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夢想出人頭地的奮鬥。這是充滿了人情味的經曆。例如,回憶自己早期為追求成功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定能吸引聽眾。講述你是如何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或行業的,是什麼機遇造就了你的事業;告訴人們,你在這競爭激烈的世界裏創業時所遭遇的挫折、你的希望以及你的成功,等等,真實地描述一些個人的生活,它是吸引聽眾的最保險的題材。
第三,愛好及娛樂。這方麵的題目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不同來定,因此,也是能引起聽眾注意的題材。講一件完全是因為自己喜歡才去做的事,一般不會出現失誤。如果你對某一項特別的愛好有著發自內心的熱誠,你就能把這個題目講得生動而有趣。
第四,特殊的知識領域。如果你多年在同一個領域裏工作,那麼你已經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如果你能用多年的經驗或研究來講述自己的工作或職業方麵的事情,也會引起聽眾的注意與尊敬。
第五,不同尋常的經曆。你有沒有會見過名人?你有沒有經曆戰爭的洗禮?你有沒有經曆過精神頹喪的危機……這些經曆都可以成為最佳的演講材料。
第六,信仰與信念。你或許曾經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應該對當今世界所麵臨的重大形勢持何種態度。那麼,你自然很有資格談論它們。不過,在這樣做的時候,你一定要舉例子來說明,因為聽眾並不愛聽空泛陳舊的演講。千萬不要以為隨意讀些報紙雜誌,就可以談論這些題目。如果你自己所知的比聽眾都不多多少的話,還是避而不談為妙。但是,反過來說,既然你曾經投入了多年的時間研究它,那這顯然是你該說的題目,因此你絕對要用它。
上一章我已經指出,準備演講並不隻包括在紙上寫些字,或者背誦一連串的字句,也不是從匆忙讀過的報紙雜誌裏抽取別人第2手的觀點。應該在你自己的腦海及心靈深處挖掘,並將貯藏在那兒的信念隨時提取出來。不必懷疑那裏有沒有材料,那裏當然有,而且貯藏豐富,隻等待你去發掘使用。你也不要以為這樣的題材太個人化、太輕微,聽眾可能不會喜歡聽。其實,正是這樣的演講才讓我感到快樂,讓我真正受感動,甚至比我聽過的那些職業演講家的演講更讓我快樂,也更讓我感動。
所以,如果你想要做一個演講高手,那就請記住成功演講的第五個方法——選擇適合的演講題目!
6.對演講的題目充滿熱情
卡耐基成功學金典:問問你自己,如果有人站起來反對你的觀點,你是否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為自己激烈地辯護?如果有的話,你的題目一定適合。
當然,不是說你有資格談的話題就一定會激發聽眾的興趣。比如說,我是一個天天做家務的忠實丈夫,我確實有資格談談關於洗盤子的事。可是我對此並沒有熱情,事實上我根本不願想它,你想我能把這個題目講好嗎?但是,我卻聽過家庭主婦們把這個題目說得精彩極了。她們內心當中或許對永遠洗不完的盤子有一股怒火,或許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處理這惱人的工作,不管怎樣,她們對這個題材更喜歡,所以她們可以對這個題目說得津津有味。這裏有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幫你確認某個題目是否適合你演講。1926年,我曾去瑞士的日內瓦參觀國際聯盟第7次大會,後來對當時的情形做了筆記。最近,我又無意間翻看了這些筆記。以下是其中一段:
“在3~4個死氣沉沉的演講者念完自己的手稿之後,加拿大的喬治·佛斯特爵士上台發言。他沒有帶任何紙張或字條,我不禁大為欣賞。他對他要講的事情非常專注,常常通過手勢來強調他的觀點。他很想讓自己的思想被聽眾了解,熱切地把那些珍貴的理念傳達給聽眾。這種情形十分清楚,猶如窗外澄明的日內瓦湖。我一直在教學上倡導的那些法則,在他的演講裏展現得完美無缺。”
我時常會想起喬治爵士的演講。他真誠而熱心,因此,隻有對演講的題目有真實感受時,才會有如此的感情顯露。福森·J·辛主教是美國最具震撼力的演講家,他從早年的生活中也學到了這一課。他在《不虛此生》一書中寫道:
“我被選出來參加學院的辯論隊。在一次辯論的前一晚,我們的辯論教授把我喊到辦公室,責罵了我一頓:‘你真是飯桶!本院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演講者比你更差勁的!’我說:‘既然我是一個大飯桶,為什麼還挑我參加辯論隊?’他回答說:‘因為你會思想,而不是你會講。到那邊去,從演講詞中抽出一段,把它講出來。’我把這段話反反複複地講了一個鍾頭,然後他說:‘你看出其中的錯誤了吧?’於是接下來又是1.5個小時。最後,我筋疲力盡。他說:‘還看不出錯在哪裏嗎?’過了這2.5個小時,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我說:‘看出來了,我沒有誠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沒有真實的情意。’”就這樣,福森·J·辛主教學到了他永生難忘的一課:把自己沉浸在演講中。因此,他開始讓自己對演講的題材產生熱情。直到這時,博學的教授才說:“現在你可以講了!”