籍。為什麼呢?因為損失的是大處。所以謀劃天下大事的人,應當不去考慮區區小利,但謹言慎行是應該的。

有所愧則不忍欺有所畏則不敢欺使人有所畏不若使人有所愧。蓋有所愧則不忍欺,而有所畏則不敢欺。人之情迫於畏而不敢欺者,不得已也。得已則複自若也。且法令以格其前,刑罰以督其後。此人君之所可畏也。然法令有時而窮,刑罰有時而不及。天下於其所窮所不及之處,要當保其無窮耶。故夫人君所恃以革天下者,惟日愧其心可也。閭巷少年終日袒裼而奮呼,過衣冠揖遜之君子,則未有不逡巡而卻退;獵夫之勇,彎弧挾矢以馳騁於山林,過浮屠老子之宮,則斂衽肅容而委蛇於其側。孰謂獨無愧之之術乎?

[譯文]使人有所畏不如使人有所愧。能使人有所愧,別人則不忍心欺辱你;使人有所畏,別人就不敢欺辱你。人之情迫於畏懼而不敢欺辱別人,是出於不得已。如果有辦法對付你,他就會我行我素。先以法令製約人們,然後再以刑罰進行監督,這是君主使人畏懼的原因。然而法令有不完備的時候,刑罰有鞭長莫及的時候;而國家在法令不完備、刑罰不盡人意的時候,還要保證其長期延續,因此,君主變革社會風氣所依賴的,隻是百姓的羞恥之心了。市井少年整日在街上放浪形骸,但當衣冠整潔、氣宇不俗的君子走過他們麵前時,他們沒有不注目又讓開道路的;獵手勇悍,拉弓持箭,馳騁在山林之中,但當他路過佛主、老子寺觀時,便會斂襖肅容地輕步而行於旁側。誰說唯獨沒有使人感到羞恥的方法呢?

獎恬退,崇廉恥今天下之所甚病者,在於士大夫之奔競而官吏之貪墨也。奔競不必抑,要先於獎恬退;貪墨不必懲,要先於崇廉恥。夫仁義之性著在人心,末流之弊生於人欲。彼方冒昧乎利達之塗,顛冥乎富貴之境,惟恬退之是獎廉恥之是崇。豈必日抑之懲之而後可革乎?入遜畔遜路之境,而虞芮之爭以息。聞餓於首陽之風,而頑夫之貪以廉。名義之足以愧人心也。

製,要先獎勵淡泊名利、安於退讓的人;也不要隻著眼於對貪贓受賄的官吏施行懲罰,要先崇尚廉潔知恥之風。仁義之性附著在人的心裏,不良習俗產生於人的欲望。當一些人不顧一切地踏入追逐名利之途鬼迷心竅地墮入貪圖富貴之境時,獎勵淡泊名利、安於退讓的人,並崇尚廉潔知恥的風氣勢在必行。難道一定要天天去抑製什麼和懲罰什麼然後才可以變革社會風氣嗎?虞芮二國國君進入耕者讓田、行者讓路之境後,虞芮之爭很快停止。聽到伯夷、叔齊不為利益所動寧肯餓死在首陽山的事跡,再頑固的人也會想到應當清正廉潔。高風亮節足以使人產生羞恥之心。人君之治天下使人愛之畏之人君之治天下使人愛之畏之,而其術不窮。要必有不測之恩威行乎其間可也。夫為人主而使人可名以恩可指以威。愛之或不威,畏之或不愛,則其術窮;其術窮,則治亦窮。雨露以為恩,雷霆以為威。使夫雷霆者日轟轟焉,以求夫潛伏藏匿者而擊之,則人不知畏矣。使夫雨露者日壤壤焉,以求夫生殖繁息者而澤之,則人不之德矣。惟其術之不測,此天下所以鼓舞安於造化而不自知也。為人主者其威雷霆其恩雨露,皆出於不測之間,則人之視之者,若可愛又若可畏,其道神矣。其道神,則其治更出於無窮。是故不必多殺之為嚴,殺一人亦嚴也;不必鬥授疋賜之為惠,而政令辭色皆惠也。[譯文]君王治理天下,使人們既愛戴又畏懼他,而他的治國之術沒有窮盡的時候。隻有人們難以預料的恩惠和威懾相互交替地貫串於其間,方可做到這一點。

作為君主,統治人民可以用恩惠,也可以以威懾。人們愛戴他可他卻沒有威望,人們懼怕他可他卻得不到人們的愛戴,這樣的君主,治家之術欠缺;治國之術欠缺,國家就很難達到大治。雨露滋潤萬物是一種恩典,雷霆震蕩天地是一種威懾。假使雷霆天天轟響不止,以求擊中潛伏藏匿者,人們就不知畏懼了;假使那雨露天天下個沒完,以求對需要繁衍生息者加以滋潤,人們就不會感激了。隻有大自然的法則變幻不測,天下萬物才能有所順應,並隨之變化在不知不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