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家室的人中,從來沒有借(出和進)過錢的人應該是非常難找的。平常人家,誰都有一時拮據的時候,在你來我往的借貸中,解決了一方的實際困難,又增進了借貸雙方的情誼。

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當家主婦。誰沒有落難之時,你不在別人落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等哪一天你落難了誰能伸手幫你?

但借錢借出“禍”的事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其大致流程無非是這樣,張三好心借給李四的錢,李四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歸還。時間一長,張三便開始催要,多次催要不得,免不了言語有些鋒芒,最後導致雙方感情失和。或者李四幹脆因為欠賬而努力地躲著張三,導致兩人關係疏遠。這種結果,對於借出錢的一方來說,可謂“人財兩失”。

對於人們私下的經濟互幫,我們曆來有一句俗話,叫“救急不救窮”,或者叫“幫急不幫窮”。“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很好理解,但實際甄別起來也有一點難度。因為借錢的來者往往會強調自己是多麼“急需”這筆借款。這時候,你應該了解清楚對方為什麼要借錢?是否有償還能力?對方信譽如何?

此外,在實際情況中,“急”和“窮”有時是糾纏在一起的。一個窮朋友窮得連生活費都沒有著落了,你說到底是“急”還是“窮”?這種情況下,完全因為對方“窮”而不借似乎也不盡情理,建議適當借少量錢幫對方暫度難關。如果對方不歸還這筆借款,你的損失也不大,並且在下次他再找你借錢時,你也有了拒絕的理由。

我們提倡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因為給人方便、自己方便。但我們的“給”也不能建立在過分委屈自己的基礎上,畢竟,每個人的錢都來之不易,你要為一家人的生活負責。

要拒絕一個人的借錢請求,實在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弄不好,對方惱羞成怒,從此與你為敵。在下麵,我們將介紹幾種拒絕對方借錢的巧妙手法。

1,訴苦法

盡管對方的臉上沒有寫“借錢”兩個字,但你隻要稍微細心一點,就能從對方的語言與神色琢磨出個八成。“單刀直入”式的借錢人很少,一般來說,借錢的人會先向你訴苦,你如果揣摩出對方的意思而又不願借錢出去,不妨加入對方的“訴苦”,來一個“訴苦會”。他窮,你更窮。他沒錢交這個月的按揭,你上個月的按揭都沒交。如果你有辦法讓對方相信自己沒有閑錢借出,對方自然就會知難而退。隻是,你的訴苦不能過於虛假,明明有錢卻故意哭窮,會引起對方的惱怒甚至敵視。

2,攔箭牌法

對方借錢的要求不高,而你明顯能夠滿足對方。隻是因為對方的信譽或其他原因,你不願意“肉包子打狗”。這時,你可以說:“唉,手裏是有點餘錢,但在不久前借給了我弟弟,說好了馬上還來,但一直沒有還來。這不,老公這幾天因為這事兒和我鬧別扭呢。”你一下抬出兩個攔箭牌:弟弟和老公。弟弟借走了手裏的餘錢——沒有錢了;老公因為自己借錢出去而和自己鬧別扭。相信這兩個攔箭牌能幫你擋掉不少借錢的“箭”。

3,替代法

對方是想借錢,你若能幫他想到其他借錢的途徑,問題也就解決了。對於兩三千元的缺口,辦張信用卡怎麼樣?三五萬的借款,也許房產抵押去銀行貸款是可行的選擇。

總之,拒絕別人的借款,要盡量委婉。國人生性要麵子,掃了人的麵子,輕則心存芥蒂,重則反目成仇。

省錢,從購物消費開始

購物消費是家庭日常開支的大項目,因此在購物消費中省錢就成為了家庭日常理財的必修課。但很多人對購物消費省錢的技巧知之甚少,總在消費中吃虧,導致家庭開支總比別人的大。因此不妨來學幾招省錢技巧。

出發前:3大“法寶"教你捂緊錢袋

做全職太太的李穎,以前總是被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所吸引,樣樣都想買,到付款時才大吃一驚,付款金額遠遠超出原計劃。前年,李穎先生的生意不怎麼如意了,家庭進賬的錢一天比一天少。李穎被迫學會了擋住超市誘惑的“三大”法寶。

法寶之一:擬好采購計劃超市之前,先定好采購計劃擬好采購單,以“近期必用”為原則,把近期必要的商品名稱和數量一一記錄,嚴格照單購物。必要時堅持“走為上策”,采購完計劃內的商品後,扭頭就走,別再留戀。

法寶之二:定期采購事不登三寶殿。“不少人在空閑時老愛上街逛超市,結果不知不覺地買回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因此,有必要製定家庭采購製度,規定一個月光臨超市一至兩次,並要嚴格遵守製度。”

法寶之三:做個購物獨行俠上超市,攜夫帶子是大忌。一家子上超市,你一手我一手他一手,采購車能不滿嗎?

進店時:知曉商家定價策略,跨越3大心理陷阱

阿麗在商場工作多年,對商家定價的策略很了解。她說,目前,商家確定商品價格時,一般都會采用心理定價策略。這個定價策略是根據消費者心理作用的誤區來取得滿意的銷售價格,在具體應用中有聲望定價、尾數定價和招徠定價三種表現形式。

陷阱之一:聲望定價是商家利用消費者仰慕名牌或名店的聲望所產生的某種心理,故意把商品價格定成整數或高價,而商家往往把質量不易鑒別的商品采用該種定價策略。

陷阱之二:尾數定價又稱奇數定價,是商家利用消費者在數字認識上的某種心理製定尾數價格,如幾近10元的定為9,90元甚至9,95元等,使消費者產生商品價格低廉、商家定價認真以及售價接近成本等信任感。

陷阱之三:招徠定價是商家利用顧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將某種商品價格定得較低或特低,讓顧客產生該家商店商品價格低的錯覺,從而吸引顧客光臨。使用該種策略的商家希望顧客在購買低價商品時,也購買一些不便宜的商品。

實戰中:5招還價技巧讓你開心省錢

購物中,必然會碰著討價還價之事。掌握一定的“侃價”技巧,既是節約開支之所需,也是生活開心的一個重要因素。阿麗有一群一起逛街又擅長砍價的“購物狂”朋友,她們總結出了如下討價還價技巧。

技巧之一:移情別戀法見到滿意的商品,千萬別做出愛不釋手的樣子,而要裝著不滿意而“移情別戀”其他商品,並顯出對旁邊商品很感興趣的樣子。

技巧之二:挑肥揀瘦法看中了商品,不要顯得很滿意,而要東挑肥西揀瘦,吹毛求疵,盡量找出商品的多種不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毛病,也有助於你殺價。商品有了毛病,殺價就有了依據,賣主降價也心服口服。

技巧之三:價比多家法購物“貨比三家”往往還不夠,還要“價比多家”。現在是微利時代,錢難賺,能賺一點是一點,所以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就有大不相同的價格。在問價中對商品的價格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碰到商家問“你出個價”時,才能像“內行人”那樣準確地喊出一個恰當的價格。

技巧之四:雪上加霜法時下,反季節銷售或是時令商品積壓處理隨處可見。你甭管它“出血”、“跳樓”、“流淚”,不要心太軟,要來個“雪上加霜”,合理殺價一番。這樣就可保證買回的換季商品雖要閑上一年半載的,但絕對劃算。

技巧之五:佯裝窮相法上街購物,不妨卸下你的“珠光寶氣”,換上平民裝或是不妨穿上土氣過時的衣服“落後一回”,這樣賣主看你是個平民,考慮到你的承受能力,出價不會高,你殺價也容易。另一種裝窮法則無須喬裝打扮,隻須將錢分處放。必要時說明你隻有這點錢,賣者隻要能賣,就會讓價給你啦。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一句很時髦的口號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這個口號說的並不全麵。對於某些不懂科學理財的人來說,“你一理財,財離開你”。財當然還是要理的。什麼都在漲價(連方便麵都在漲),即使你的工資跟得上物價的上漲,你也應該為曾經付出心血得來的鈔票負責,不讓其日漸貶值。

當今社會,隨著金融產品的豐富多彩,可供選擇的個人理財工具也日益複雜多樣。年輕女性們對於金融產品相對來說都不太留心對比研究,因此不當的理財思路比比皆是。例如:將所有積蓄存放在銀行裏吃低息、有的退休人士用生活費投資股票等等。究其原因,在於大多數投資者缺乏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綜合理財規劃,以至於無法總體把握存款、證券、保險等多門類理財工具的特點及相互關係。

像一座大廈有它科學的建築順序一樣,理財工具的組合遵循如“金字塔”般的先後順序。各項理財工具的風險由上而下遞減,收益由下而上遞增。

一般而言,理財起步於一個由低風險理財工具構成的基礎層。它包括穩定的工作收入、合理的保險保障、適宜的住房條件和充足的現金儲備。在完成了基礎層的建設後,不同個人投資者才結合自身情況,投資於風險更高、收益也更大的理財品種。

對於年輕的小家庭來說,人生的曆程剛剛開始,在完備基礎層後,要敢於承擔風險,積極追求財富。這個時期,由於收入不高,保險要著重選擇保費低廉、保額較高的短期保障型品種。在投資方麵,可嚐試“理財金字塔”中的全部品種,以較大風險追求較大利潤。但應切忌分散投資、分散風險,且投資隻能以閑置資金進行,這樣即使投資失敗,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正確的教育投資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也需要重點關注。

合理的預算必不可少

人們常為自己不能得到滿足的欲望所困擾。總以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獲得一切,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到達的路程也有限。而欲望是無窮盡的,能滿足的卻十分少。

我們中很多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浪費的生活習慣,事實上其中的許多支出是不必要的。我們可以盡力地把支出減少。要把這句話當作格言:花一塊錢,就要發揮它百分之一百的功效。

把一切必須的開支做個預算,合理的預算能幫你保住已經賺得的金錢。

編製預算應視為個人日常生活計劃的一環,比如年內大型休閑旅遊計劃或一周內購物金額,花費多少都與你的生活計劃和質量有關。

預算的編製也應注重實際可行性和彈性。比方說,如果每天三餐中固定一餐必須在外頭吃,買一盒七八元的盒飯或上一趟小館子,或吃一頓西式快餐,就有很大差別。但是也不宜把預算定得死死的,萬一同事、朋友起哄要你請客,或者是碰到好朋友生日,你臨時想起,超支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預算應有某種程度的彈性。

其次,預算的編製也要注意意外的開銷。例如醫藥費,或好朋友臨時資金。雖然金額大小難定,但應在能力範圍內列入意外開銷,以免到了月底捉襟見肘。

除了個人的預算之外,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整個家庭的預算也應有所計劃。通常整個家庭的預算以年、月為單位編製比較合適,不必太細碎繁瑣。

預算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地被執行,畢竟預算不是用來綁死你錢包的工具;但是預算訂了,並不表示已經達到節流,如果你每個月花費超過或低於預算的20%一30%,就應該仔細評估一下你的預算是否編製得太寬鬆或太緊湊,逐步修正。

當然,修正預算不能成為你恣意消費的借口,否則就達不到預算的節流功能了。

精明的投資策略

許多人一想到把日常剩餘的錢拿去做投資,就不知如何是好。其實,賺錢說簡單也很簡單,並不比別的事複雜。隻要在決定投資事宜之前,先弄清楚相關的事實與選擇,谘詢經驗豐富的會計師或財務專家,或與其他有投資經驗的人討論自己的財務規劃,然後再做決定,一定會有比較理想的回報。此外,閱讀書報上的財務資訊對投資也有很大幫助。

投資策略的選擇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麵的影響:

1,自己的經濟實力

俗話說:“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家庭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

如日常結餘較少的低收入家庭,宜采取儲蓄或購買保險的方式進行投資;日常結餘較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采取以定期存款和債券為主,適當投資股票和期貨為輔的投資組合方式;某些高收入家庭,可適當涉人投資收藏等領域。

2,豐富自己的投資知識

投資是一門學問,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尤其是當今投資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隻有真正的行家裏手才能出奇製勝。投資若想盈多虧少,投資者必須在專業知識上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積累投資“資本”。同時,職業特征對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也有一定的決定作用。有的投資項目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這對某些從事日常工作繁忙的職業人員來說就不適合,因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工作。

所以,投資還要考慮自身的知識麵和職業特征,不要盲目隨大流、趕時髦。

3,投資環境及投資意圖的影響

不同金融資產對客觀環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股票、期貨增值雖然比存款高,但對地理通訊條件的要求相對也較高。再如國家債券,由於一些地方還沒有形成流通轉讓市場,期貨轉讓就很難取得較高的收益率。所以,客觀環境和條件對投資方式的影響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