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封信(1 / 3)

——運動是物質本質固有的,對一位尊貴的朋友評論《駁斯賓諾莎》的回答

梅米烏斯啊,

你現在應該知道,

物質原子被賦予了怎樣的能動性。

———盧克萊修《物性論》第2卷

1.請您原諒,先生,我不知道《駁斯賓諾莎》蒙您讚許是出於您的惠愛還是根據您的評判。您把您對那封信第一部分的真實意見寫給了我們可敬的朋友,但是使我感到愉快的卻是您對那封信後麵部分所做的一些反駁,我在那裏公開宣明了自己的意見,認為物質必然是廣延的,亦必然是能動的。對這一點您很難表示同意,無論我還是那位可敬的朋友都不會因此而責備您,除非在我們和您具有相同的想法時也來輕率地責備我們自己。我們的意見如果缺乏充分的理由就理應被看作無用的東西,我們不承認在哲學上有什麼獨占的權利,有什麼因襲慣有的特權,盡管在國法和習俗上我們是承認這種特權的。權威隻能判斷事實問題,而不能確定自然真理。應當感謝您在我介紹或提示我的論證之前就大膽而直率地提出了您的看法和反駁。您這樣做表明您認為我的論斷是站不住腳的,甚至是如此輕率和荒謬的,以至任何人至少都很容易以為那可能是為這種悖理反常的怪論而提出的論證。這不過是您臆想的一個自然的虛構,人們對於與普通信念相抵觸的觀點極易抱有這種想法,尤其是這種普通信念如果已有長久的曆史而且已被普遍接受了的話。在您要我所做的答複中,我將隨著您的來信的線索去談,並在說清楚問題的限度內盡量談得簡短一點。

2.您強調說,如果應當把能動性納入物質的定義,那麼它也就應當表示物質的本質。您這樣說是很正確地理解了我的意思。的確,任何事物的一切屬性都應當能從它的定義推出或認識,否則定義就不是清楚確切的,而是含混不完善的。在我看來,迄今用廣延來定義物質,那是隻給物質下了一半的定義,甚且是隻下了三分之一的定義,物質的許多樣態是絕不可能僅僅從廣延就推得出來的。為什麼任何運動的結果都不被看作物質本質所固有而被視為偶然得來、異乎物質的東西,原因就是在物質的定義中不把運動包含在內。然而,如果把物質既定義為廣延的(您可以隨著無與倫比的洛克先生加上凝固性)又定義為能動的,那麼一切運動的結果就會像廣延的結果一樣自然而來,而無須用任何別的原因去解釋了。認為運動是外加於物質的這種觀點如被看作一種謬誤,您就會承認建立在這個假設上的那些普通定義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它能夠牢牢地盤踞在人們心中,因而使人們從一開始就習慣於把運動從物質中剝奪以去,而從不對這個假設發生懷疑,卻反而把它當作一個自明的原理,您知道,那些企圖借著提倡謬論邪說以沽名釣譽或支持既有的荒唐信念以維持其權威之徒,造出了一條永世不移的法規:原理是不容置疑的,於是不論什麼格言套語隻要對他們大有用處就一概奉為原理。但是如果運動是物質本質固有的,那麼它就必然也是物質定義本質固有的。

3.我接受您提出的另一個批評,即給物質下這樣一個定義之前應當對物質必然具有的能動性做出明確的證明,這正是此信在後麵要做的。我要盡力根據推理來介紹這個定義,指出自然界的全部物質、物質的每個部分從來都是在運動著的,也不可能不是在運動著的;碩大堅實的岩石中心的物質分子,鐵棒金塊內部的物質分子,正如水火空氣中的物質分子一樣,是在經常不斷地活動著的,雖然不是按照相同的規定和相等的程度進行活動的,正如水火空氣的分子互相比較,其活動也各有不同一樣,因為這種能動性對所有這些物質,對宇宙間所有其他種類的物質都同樣是自然而內在的東西,盡管它們各自的運動極其殊異多樣,而這種殊異多樣則是由於它們各自互相作用的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我們既已明白證明了物質本質固有的這種運動,那麼,給物質下一個新的定義,就完全是時候了。

4.您曾認為,似乎難以設想,我會永遠堅持主張物質如無其自身的能動性或者不受此能動性的影響是不可思議的。但我還是堅決認為,物質沒有運動正如沒有廣延一樣是不可想象的,運動與廣延一樣都是同物質不可分離的。您的思想能力比我要精密得多,我希望您對此問題略做考究,然後告訴我您對所謂沒有能動性的物質構成了一個什麼觀念。這樣的物質必然是一種沒有任何形狀和顏色,既不是重的也不是輕的,既不是粗糙的也不是平滑的,既不是甜的也不是酸的,既不是熱的也不是冷的,總而言之是沒有任何可感的性質,沒有任何部分、任何比例、任何關係的東西。因為所有這些以及一切物質事物的形式都是直接依賴於運動的,物質事物由於其各個部分的無窮的混合、轉化和排列而產生、持續和消滅,所有這些都是運動造成的自然的毋庸置疑的結果,或者竟可看作是運動的各種不同的名稱和規定。人們普遍承認的物質的可分性也是一個無可爭辯的論據,證明物質沒有運動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使物質發生不同的變化,使之有所區分的正是運動。因此可分性這個觀念包含了廣延,也包含了運動,正如廣延是物質本質固有的,運動也是物質本質固有的。

如果物質不賦有能動性,您怎能設想它是某種東西,是一個實體呢?它怎能成為各種偶性所依附的主體(按照流俗的定義)呢?因為所有的偶性都不過是物質能動性的一些規定,這些規定由於同人的感官的關係不同而各異,但實際上它們同我們的想象或者說同它們所在的事物本身是分不開的。

圓性並不是與圓的物體不同的任何東西(所有的形狀都可以這樣說),因為這種圓性並不是任何實在事物的名字,而隻是表述某一物體的特殊樣式的語詞。熱、冷、聲音、氣味、顏色也都甚至不是事物本身的樣式或樣態,而是我們為事物作用於我們想象的方式所加的名字。因為大部分的物體,我們是從其對我們自己身體的關係而不是從其真實的本性來認識的。因此某人感覺是甜的東西,別人則感覺是酸的,我覺得是粗糙的東西,你則覺得是平滑的,健康人感到愉快的東西,病人則感到是痛苦的。雖然絕大多數人的感官結構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其所感大致相同,但是仍有某種程度的差異。不過這些差異以及物質的所有其他的差異既然都是由各種不同的變化產生的,或者說這些東西都隻是不同運動的概念,我想我就可以有把握地斷定,如無某種能動性的概念,物質是決然不可想象的,我打算在我死前向人們指明這種能動性正如靜止本身一樣是真實的。如果您能夠把運動給我從物質剝奪掉,那麼我可以預斷,您的這種物質概念和在您之前做過這種嚐試的那些人的物質概念必然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他們的原初物質(Materia Prima)就是既非某物,也非質、非量、非被命名的某種存在物的東西;詞兒雖用了許多,但實際是說它什麼也不是。

5.但是您斷言,物質的廣延即使不是自明的也是容易認識的,而物質的能動性則不是這樣。

這裏請允許我對您的意見表示異議。我認為,二者是同樣容易認識的,無論哪一個都不會引起懷疑或被弄錯,除非你根據現象、習慣或權威來判斷事物,而把事物自身的道理置諸不顧,爭論什麼以何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證明月亮並不比一塊柴郡的幹酪大。庸夫俗子們以為他們感覺不到任何可見對象的地方就沒有廣延;有些人,在別的事情上你把他們列入庸夫俗子一流,他們是要大為惱火的,但是在認為看不見任何位置的或確定形式的運動的地方就沒有能動性這一點上,他們同庸夫俗子卻並無二致。經驗表明,反對者的人數眾多不能成為否定任何事物的真理的證據。世界上有些極平凡的事物在長時間裏曾經是莫大的秘密;我們知道,很難找出一件人們不曾夢想去尋求它的秘密的事物;先生,請您稍稍耐心一點,我很樂於向您指出究竟是什麼使得庸夫俗子以及各派哲學家都認為物質是惰性的,雖然有些哲學家明白知道物質確實具有普遍的運動,但是他們出於幼稚的偏見,卻寧要把這種運動歸之於任何原因而不歸之於一個最適當的原因,這就使他們不得不常常杜撰一些驢唇不對馬嘴、荒謬可笑的假設。

6.我同意您的第四點反駁(您知道我不會在任何事情上都輕易地對您表示異議),即許多最博學的哲學家都主張有一個虛空,這個概念似乎就是以物質的僵死或惰性為根據的。我還可以補充一句,這類哲學家中有些人和伊壁鳩魯學派站在一起,否認虛空具有任何實在的廣延,而認為虛空即是無物;另外一些人則把虛空看作一種具有廣延的實體,但這種實體既非物體亦非精神。這些看法引起了關於空間性質的無數爭論。承認有虛空這種意見,乃是把物質僅僅定義為廣延,認為物質本性是沒有能動性的,認為物質分割為處處彼此孤立的實在部分的那種觀點所造成的無數錯誤結果之一。根據這些假設,不可能不有一個虛空;但是,由此出發,也不可能不有成千上萬的謬論隨之而來。我們可以證明,所謂物質的各個部分不過是物質特性的一些不同的概念,是物質樣態的一些區別,因此那些部分隻是想象的或相對的,而不是實在的,完全分開了的。水作為水可以產生,可以分割,可以變腐,可以增加和減少,但就水之為物質而言則不能如此。

7.為了避免有任何含混,我在此就告訴您,所謂物體,我理解為物質的某種樣態,人心把這些樣態設想為許多有限的係統,或者思想上抽象的特殊的量,但並非實際上同宇宙的廣延分開了的。

因此我們說由於多種多樣的樣態的變化,一個物體比另一個物體是大些或小些,是分散的或分解了的。但是嚴格地講我們就不能說物質是一個比另一個大些,因為宇宙間隻有一種物質,如果物質具有無限的廣延,它就不可能有彼此絕對孤立的部分,我剛剛說過,這些部分和分子被看作是一些物體。我們還造了許多別的詞來幫助我們的想象,就如工人為了方便而搭了許多腳手架一樣,但是待建築一旦竣工,這些腳手架就必須放到一邊去了,而絕不能把它們誤作支柱或房基。諸如此類的東西之為大為小隻不過是人心所做的比較,並非任何實際事物的名稱,就如您和令小妹比較是大的,但和大象比較則是小的,令妹和她的鸚鵡比較是大的,但是站在媽媽身邊她卻是很小的了。諸如此類的詞運用得當是很有用的,不過人們常常把它們濫用,把它們從相對的或表示樣態的詞變成了實在的、絕對的、實際的東西了。例如物體、部分、分子、某物、某個存在以及類似的詞,在日常生活應用上是完全可以的,但在哲學的思辨中則是絕不可用的。

8.還是回到您的反駁上來吧。另有一些人,雖然承認自然界隻有樣態的、相對的部分而無實在的部分,但是因為他們與持反對意見者一樣也認為物質是無能動性的,所以未能盡其機智提出任何反對虛空的論據,反而提出了一些被反對者輕而易舉就予以推翻的東西。您對哲學原是非常熟悉的,您知道這兩派意見似乎有同等的困難,這就使得許多人相信事物的本性是無法說明的,他們常常不公正地把謬誤歸之於他們感到不滿意的自己的那些概念,而不是歸之於他們沒有認識到的兩派都有的那些站不住腳的假設。兩種矛盾的意見,必然總有一個正確,一個錯誤,這是斷然無疑的。或者有一個虛空,或者一切都是充實的(用他們不恰當的說法),這一點是無可爭論的;真理就在這兩個短短命題的狹小範圍之內,也是明白易見的。但是不論持哪種觀點者至今都未能證明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意見,因為二者都是從一種錯誤的方法來進行論證的,從那種方法自然隻能得到錯誤和謬論。

9.但是,先生,如果您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樣,很快地相信物質是廣延的亦是能動的,那麼您關於虛空所碰到的一切困難都必然會消除淨盡了。正如我們稱之為某某物體的那些個別的有限的量不過是物質的一般廣延性的若幹變態,這些物體統統包含在物質之中而不能使物質有所增減,同樣地,物質的一切個別的或局部的運動也不過是物質的普遍能動性的若幹規定,這種能動性根據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使物質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運動,而不使物質有任何增減。誠然,在所有關於普通運動規律的論著中,你都會看到一些物體喪失或獲得不同程度的運動;但是那些規律涉及的是個別物體互相作用的量,而不是一般的物質能動性;正如物質的特殊的量是由其他較小的量而不是由整個的廣延性來測度的。數學家計算運動的量和比例,因為他們觀察物體的相互作用,而不管人人承認的東西的物理的理由。他們對物理的理由是不常關心的,而是把它們留給哲學家去說明。不過,如果哲學家們更熟悉數學家們的觀察和事實的話,那麼,正如牛頓先生正確指出的那樣,他們在說明物理的理由方麵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10.物質沒有任何不可分的屬性,但是物質有廣延性以及它自身固有的無數的變態。因此物質也有凝固性,有能動性;不過所有這些屬性必然協同一致以產生每一特殊的樣態,因為它們仍不過是這同一個物質在不同方麵的情況而已。您跟著許多哲學家說,如果沒有虛空,就沒有C向之移動的地方,也沒有B去推動C的餘地;我再說一遍,您這樣講,不僅是和您的農夫們一樣對空間抱有一種粗俗的概念,而且是把B和C點以及它們周圍的一切點或大多數點都設想為實際上固定不動的和絕對靜止的,但是您不應跟著眾人去做惡,也不應跟著眾人去犯錯誤;如果我成功地證明了物質的自然的、本質的、內在的和必然的能動性,那麼您就不難看到,這些駁難將不再成為困難了,所有您的連接球體的循環運動,您的正在水中遊動的魚,以及其他那些陳腐的例子,都必須拿到別的場合去用了;因為這一切都假定有絕對的靜止和運動的產生,而這正是成問題的事;如果物質的能動性可被證明,那麼關於虛空的這些論證就不會有任何堅實的保證了。

11.我前已向您提及哲學上對語詞的濫用,我們可以特別舉出數學家為了極好的目的而發明的一些術語為例。這些術語被他人所誤解或歪曲了,而且往往被某些數學家自己非常謬誤地加以應用。當抽象概念被當作實在的東西,從而被當作建立假說的原則時,這種情況是不可能不發生的。因此,數學的線、麵、點曾被認為是實在的存在,從而不幸又推出許多結論,例如說廣延是由點構成的,也就是說,長、寬、厚是由既不長,亦不寬,也不厚的東西構成的,或者說是沒有任何量的量度的東西構成的。因此無限的這個詞一直是異常混亂的,曾經引起成千的歧義和謬誤。人們把數弄成無限的;因為可以沒完沒了地把一個單位加到另一個單位上去,於是似乎就可推出確實存在著一個無限數。無限的時間,人的無限的認識,漸近線以及很多其他的無窮進展,都是這種性質的東西。它們隻是對人心的作用而言是無限的,而非其自身是無限的。因為凡是實際無限的東西確實是作為無限而存在的;而僅僅可能是無限的東西,則肯定不是無限的。

12.但是,沒有一個詞比空間這個詞被更多地濫用過,因而也沒有一個詞比它引起更多的爭論。空間隻是一個抽象概念(如後麵將會看到的)或任何事物同與它有距離的其他事物的關係,沒有考慮處於這些事物之間的東西,雖然這些事物同時都具有實在的存在。因此,地點就或者是一個事物與周圍物體的關聯中的相對位置,或者是它自身的體積所占據的場所,所有其他的物體則被認為是從這個場所排除了的,而這些都隻是純粹的抽象,隻是與所含物體毫無區別的容積;距離則是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量度,而不考慮其廣延被如此測量的事物。但由於數學家們有必要假定沒有物質的空間,正如他們假定沒有事物的綿延,沒有量的點等等一樣,那些認為物質是惰性的、不能以別的方式說明物質運動的產生的哲學家們則想象有一種不同於物質(他們認為物質是廣延的)的實在的空間,這種空間是無形體的、不動的、同質的、不可分的和無限的。但是這整個的爭論取決於物質的能動性和無限性。首先,如果物質本身在本質上是能動的,就無需發明這樣的空間去幫助它運動,而且根本就沒有運動的產生。其次,如果物質是無限的,它就不可能存在互相獨立而以直線或曲線運動的孤離的部分,盡管我們把那些樣態稱為個別的可分的物體。第三,物質也必是同質的,如果它既有凝固性或廣延性又有自身的能動性,且未被分割成部分的話。第四,如果物質是無限的,宇宙必然沒有任何地點位置的運動,因為在宇宙之外沒有任何固定的點可使它不斷地趨近之,也沒有任何它能移向的地方。

13.先生,我將力圖按照您評論的順序,簡略地證明這幾點。我並非不知,我是在反對一個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概念,而且人們告訴我在這個關於空間的題目上與我對立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這位偉大人物在這個問題上雖然恰好犯了錯誤,然而這絕不有損於他的偉大;因為他的無與倫比的著作中的那些證明和發現,即使沒有空間這個題目,也仍然完全是正確的。至於我,我不能相信有一個與物質不同的絕對空間作為物質的所在,也不能相信有一個不同於其綿延被考察的那些事物的絕對時間。然而牛頓先生不僅被認為是相信這些東西的,而且是把這些東西放在同樣的根據之上的。他說:“時間和空間似乎是其自身和一切其他事物的所在。宇宙間一切事物按相繼順序說都是在時間中的,按位置排列說都是在空間中的。時空之為事物的所在,乃是時空的本質;而認為這些原初的所在可以移動則是荒謬的。因此它們是絕對的所在,而且隻有從這種所在發生的移動才是絕對的運動。”我相信,對這些話可做一種有利於我的看法的解釋;但我還是按其通常被理解的意義來引用它,除此之外,他的著作(如我前麵說過的)就無關緊要了。

14.至於您斷言一個物體重於或輕於體積相等的另一物體(以推論物質的無能動性和有一虛空),您必假定了輕和重不僅僅是關係,不僅僅是某些狀況和外部壓力的比較,而是實在的東西或絕對固有的性質。這種看法今天已為人人所拋棄,而且是與您本人對力學所知道的一切相抵觸的。

即使對一個中材之人,或許也不難使他相信,在假設的混沌狀態中是不可能有輕重的,輕重這些性質完全取決於宇宙的組織和結構;這就是說,它們是實際存在的世界的結果,是其現存秩序的必然結果,而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同一個物體隨其被置於其他物體中間而更替變為重的或輕的。人們知道得再清楚不過的是,許多東西有時並無輕重。因為你在世界的結構中看到了這些結果或者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進行推論,就以為物質的任何部分本身都有輕重,這不僅是設想物質在一切地方都受同樣的作用,而且是設想一個鍾表的齒輪、發條和鏈條可以各自獨立地完成它們共同完成的運動。然而正是由於這樣一些謬誤的假設,哲學家們才在他們設想的一些世界構造中捏造出四元素的神話。這四種元素按其輕重不同而順序排列,土在最下或居世界的中心,水在土上,氣在水上,最上是火。各類各派的人們都曾迷愛這種原始混沌說。這種觀點正如混沌其名的含義一樣混亂和荒謬,而且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不僅是任意的而且是完全錯誤和虛幻的假設之上的。關於從世界上最複雜的物體中抽取出來的這四種元素的數目及其純而不雜的性質的粗鄙概念就是這樣的假設;關於跳躍的物質微粒的輕重是這樣的假設;關於事物種子的分離(如他們所說的)也是這樣的假設,沒有這種輕重種子就不可能分離,而且根據這種條件,沒有一個萬能的建築師也做不到這一點。但是他們常常並沒有注意到他們給這個建築師提供的工具和機巧之拙劣恰好表現了他們自己的理智之低下,而他們就是以自己的理智為唯一的模特兒來塑造這個萬能的建築師的。總之,這樣一種不可靠的假設就是認為物質從來在任何時候都處於這種混然狀態,而並未探究這種混然狀態有多久和出於什麼原因。此外還有上千的諸如此類的謬論,誰都可以很容易地從這些例子中看得出來的。

這也可以作為一個例證表明普遍同意或者說自詡為普遍同意的任何流行的和共同的錯誤是無需用多少氣力就能達到的。

15.但是閑話少說。雖然不無勉強,您還是承認,大多數物體是處於實際運動中。但這並不能證明它們一直是這樣的,也不能證明沒有別的物體處於絕對的靜止中。我承認並不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就其本身說這是真實的。不過,在我們來討論靜止之前,不妨先考察一下這種實際的運動達到多遠和可能達到多遠。宇宙的物質雖然是到處相同的,但是人們認為物質按其不同的樣態而分為無數特殊的係統、渦旋運動;這些係統複又分為其他一些或大或小的係統,這些其他的係統在其中心、結構、組織和聯係上是相互依賴的,正如它們每一個又都依賴於整體一樣。例如,我們的太陽是那些較大係統之一的中心,這個係統又包含很多較小的係統於其活動範圍內,如圍繞它運動的一切行星;這些較小的係統又分為依賴於它們的更小的係統,如衛星之追隨木星、月亮之追隨地球;地球又分為大氣層、地麵、水和其他主要的部分;這些又分為人、鳥、獸、樹、草、魚、蠕蟲、昆蟲、石頭、金屬以及其他成千的不同的東西。由於所有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個鏈鎖中互相依賴的,所以它們的物質(用通常的語言說)是彼此相互轉化的,因為土水氣火不僅是密切混合和聯係著的,而且是在不斷的周轉中互相轉化著的;土變成水,水變成氣,氣變成以太,如此在混合物中循環往複,無窮無盡。我們消滅動物以維持自己的生存,直至我們自己被消滅了去維持其他東西的生存,變成草,變成水,變成氣,變成幫助形成其他動物或其他人的某種別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又一個變成另一個;這些東西再轉化為石頭、木頭、金屬、礦物或動物,或者變成所有這些東西和大量其他東西的部分。動物和植物都是天天在互相消耗和吞噬;因此每個東西都確實是靠著毀滅其他事物而生活的。宇宙的一切部分都處於這種毀滅與產生、產生與毀滅的經常不斷的運動之中。較大的係統正如最小的微粒一樣,有其不停的運動:渦旋運動的中心天體圍繞著自己的軸線而轉動,渦旋中的每一微粒則都被中心所吸引。不論我們如何傲然自許,我們的身體同其他生物的身體全然無異,也像它們一樣通過營養,排泄,生長,蒸發及其他一些方式而增減,把我們身體的一些部分給予其他物體,又從其他物體接受一些部分,我們的身體今日與昨日不完全相同,明日也不會繼續相同,就如一條河,其生命就在不斷之流中,就在我們的身體係統在死亡時完全分解而立地變成成千種其他事物的部分;我們的屍體部分地與地上的灰塵和水相混合,部分地蒸發和消散為氣,飄到許多不同的地方去,與無數的東西相混合,融彙到一起。

16.物質的任何部分都不拘於一種形狀或形式,它們不斷地喪失和改變自己的形狀和形式,就是說,處於永恒的運動中,被其他部分所削弱、耗損、磨碎、分解,而得到它們的形狀,而其他的這些部分亦得到其自身的形態,如此進行不已。土、氣、火、水、鐵、木、大理石、植物和動物,都稀化或濃縮,液化或凝結,分解或凝固,或者以任何其他的方式互相轉化。地球的表麵每時每刻都展現出這些變化,沒有任何東西會持續一個小時同一不變;這些變化隻是若幹種類的運動,因而是某種普遍能動性的毋庸置疑的結果。但是部分的變化並沒有使宇宙發生任何變化。因為顯然物質的不斷改變、連續、革新和轉化並沒有在宇宙內部引起任何增減,正如如此眾多的語詞和語言雖然是由若幹字母的無窮結合和變換而成的,但是並未增加或失掉任何一個字母。因為一個事物一旦放棄一種形式,就采取另一種形式,就如穿著一種戲裝離開了舞台,隨即又穿上另一套戲裝登上舞台,因而世界永遠新鮮而有活力,絕非如有些人所愚蠢地想象的那樣會腐朽衰敗,這種愚蠢的想法既悖乎理性,也違反經驗;世界及其一切部分和種類是永遠保持同一狀態的。宇宙間諸大係統分成逐次減小的物質係統,這些小係統中的個別事物的確是有成壞的,但是並不全然絕滅,隻是按其配置、結構或構造的強弱而以某些特殊的形式繼續一定的時間,我們把這稱為這個事物的自然年齡或天年;如果這個事物在其通常的時限之前就被周圍更有力的運動所摧毀,那麼我們通常把這種情形稱為暴力或偶然,例如一個青年被殺害,天年未盡而早逝。但是物種通過繁殖而仍繼續存在,盡管個別事物有朽滅;我們身體的死亡不過是物質之采取了某種新的形式。蠟上的印記可以變化不同,但蠟還是蠟。死之於生實乃同一件事,因為死隻是不複是我們先前之所是,而生則是開始成為我們先前所不是之某物。在離開這個題目之前,先生,如果我提醒您注意下麵一點,請您原諒: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無數連續不斷的生成物,在死亡時就轉化為同一的共同物質,分散在並混合於物質的一切其他部分,與此相聯係的則是,物質在每一瞬間從活著的人體中不停地河水般地流出和排出,以及人體每日的營養,呼吸,和對其體積的其他物質附加。我認為,根據這些,似乎可以說,整個地麵上沒有任何一點物質不曾是人的一部分。這一推理並不限於人類,對於各種動物、植物或任何其他東西都是適用的,它們既然全都通過無數不停的變革而互相轉化,因而每一物質的事物就是萬物,而萬物隻是一個東西,這是再確實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