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配置還是優化再生
知識經濟,使社會經濟化、經濟社會化,社會成為經濟有機體,生產力是社會有機體的整體功能。“經濟學聯係生產力研究生產關係、聯係上層建築研究經濟基礎”的提法,我想可能有點過時。經濟學就是研究社會作為經濟有機體的發展規律。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經濟學成為綜合學科,各門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都隻不過是經濟學的分支。對經濟學的全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範式。有比較才有鑒別。我們可以通過同傳統經濟學範式的比較,來揭示經濟學全新範式的內涵,明確經濟學全新範式的外延。
前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開采利用為前提。那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如何優化配置,研究生產關係或生產中的社會關係。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要求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內涵有效開發。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生產本身,研究資源如何優化再生;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社會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經濟學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視野在分配領域;生產隻是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隻是分配領域的延伸。經濟學作為資源優化再生的學說,視野在生產領域;分配隻是生產、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隻是生產領域的環節。優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的供求平衡,價格機製成了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製;優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的靈魂。以分配為中心,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脫節,企業成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物;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係統質。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的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與狼的關係,必然把商場看成是戰場;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雙贏經濟、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與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
這套綠色經濟叢書,由《再生型經濟》、《和諧經濟》、《幸福經濟》、《穩定型經濟》四本書組成。書中所包含的案例,都是當今世界範圍內經典企業的經典案例。所謂經典案例,就是今天的局部預示著明天的整體,今天的偶然預示著明天的必然,今天的萌芽預示著明天的大樹。以它們為平台進行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對接,就形成了以再生為基礎、以和諧為核心、以幸福為目標、以穩定為歸宿的全新的經濟學範式。
綠色經濟,既是經濟學範式,也是管理模式,還是經濟增長方式。全新的經濟學範式,可以轉化為全新的經濟管理模式;全新的經濟管理模式,還可以轉化為全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範式向模式的轉化,模式向方式的轉化,本身就是這一全新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與組成。但願這套叢書能為這一轉化起到示範、催化作用。
作者
20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