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0.雪域高原的聖地——拉薩(1 / 3)

【必去理由】

自藏王鬆讚幹布在拉薩定都起,拉薩就成了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也是藏傳佛教信徒們心中的聖地。

走進神秘的拉薩,徜徉在海拔3700米的拉薩街頭,深深地呼吸著稀薄幹淨的空氣,望著深藍色的天空,仿佛已經走進了心靈的淨土……

先睹為快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首府,藏語意為“聖地”,是一座具有1300年曆史的古城。拉薩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其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征。

拉薩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北岸,海拔3657米。其地處川藏、青藏、中尼公路結合點,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樞紐。拉薩全市人口40萬,有藏、漢、回等30多個民族。這裏屬於高原幹旱氣候區,特點是氣溫偏低,降水較少,空氣稀薄,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之稱。

拉薩的曆史悠久,秦朝時屬古漢、唐朝為吐蕃之地。早在公元7世紀,唐朝貞觀七年(公元633年),鬆讚幹布完成了統一西藏的大業,建立了吐蕃王朝,同時建都拉薩。又在拉薩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達拉宮。千餘年來,這裏成為了西藏政教活動的中心。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鬆讚幹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的到來,為西藏的文化及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同時,西藏的文化也漸漸地流傳到了中原。

建國後,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城風景優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廊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隻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

在八廓街,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這裏碰撞、凝聚和交融。

景點導覽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公元7世紀吐蕃鬆讚幹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乃建此宮而居。以後兩次毀於災害兵火。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擴建,曆時半個世紀始具規模。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十分的精美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自名家之手。

紅宮居中,其中供奉佛像,鬆讚幹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也在之中。黃金珍寶、彩色壁畫裝點著這座宮殿,使它更加燦爛輝煌。

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

每逢節日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1990年8月後重修。1961年,布達拉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