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家類格言品評(1 / 3)

【原文】

家而後國,家而不治,進退出處,皆失其據;

國而後家,國而無功,往來顧盼,終歸其本。

【譯文】

家在前,國在後,因為家庭若是失去治理,無論進退出處,都將失去根據;

國在前,家在後,然而為國如果無法成功,盡管徘徊觀望,最終必返回家。

【原文】

未婚之前男下女,其卦為成,成者感也;

已婚之後女下男,其卦為恒,恒者常也。

【譯文】

結婚之前,男人以謙下之禮待女人,這在易卦顯示為鹹卦,而鹹是感應的意思,表明戀愛的禮儀;

結婚之後,女人以謙下之禮待男人,這在易卦顯示為恒卦,而恒是長久的意思,表明夫婦的常規。

【原文】

天地交泰,萬物之始;

夫婦和合,人倫之始;

男女位正,家正之始;

家道各正,國正之始。

【譯文】

天地相交泰,是萬物產生的開始;

夫婦相和合,是人倫產生的開始;

男女之位正,是家道端正的開始;

家道的端正,是國家安定的開始。

【彙評】

天地、萬物、夫婦、人倫、家正、國正,寥寥數語,推本溯源,極言其用,可觀也!

《易》雲:“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

又雲:“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譯注】

天地、萬物、夫婦、人倫、家道端正、國家安定,寥寥數語,既推本溯源,又說盡了夫婦關係在人倫中的作用,文字可觀!

《周易》說:“有天地之後,才產生了萬物;有萬物之後,才產生了男女關係;有男女關係之後,才有了父子關係;有了父子關係之後,才有了君臣關係;有了君臣關係之後,才產生了上下關係;有了上下關係之後,禮義才產生和發揮作用。”

又說:“家人之中,女人的正位在於內,男人的正位在於外。男女各就正確的位置,是天地的偉大義理。家人之中,有端嚴的君長,也就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像父親,兒子像兒子,兄長像兄長,弟弟像弟弟,丈夫像丈夫,婦人像婦人,這樣家庭的人倫關係就擺正了。各個家庭的人倫關係如果都能擺正,那麼天下也就安定了。”

【原文】

和家之要在婦人,婦人賢,則上下左右無不和美;

富家之責在丈夫,丈夫能,則衣食住行無不裕如。

【譯文】

和睦家庭的關鍵在婦人,婦人賢惠,就各種關係無不和諧美滿;

富裕家庭的責任在丈夫,丈夫能幹,就各種用度無不綽綽有餘。

【原文】

家貴一個“孝”字,而孝生和氣;

家貴一個“和”字,而和氣生財。

【譯文】

家庭裏貴在體現一個“孝”字,而孝行能產生祥和之氣;

家庭裏貴在體現一個“和”字,而和氣能帶來不盡之財。

【彙評】

但有一個“孝”字,則父子兄弟無不和矣,故“孝生和氣”;但有一個“和”字,則同心同德,何憂不富?故“和氣生財”。聖人以孝治天下,有以也。

【譯注】

隻要體現一個“孝”字,就父子兄弟之間無不和睦,所以說“孝生和氣”;隻要體現一個“和”字,家人就會同心協力,共同治理生計,還愁不能致富嗎?所以說“和氣生財”。聖人以“孝”字治理天下,是有根據的。

【原文】

勤儉,治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

詩書,起家之本;

忠孝,傳家之本。

【譯文】

勤勞儉樸,是治理家業的根本;

和諧安順,是和睦家庭的根本;

謹慎持重,是守護家業的根本;

詩書文章,是振興家業的根本;

忠孝道德,是傳承家業的根本。

【原文】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譯文】

世界上沒有不足敬愛的父母;

人世間沒有可以替代的兄弟。

【彙評】

陳成聊雲:“自來亂臣賊子,其始皆見得君父有不是處,微根不除,遂至橫決耳。”

世有因異母兄弟而隔膜相視者,此但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也,與禽獸何以異!

【譯注】

陳成聊說:“自古犯上作亂的人,開始時都是認為君王父母有不對之處,這種念頭不消除。於是逐漸發展到犯上作亂。”

世上有人因為是異母兄弟就產生隔閡的,這是隻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有父親的想法。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原文】

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

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無不愛之民物。

【譯文】

從父母的慈愛出發,天下就沒有不相友愛的兄弟;

從祖先的仁愛出發,天下就沒有不相和睦的族人;

從天地的博愛出發,天下就沒有不相敬愛的百姓。

【原文】

人君以天地之心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一之心矣;

臣工以朝廷之事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為事,天下無不一之事矣!

【譯文】

國君用天地之心待百姓,人們用父母之心待他人,那麼天下就沒有不一的用心了;

大臣以朝廷之事為事業,奴仆以主人之事為職責,那麼天下就沒有不一的事業了!

【彙評】

語氣闊大,義蘊宏深。

【譯注】

這話說得語氣闊大,含義深廣!

【原文】

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

善毋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

【譯文】

孝敬父母不要辭勞苦,因為轉眼之間自己也將成父母;

做了善事不要圖回報,因為不需多久兒孫就會得福報。

【原文】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譯文】

父母生前未能完成的事,我要繼承遺誌,完成遺誌;

父母生前深切惦念的人,我要親近他們,厚待他們。

【彙評】

凡父母生前所欲為而不得者,我善為繼述之。孝思之大,莫過於是。

凡人父母雖亡,無可補過,然有兄弟,有姊妹,皆父母所垂念之人也,我當看顧之,聯和之,則父母在天之靈悅,有伯叔,有宗族,皆祖父所不忘之人也,我當體恤之,周濟之,則祖父在天之靈悅。有親戚,有鄰朋,亦祖父所加意之人也,我當提攜之,憐憫之,不獨祖父在天之靈悅,即在天虛空之神鬼亦無不皆悅。

【譯注】

凡是父母生前致力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事業,我要好好繼承遺誌,去完成它。最大的孝心,沒有超過這一點的。

雖然父母亡故,不能補救過失了,但是還有兄弟,有姐妹,他們都是父母生前所惦念的人,我應當關照他們,團結他們,這樣父母的在天之靈就會感到欣慰。還有伯父、叔父和其他親屬,他們都是祖父惦念的人,我應當體恤他們,周濟他們,這樣祖父的在天之靈就會感到欣悅。還有親戚、鄰居和朋友,也都是祖父關心的,我應當提攜他們,愛護他們,這樣,不僅祖父在天之靈感到欣慰,就是天上的鬼神,也無不感到欣慰了。

【原文】

婚而論財,究也夫婦之道喪;

葬而求福,究也父子之恩絕。

【譯文】

婚姻如果隻看重金錢,那麼夫妻的道義已經喪失;

喪葬如果隻追求福分,那麼父子的恩德已經斷絕。

【彙評】

古者男女之族,各擇德焉,不以財為禮。文中子曰:“婚姻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鄉。”近世婚姻一事,竟尚奢侈,日趨日盛。其實豪華滿眼,不過一瞬;虛名有何實際?而鋪張揚厲若此。德不如人,而衣飾是尚;家不能治,而容冶相先,因之敗德蠹家、離間骨肉多矣!先輩詩雲:“婚姻幾見鬥奢華,金屋銀屏眾口誇。轉眼十年人事變,妝奩賤賣與人家。”殊有深味。每見嫁資豐鐃之女,多至非貧則夭者,雖日其命,亦未必非暴殄天物之孽也。

古人雲:“先有人而後有地,先有德而後有人。”此真探源之論,可破除葬師一切妄談謬說。蓋山川英靈之蘊,衝和之萃,必有神物為之護持,乃造物秘之以待善人也,豈人力之所能為哉!故吉土之遇,每在乎貧賤積善之餘;而凶土之藏,輒本於富貴不仁之後。若使神工果可奪,天命果可改,則古今宇宙在一家,而造物之機幾息矣!宋謙父雲:“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迨至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仁人孝子,可以知所自處矣!

【譯注】

古代男女雙方的父母,都要為子女選擇道德高尚的配偶,而不用財物作聘禮。王通說:“婚姻大事而偏於論財物,那是邊疆少數民族的野蠻做法,君子不應沾染上這種鄙俗。”近代婚姻之事,竟然攀比豪華奢侈,而且日益嚴重。其實滿眼豪華,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這虛幻的名聲有什麼價值呢?卻大肆輔張發展到這種地步。道德不如別人,就追求結婚服飾的華美;家政不能治理,卻用外表去矜誇,因而造成的道德淪喪、虛耗家財、骨肉分離的悲劇太多了!先輩曾有一首詩:“婚姻幾見鬥奢華,金屋銀屏眾口誇,轉眼十年人事變,妝奩賤賣與人家。”這首詩極有意味。常見那些陪嫁豐厚的女子,後來不是貧窮下來,就是短命夭亡,雖說這是天命安排,但也未必不是由隨意暴殄天物引起的啊!

古人說:“首先有人,然後才能選擇墓地;首先是有道德,然後才有好的蓋棺之論。”這真是追本探源之論,可以破除有關葬禮的一切荒謬說法。山川是天地真氣薈萃之處,有神靈為它護持著,是造物主秘密安排來等待善人的。哪裏是人力所能求得的?所以人死後葬到吉祥的地方,往往是人在貧賤中多做善事之後;相反,葬到不祥的地方,往往是在人富貴不仁之後。假如可以奪取造化的權柄,改變神力天命,那麼古今的天下就隻能在一家手中,而造物主的生機也就消失了!宋自遜說:“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迨至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孝子們可以從這首詩裏知道自己處理喪事的正確原則了。

【原文】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是也;

君子有百世之養,丘墓是也。

【譯文】

君子終身哀悼懷念亡故的父母,如同終身都在喪期一般,在忌日要祭奠亡靈;

君子世代侍奉供養父母的亡靈,恰似父母還在人間一樣,在墓前應刻碑銘記。

【彙評】

誌石墓碑,不在禁例,稍有力者宜內誌以石,或記事功,或止勒亡者生庚、故葬年月及山向四至大概,附埋塚內,上樹碑一通,不必過於高大,嫌於僭也。碑麵照有無封贈職禦,據實開列,考妣某某之墓,旁書子某敬立。碑陰仍將父母生庚故葬年月日、所葬坐山朝向及墳地四至丈尺、墓田畝數,明白刊刻,庶可示久遠以防侵占。為人子者不可不急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